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年论文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职称
成 绩
201年 月 日 学号: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1
1 引言………………………………………………………………………………1
2 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意义……………………………………………………2
3 大学生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3
3.1教育体制改革的探讨……………………………………………………………3
3.2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4
3.3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4
4总结………………………………………………………………………………………6
参考文献…………………………………………………………………………………6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创新的一个平台。结合各高校的教育模式探讨了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填鸭式的教育及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科研纳入教学计划及修订毕业设计等一些建议,并指出了学生在科研立项及完成过程中存在的科研概念认识模糊、题目过大及完成质量不好等一些共性问题,最后论述了对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进行教育改革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a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Combined with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mode,
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n our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existence education and incentive system cramming problem, the
student research into the teaching plan and revise the graduation design of some of the
recommendations, and pointed out the existence of stud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to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vague concept too big and complete
quality is not good, some common problems, finally, discusses some measures for the
education reform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 scientific research ; innovation ability
1 引言
大学生科研活动是指大学生课外参加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学术交流、社会实践、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活动,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但对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中较高层次的一种能力的说法却达成了共识。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科研项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平台。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倡的“本科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作为一种有效尝试,经过40年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诸多知名高校普遍效仿的做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部分高校开始秉承这一思路,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lan,简称SRTP),被普遍认为是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并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科研素质。针对这一问题,国内不少学者从培养模式和途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有益的结论。
2 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意义
本科生科研正在成为本科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明确提出未来人应掌握的三张“教育通行证”。第一张是“学术性通行证”,第二张是“职业性通行性”,第三张是“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通行证”。在解释第三张通证时指出:“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创造性思维、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学生科研活动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本科生科研,首先能够培养本科生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爱因斯坦教育思想中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际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其次,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掌握科研的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为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增强对专业课深度的理解。最后,本科生科研使学生受到早期科研训练,可以增强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的能力和信心,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另外,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陶冶本科生的情感和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和技巧[1]。 3 大学生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目前,高校的学生科研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措施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学生从事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举措。
3.1 教育体制改革的探讨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尚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部分课程还是以填鸭式授课为主,没有脱离中学的教育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一些院校开展了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但是并没有列入专业教学培养方案,相关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缺乏对大多数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
针对以上的教育现状,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将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增设相关的课程。制订学生科研活动的激励机制科研学分。国外一些大学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做法。美国大学一般都把本科生科研纳入课程计划,并鼓励学生参加研究项目。例如,麻省理工学院为了加强本科生科研,提出教学、科研与校园社区相结合的原则,重新评估和更新本科教学计划。加州大学伯克利本科生科研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指导下的小组研究”、“指导下的独立研究”、“实地研究”、“四年级论文”、“荣誉毕业生四年级论文”等研究性课程获得20个以上的学分。设立科研学分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科研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2)增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创新方面的要求。大学生经过四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践,对本专业有了一定基础的认识,学生可在毕业设计(论文)这个环节通过从事教师的科研项目达到锻炼科研素质的目的。
(3)学生从事科研项目一般是三年级这个阶段,在学习完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了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完成科研项目,可使科研项目和毕业设计挂钩,构成一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有机过程。
(4)大学生科研平台仍需完善,譬如:专门设立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和管理,构建一个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共同形成的指导小组。为大学生营造各种科研训练的机会,请有关领域的专家讲座或座谈的形式增加大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3.2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
(1)学生对科研的认识模糊。大部分学生将科研等同于社会调查和读书报告,对科研认识的高度不够。没有认识到科研中的精髓即探索精神。这样的一个认识层面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不够,科研素质中探索能力及团体协作能力得不到锻炼。
(2)科研项目题目过大。目前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来源主要有:学生自选、教师课题、外部课题。学生自选课题一般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但往往题目过大,最后受制于资金和时间的影响不能完成项目,草草了事。主要还是学生对科研项目的认识不足或对自身能力和知识结构没有清楚的认识。
(3)过分依赖教师。学生在从事科研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缺乏勇于探索的精神,往往求助于指导教师。
(4)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目前有一种趋势,部分大学生申请科研项目只是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在找工作中增加一个就业砝码而已,只是为了得到一纸科研证书。出于这样的想法,导致学生不能够完全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去。
科研素养包括与科研相关的知识、研究能力、研究方法、研究习惯、研究态度以及研究意识、心理素质等等。所有以上因素都会使学生科研素养中的各种能力得不到提高,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桎梏[2]。
3.3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我们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发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尽快缩短这一差距,与国际接轨,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3.3.1 在学科设置上,应把学生科研纳入教学计划
我们现在的教学计划缺少科研方面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没有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仅仅要求学生毕业时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而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许多高校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大学从低年级开始参加科学研究。其目的是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方法,以使他们系统掌握进行科研的理论知识,为从事科研活动奠定基础。我们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科研能力培养的内容[3]。
3.3.2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放在比传授现成书本知识体系更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