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湖北省名师联盟高考地理一模试卷(有答案解析)

2020年湖北省名师联盟高考地理一模试卷(有答案解析)

2020年湖北省名师联盟高考地理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1.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

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

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两用大桥通车。

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与锡瓦什湾相隔,锅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

由于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如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据此完成1~3题。

近百年来,亚速海的盐度发生了变化,关于其盐度变化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变小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补给水源增多B. 变小经济发展排放的废水增多,稀释了海水C. 变大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盐度增加D. 变大生产活动中大量引水,海平面下降,黑海海水倒灌2.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

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

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两用大桥通车。

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与锡瓦什湾相隔,锅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

由于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如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据此完成1~3题。

二战时修建的刻赤海峡铁路大桥被损毁的原因,最可能是()A. 因发生地震灾害而损毁B. 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摧毁C. 海水挟浮冰撞毁桥墩D. 因泥沙淤泥积航道而废弃3.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

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

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两用大桥通车。

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与锡瓦什湾相隔,锅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

由于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如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据此完成1~3题。

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A. 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B. 夏季蒸发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C. 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D. 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4.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向南注入里海。

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

读图完成4~6题。

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①面积不断增大②坡度逐渐减缓③增速先慢后快④春季增长最快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5.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向南注入里海。

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

读图完成4~6题。

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6.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向南注入里海。

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

读图完成4~6题。

根据材料,可推测1900-1978年甲处砂体颗粒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大致为()A. 中间粗、两端细B. 上端粗、下端细C. 下端粗、上端细D. 两端粗、中间细7.南宋都城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

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

如图示意南宋临安城的位置及布局。

据此完成7~9题。

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其主要原因是()A. 气候适宜,可缓解热岛效应B. 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C. 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D. 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8.南宋都城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

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

如图示意南宋临安城的位置及布局。

据此完成7~9题。

当时的商业网点和住宅在布局上,最可能是()A. 沿河分布B. 沿城区界分布C. 沿山麓分布D. 沿湖分布9.南宋都城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

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

如图示意南宋临安城的位置及布局。

据此完成7~9题。

现在的临安(杭州市临安区)已成为杭州市的“硅谷”,这主要得益于()A. 深厚的传统文化B. 众多的高等院校C. 较高的知名度D. 优美的生态环境10.“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

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为千家万户提供便利。

如图为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0~11题。

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气候C. 河流D. 植被11.“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

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为千家万户提供便利。

如图为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0~11题。

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A. 农村人口数量减少B. 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C. 城市人口老龄化D. 城市交通运输的改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6.0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发展,将武汉确定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近年来,武汉光谷已形成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该城市从传统的“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

材料二:武汉附近的长江河道中沙洲众多,成因不同,消长不停。

受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出现“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现象。

材料三:如图为长江黄金水道布局示意图和武汉及周边地区略图。

(1)说出甲、乙两处沙洲的不同成因。

(2)简述材料二中“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原因。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武汉成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

(4)简述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转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湖是一个构造断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约4583km2.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润游类珍稀鱼类,主要栖息在青海湖的西北部,生长缓慢、无鳞。

据专家介绍,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青海湖与黄河水系相通,湖水通过东南部的河流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原本是有鳞的,随着湖泊环境的演变才逐渐退化的。

材料二:布哈河、沙柳河等河流是湟鱼润游的主要通道(如图)。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随着环青海湖地区的农业开发,在沙柳河、布哈河等河流及其支流上修建了许多河流大坝,并建设了许多农场。

由于河湖姜缩及人为滥捕等因素的影响,湟鱼数量锐减。

2014年青海省湟鱼救助中心通过人工繁殖在沿黄水库和农用水库成功实现了湟鱼网箱养殖,为增殖放流和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开展湟鱼淡水全人工养殖奠定了基拙。

(1)分析湟鱼主要分布于青海湖西北部的自然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推测湟鱼鳞片退化的原因。

(3)简述甲农场发展灌溉农业对湟鱼生长繁殖的不利影响。

(4)你是否赞成在当地进行大规模网箱养殖湟鱼,并说明其理由。

14.漫步在澳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和狭窄地像迷宫的小巷中,你总会发现一间菜馆,感受到粤系与葡萄牙风味相融合了500年的味道。

2017年,澳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美食之城”。

多元的饮食方式与餐馆正改变这个以赌博业为主的小岛。

凼仔村(如图)将废弃建筑加以改造,将其打造成现代美食之都;还有以中草药为主题的HerbalTreasures茶馆,将食物的乐趣与其整体治疗特性融为一体。

简述“美食之城”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15.2019年4月2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指出,我国海水入侵等缓发性海洋灾害依然比较严重,海水入侵次数有所增加。

如图为海水入侵示意图。

说出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的原因及危害。

-------- 答案及其解析 --------1.答案:D解析:解:A.该地受西风影响,多积雪融水,受冰川融化影响小,A不对。

B.经济发展排放废水使近海污染加剧,对盐度影响不大,B不对。

C.亚速海面积广阔,降水较多,有大量河流注入,蒸发对盐度影响不大,C不对。

D.根据材料,亚速海与黑海相通;由于有大量河流注入,且相对封闭,盐度低于黑海;人类用水致海平面下降,黑海水流入亚速海导致亚速海盐度变大,D正确。

故选:D。

亚速海是一个陆间海,西面为克里米亚半岛,北面为乌克兰而东面为俄罗斯。

只有刻赤海峡与黑海相连。

主要的河流有顿河和库班河。

这降低了海水的盐度和带来了沉积物。

亚速海地区年降水量600~800毫米,降水较多。

本题以亚速海的盐度变化为背景考查有关海水盐度的知识,难度一般。

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C解析:解:根据材料“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

冬季盛行偏北风”,可知二战时修建的刻赤海峡铁路大桥被损毁的原因,最可能是海水挟浮冰撞毁桥墩。

故选:C。

刻赤海峡大桥横跨刻赤海峡,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因此冬季海水冰封。

该题目中等难度,考查了二战时修建的刻赤海峡铁路大桥被损毁的原因,解答该题关键在学生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3.答案:A解析:解:A、该地的海流常年存在,海流位于海湾以内的亚速海,对海湾“尤臭”影响较小,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尤臭”说明气味难以扩散。

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材料,“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说明臭味主要来自水中淤泥以及沉积物的腐烂,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稀释作用弱,臭味浓度大,难以扩散,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臭”的原因主要和淤泥、微生物有关。

夏季“尤”,即味更浓,原因和水少、风弱,自净能力弱有关。

本题以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为背景,考查了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4.答案:D解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从临海海平面的变化情况看,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先变快后变慢,春季增长最快,①④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