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是施工过程
中也会对生态环境系统带来一定威胁,这就需要对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之间的关
系进行有效科学性的论证分析,使生态稳定,经济效益能够全面发展,对社会的
生态环境长足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全面性分析,需要同
时从正负效应两个方面同时考虑,在负效应上需要考虑工程实施建设所造成的不
良影响,正效应要考虑对扰动区生态环境的修复、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
标签: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研究分析
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中,其确定内涵首要任务的是实施环境效应评价的
其作用主要是通过评价内容的建成的指标体系、覆盖范围、是否合理的选取的指
标等,对最终评价效益的结果可靠性存在直接影响[1]。要重视水利工程生态环
境效应持续的时间,还要统筹考虑工程建设的所有过程;包括设计规划、建设实
施以及工程建成后的生态环境整体效应。
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生态环境恶化是现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现代社会发展社会对自
然资源开发程度日益提高,使得我们进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
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虽在污染治理、水土保持、江河治理、植树造林等方面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之一系列问题如:水资源危机加剧,水资源污染加
重,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森林剧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水库、湖泊淤塞,
土地沙化,土壤退化、重大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面临着逐渐恶化趋势。现在
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是水利行业发展大方向,生态环境稳定又是社会、经济稳
定发展的基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开发速度加
快,从我国水利发展历程看来,有几个趋势是比较明显:水资源从单向用途走向
综合利用。现代水利工程除了灌溉、发电之外,还与城市供水、防洪、船运、调
水、生态与环境等多目标相辅相成。一水多用,建设水利工程为多目标服务已成
为的决策、论证基本原则。单项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发展为所在流域综合开发一部
分,形成所在流域水利整体稳定系统,例如新疆多年来陆续设置了三个流域开发
管理局(伊犁河、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其中主要的塔河治理主要解决了生
态环境问题,以变工程水利成为资源水利的发展思路。现代水利建设实施的加快,
造成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峻。因此,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利用所引起的生态环
境效应问题已越來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问题调查分析
兴建水利工程以更少的水浇灌更多的地、带来更多经济利益是目标,但水利
工程建设主要是以某些社会、自然环境和占用土地为相应代价;规划建设时的我
们要考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2]。
2.1 工程建设有利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解决旱涝灾害。对于我国而言,不同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
水资源分布极其不均匀,南方雨季强降雨频发造成洪涝灾害,而北方水资源相对
不足,常见干旱少雨影响了总作物生长、影响产量,影响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对于合理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解决旱涝严重灾害,
促进当地经济健康的持续发展,如南水北调、都江堰的修建,就是其中的改善生
态环境代表性工程。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现今人口不断增加,对于资源和能源的
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现有的水资源越来越无法满足正常的居民的生活、生产需求。
而通过相关水利工程的兴建,可以解决改善建设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能增加空气
湿度,可以促进植被生长,能为当地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合理规划
修建的水利工程能够优化水文环境,能够对水污染情况及时有效治理,对区域河
流的水质状况进行优化。以黄河上规划修建的水利工程为例为例,通过兴修水利
工程,利用蓄水、排水等操作,可以有效增加下游的水流速度,对泥沙进行有效
排泄,保证黄河河道的畅通。解决由于上游土地沙化等现象,解决产生泥沙的淤
积和拥堵现象。
2.2 工程建设不良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效应在自然环境方面,工程兴建水文气象的改变,对水域河床底部
冲淤变化,对区域动植物、对影响水域中细菌藻类、及水生生物的变化效应,对
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在社会环境效应方面,对地域人群的健
康,对文物古迹淹没,对防洪区域规划,对人口迁移问题考虑, 灌溉、发电、
旅游等产生的环境效益变化等。故在建设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须全面勘察,
确保对环境影响的方面和影响的大小进行准确计算,做出不同比较方案进行比较
考量,对不良影响提出防治相关措施。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空间效应上须加大力
度重视规划及具体措施防治,对整体自然界影响效应进行公正评估,其中人们生
活环境、陆地、河流等生态环境对人类环境变化息息相关。
3 合理建设降低不良生态环境效应
建设水利工程项目以改善不良人类居住生态环境为本来的出发点,为人类以
及区域动植物的生存带来可以实现的方便,但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难免会
有些消极的影响,为了使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效应能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我
笔者勘察研究提出以下对策。
3.1 施工前的规划
规划前先进行详细地质勘测。不同的地质地区能否修建并且修建什么类型、
规模的水利工程设计规范都有明确规定,在施工之前必须要把当地的水文资料和
地质条件的进行细致调查计算,充分考虑之下再进行项目建设,然后根据正确依
据来编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以保证建设实施项目防洪能力、岸坡
稳定性,规避地震因素的能力[3]。
3.2 水利建设项目合理设计构造减小不良影响
在水利工程构造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须进行详细地质的勘查研究,在具体施
工计划上报前进行工程构造的具体设计,其中包括对于建设项目原流域、区域内
动物的生活环境的变化进行论证,对项目实施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的生存条件的变
化详细分析,调查研究具体了解其生活习性,有效减少水库范围内被淹没的范围。
3.3 明确水利施工阶段的生态环境要求
水利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环保措施方法确立并制定相关流程。应
切实对修建水利工程观察和总结,结合当地区域地质进行合理施工,在施工施工
企业应严格按照设计中对于施工的工艺流程,不得自作主张修改施工计划流程,
还要进行企业、项目班组环境生态保护培训教育。具体的方式就是实名化扩散所
有污染物中有关施工现场人员,将施工保护所应该负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将其
归结布置在合同中,使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过程有法可依,有规章可以遵守,有
具体相关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可以依靠。
3.4 实施环境勘测确保生态环境保护
所谓水利建设项目中对环境的勘测,就是在水利建设项目在施工前按照设计
要求建立必要的环保监测设施,与相关有资质的环境监测企业签订合同,然后在
施工期间对影响区域地区的大气、水质等相关影响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然后通过
与建设项目施工前和施工不同阶段时期的监测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处理
数据并应用相关合理方法改善施工中不合理程序,或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施工
手段方法进行排除,确保项目实施对环境影响不良效应降低到最小。
3.5 施工企业卫生免疫减小生态环境伤害
在水利项目施工阶段要对于施工场地、区域的卫生条件进行合理设计并严格
实施,还要进行相关监测任务,同环境勘测计划流程相同,先要建立施工企業卫
生专门防疫机构,设置项目中卫生免疫相关管理负责人,施工企业在施工区域设
置卫生管理机构在具体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所、生活场所之后,能够避免因施工
众多的来自各区域、各生活习惯的人员聚集一起,而一定程度上避免流行病的传
播或扩散,这样在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有效地顾及了工程所处的生态环
境良好运行。
3.6 落实施工后期任务保障生态环境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完成后,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停止,施工完成后要
继续做的是,须将在施工过程破坏植或等景观安装相关要求及时的恢复,同时还
要对施工区域的进行规划修复,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护施工区域原有生态平衡状
态。这其中有众多、广泛的内容,如要顾及附近居民的发展、原区域生物资源的
合理开发利用,同时还要使施工影响区域动植物的数量、种群、栖息场所等相关
因素尽量达到原来水平且能够长期稳定发展要求。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建设总是会给项目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这样那样影
响,但其中有利也有弊,实施水利工程能够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就会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来生态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争取让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长
期稳定运行,生态环境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先勇.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
与设计,2015(10):1628-1628.
[2]王孟实.河道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水平[J].吉林
农业,2016(19):93.
[3]张彦萍.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
术与设计,2016(27):1593.
作者简介:张志方(1971,04-),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职称:高级工
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