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无处不在日记数学无处不在日记(精选15篇)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无处不在日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无处不在日记篇1数学,是我们的主课,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离不开数学,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数学!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
有一次,我刚写完数学作业,妈妈就端来一盘儿水蜜桃,我刚要吃,妈妈问我:“子涵,你们是不是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啊?”“嗯,对呀!”我点了点头。
“那你算一算这个水蜜桃的体积,好吗?”我满口答应。
妈妈刚走,我就“开工”了,又是量宽,又是量高……吭哧吭哧地忙活了半天,量不出结果。
后来一观察水蜜桃,啊?原来是不规则物体。
唉,害得我忙活了半天!我苦思冥想,可还是没有想出来。
妈妈笑盈盈地走过来,递给我一杯水。
我看着杯子想到,玻璃杯?水?哦,我想到了!我一拍桌子,把妈妈吓了一跳。
于是我拿来草稿纸,给妈妈边画边讲,“首先要有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玻璃杯,然后算出底面积,倒入水,量出水的高度,再放入水蜜桃,用现在水的高度减去原来水的高度就等于升高的水的高度,最后用底面积乘升高的水的高度就等于水蜜桃的体积!”妈妈直夸我聪明!它还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
一次,妈妈刚干完手里的活儿,我就问妈妈这道题怎么做?这是一道思维题:哥哥和弟弟三年后的年龄之和是27岁,弟弟的年龄是哥哥的一半,请问今年哥哥的年龄是多少?我算出的答案哥哥的年龄是18岁,原以为会对,但作业本上却吃了个红叉叉!妈妈首先让我讲自己的思路,“哥哥和弟弟之间的年龄之和是27岁,弟弟年龄又是哥哥的一半,那么3个弟弟的年龄之和就是27岁,弟弟今年就是27÷3=9(岁),哥哥就是18岁啊!”“那题目上说的是3年之后的年龄之和啊”,妈妈说。
我接着说自己的理由:“他们的年龄之和是不变的啊!”“两个人的年龄差距不变,可是年龄之和是不是会变呀,就像你和妈妈,三年后你大了三岁,妈妈是不是也大了三岁呀,我们两个加起来是不是大了?”妈妈耐心的讲到。
“对呀,三年后,哥哥和弟弟的年龄之和增加了6岁,今年他们的年龄之和就是27——6=21岁,那么哥哥今年就是14岁呀!”我终于算出了正确答案。
它在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游泳馆游泳,妈妈看到游泳池内贴的瓷片后便想考我:“子涵,你能不能算出水池内贴瓷片的面积?”“这还不简单!用(长×宽+长×高+宽×高)×2不就行了”,我不假思索地说。
妈妈哈哈大笑:“游泳池上面也贴瓷片?”我连忙改正,“是用长×宽+长×高×2+宽×高×2”。
妈妈才会心一笑。
你瞧,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数学无处不在日记篇2这天,妈妈带我经过学校,看到了学校的大操场。
“妈妈,学校的操场真大,那条跑道有多少米啊?”妈妈对我说:“一圈跑道应该有200米或者400米。
”“我们每次体育课都要围着操场跑三圈,还是蛮累的”我对妈妈说。
妈妈问:“如果跑道是200米一圈,你们每次跑3圈一共多少米?”我低头算了一下:200+200+200=600米。
妈妈又说:“如果跑道是400米一圈,你们跑5圈一共是多少米?”“400+400+400+400+400=2000米。
”我回答道。
我又想了一下,都是相同的数字相加,我还可以这样算400×5=2000米,“400米的跑道跑5圈是2000米,没错!”妈妈笑着说:“你跑100米要用多长时间?”我想了想:“平时上课我跑50米大概需要10秒钟,100米就是20秒钟。
”妈妈接着问:“那你在400米的跑道上跑3圈需要用多长时间?”我愣了一下,开始思考起来,跑100米需要20秒,跑400米需要20×4=80秒,跑3圈就是80+80+80=240秒,60秒=1分钟,240秒=4分钟。
我擦了一把汗,告诉妈妈:“跑3圈需要4分钟,妈妈,这个跑道太坏了,一会是200米,一会是400米,我要算晕了!”听到我的话,妈妈乐的哈哈大笑起来。
学校的跑道还真的挺有意思的,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把人绕晕,等开学了我也一定要给同桌分享一下,看看他会不会晕。
嘻嘻……数学无处不在日记篇3又是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又是一节值得回味的课又是一节知识的总结课……“今天我们学的是圆,大家知道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怎么画圆吗?”这句话一出口原本热闹的教室立刻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便开始有同学举手了,“老师可以用水杯底画”“老师可以用量角器一半一半的画。
”“老师可以用手臂轮着一圈画。
”“老师还可以把大拇指定住,其他手指绕一周转一圈”大家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老师把这几种方法都记录下来,“还有别的方法吗?”老师问到,“这些都无法改变圆的大小。
”“老师,我知道了!”一个同学激动地举起手来。
“”用鞋带绑上笔,另一端固定住,绷直线画一个圆。
”这个同学的方法和圆规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后来就发明了圆规,第一步怎么做?“”把圆规拿起来”“怎么拿?”“冲着把儿一端”“你说的不精准,如果按你的说法来说针尖儿早已扎进肉里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开始总结了第一步是用手捏住圆规的手柄,第二步是分开圆规的两角,第三步是固定住圆规的尖角,第四就是旋转一周。
圆心就是尖角所在的点,决定圆的位置用o表示。
半径决定的是圆的大小,用r表示,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d表示。
而我却意外的发现。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在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
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数学无处不在日记篇4今天数学课我们学了“圆的认识”。
首先就是画圆的方法。
可以用杯子底或盖比着,用笔绕着它旋转一周;可以用鞋带,一端系着笔,另一端固定在一个地方,拉直鞋带,固定的一端不动,有笔的一端旋绕一周,鞋带的长度决定了圆的大小,它长圆就大,它短圆就小;还可以用手臂,以肩膀为圆心,手里拿着笔,旋绕一周就画出来了。
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圆规,先把两脚分开,分开的长度取决于要画的圆的半径是多长,尖脚固定在纸上,另一头绕着尖脚旋绕一周,在画的时候尖脚不能移动,移动就画不出一个完整的圆了。
用圆规画圆时,尖脚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大写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小写字母“r”表示,半径的长度也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小写字母“d”表示。
画完要标出圆心、半径或直径。
同一圆内,两条半径等于一条直径,一条半径等于二分之一条直径。
所有半径长度相等,所有直径长度相等。
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
圆是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
圆的中心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
最后老师还给我们出了道判断题:“直径是半径的2倍。
”“错——”我们不谋而合。
原因是必须在同一圆内直径才能是半径的2倍。
数学无处不在日记篇5我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数学没考好,只获得了86分。
放学后,我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要加强数学这门功课的学习。
怎么努力呢?对,每天晚上做几题“举一反三”的奥数题。
好主意,我要把这个想法跟妈妈说。
回到家,我把书包一放——“哗啦”一声,把我吓了一跳,可是我来不及整理,我把我脑子里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妈妈听完后,高兴地一下子从地上跳起说:“好!好!但是你要把每天的作业完成以后,才能做奥数题,还要做得快,这样才有时间做题目”。
“好的。
”我大声回应了妈妈一声。
这天晚饭后,写完家庭作业,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前,一起做“举一反三”的练习题。
我们商量好,谁先做好,谁就能得到礼物奖励。
哈哈,妈妈经常一个礼物都没得到,说明妈妈没有做对一题。
而我和爸爸脑子较“聪明”,经常能做对三道题,得到三个礼物,说明我们有进步。
又一次考数学了,我取得了90多分的好成绩,我告诉妈妈:妈妈,这都是因为我们天天练习做奥数啊!妈妈高兴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我做奥数的劲头就更足了!我想:不仅平时练习时要认真做好题目,而且考试的时候也要认真,这样才会在考试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每天晚上做点奥数题目,积累做题经验,这就是我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数学无处不在日记篇6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数学小练习,得到的成绩真是让我胆战心惊——良。
上完上午第一节课就是数学考试了,我匆匆忙忙上完厕所,准备迎接考试。
上厕所时听4班说练习卷很难,这是我更加难以发挥了。
发练习卷的时候,我们组先发,有了先做的权利。
但是浏览了一下全部题目后,我知道这次我们全班应该考不出好成绩了。
随着后面的钟“滴答滴答”地响个没玩,下课铃很快就响了,我偷偷的瞄了一下外面的同学,真有点羡慕他们。
很快就该到收考卷的时候了,可惜我还没有完成两道解决问题,心里无比紧张,怕老师说要收试卷了。
外头的做操音乐也更像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就聆听着哄然作响的音乐,迷迷糊糊地写上了两道解决问题的答案……吃饭的那段时间,我还惦记着上午的数学练习,要是我能变成隐身人穿越时空来到老师的办公室找出我的那张考试卷并把错误的答案擦掉改成正确的答案那该有多好呀!可是现在的我却什么也吃不下,只喝了几口汤就去放饭碗了。
下午正式宣布数学考试成绩,一个个名字在夏老师嘴中脱口而出,怎么还没报到我的名字呀?“周涛桦”正当我胡思乱想的时候,老师报到了我的名字,想象最终还是不能突破实现,看着考卷上的成绩,我就沮丧地回到了座位——良。
这次考不好完全是我的错,粗心马虎的学习态度一直在我心中徘徊。
虽然这次没有考好,但是我发誓我下次无论有多难的试卷我也会把问题揪出来加以完善,相信我吧,老师!数学无处不在日记篇711月24日星期三晴昨天晚上,我把闹钟调早了一点,好早点起床去学校,早点收好作业,准备数学检测。
夏老师拿着一叠卷子走进教室,纷发下来。
我倒吸一口凉气,调整好心态,开始做起了试卷。
可做到第2面的时候,早上的晨会开始了,我有一点受影响,开始有点心烦意乱。
可是,解决问题的3、两题难了点,做完第5题后,一直在想那两道题,前面的基础部分看都没看,更别说检查了。
那道附加题我看了一眼,只要“首项+末项的和乘以项数”就可以了,可因为那两道题的缘故,没有做。
整个上午,我们班都在抱怨声中度过。
中午,您有拿又着试卷走进教室。
您板着个脸,我心想:完了。
当报到我的名字的时候,我上来拿试卷。
啊?我犹如晴天霹雳,顿时傻了,怎么才是合格,这可是我有史以来考的最差的一次我回到座位上,一看,原来错了3道应用题,2道递等式计算啊!一共36分哪!“态度决定一切。
”是您常挂在嘴边的,可我们,却辜负了您的重望,使您大发雷霆,还好,在体锻课之前,您说过一个星期后重考一次。
我心里想:真的吗?那太好了,理解万岁下一次,不,以后,永远,我不会再用今天这样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门学科,会以我最好的态度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