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壮族山歌:壮族山歌有什么特点又有多少种类
导语:
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
子,母教女,形成 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
农村,无论下地
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
母教女,形成 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
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
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
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
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
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
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
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
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
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
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它是壮族
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应该看作是壮
族民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它是壮族劳动人民生活经验、思想精神
和艺术智慧的结晶。
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
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
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
画 ,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 , 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便是古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