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最新资料推荐------------------------------------------------------

1 / 10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摘 要:

实施创新教育,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成为我国 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创新的一个平台。

结合近几年指导学生科研工作实践, 从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探讨了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填鸭式的教育及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大学生科研纳入教学计划及修订毕业设计等一些建议, 并指出了 学生在科研立项及完成过程中存在的科研概念认识模糊、 题目 过大及完成质量不好等一些共性问题, 最后结合工作实际从教师方面论述了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

大学生, 科研, 创新能力 大学生科研活动是指大学生课外参加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学术交流、 社会实践、 课题研究、 论文撰写等活动, 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格、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 但对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中较高层次的一种能力的说法却达成了共识。

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大学生科研项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平台。 1969 年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MIT) 首倡的 本科研究机会计划( 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 简称

UROP) 作为一种有效尝试,经过 40 年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诸多知名高校普遍效仿的做法。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内部分高校开始秉承这一思路, 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lan, 简称

SRTP), 被普遍认为是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并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科研素质。

[1]针对这一问题, 国内不少学者从培养模式和途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有益的结论。

[2, 3] 笔者结合近几年来指导本科生科研立项工作实践, 对大学生科研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试图寻找其解决方案。

一、 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意义 本科生科研正在成为本科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上, 明确提出未来人应掌握的三张教育通行证。

第一张是学术性通行证, 第二张是职业性通行性, 第三张是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通行证。

在解释第三张通证时指出:

对于变化持积极的、 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 视变化为正常, 为机会, 而不视其为问题。

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 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 具有一---------------------------------------------------------------最新资料推荐------------------------------------------------------

3 / 10

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 处理危险、 冒险、 难题和未知, 从容自如。

这样的人具有提出创造性思维、 发展这些思想, 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因此, 实施创新教育,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4] 大学生科研活动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意义在于:

通过本科生科研, 首先能够培养本科生提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爱因斯坦教育思想中重要的教育目 的之一。

爱因斯坦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际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其次, 通过本科生科研, 可以使本科生掌握科研的方法, 提高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 为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 通过本科生科研, 可以使本科生增强对专业课深度的理解。

最后, 本科生科研使学生受到早期科研训练, 可以增强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的能力和信心, 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另外, 通过本科生科研, 可以陶冶本科生的情感和人格, 培养合作精神和技巧。

[5] 二、 大学生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目前, 高校的学生科研的探索已经取得了 一些成果, 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笔者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措施方面进行了探讨, 并对学生从事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 一些举措。

1. 教育体制改革的探讨 目 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尚有一些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部分课程还是以填鸭式授课为主, 没有脱离中学的教育模式,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虽然一些院校开展了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 但是并没有列入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相关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缺乏对大多数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

针对以上的教育现状, 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 尽快将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专业培养计划, 增设相关的课程。

制订学生科研活动的激励机制科研学分。

国外一些大学在这方面已经有了 比较成熟的做法。 ---------------------------------------------------------------最新资料推荐------------------------------------------------------

5 / 10

美国大学一般都把本科生科研纳入课程计划, 并鼓励学生参加研究项目。

例如, 麻省理工学院为了加强本科生科研, 提出教学、 科研与校园社区相结合的原则, 重新评估和更新本科教学计划。

加州大学伯克利本科生科研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指导下的小组研究、指导下的独立研究、实地研究、四年级论文、荣誉毕业生四年级论文 等研究性课程获得 20 个以上的学分。

设立科研学分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科研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2) 增加毕业设计(论文) 环节创新方面的要求。

大学生经过四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践,

对本专业有了一定基础的认识, 学生可在毕业设计(论文) 这个环节通过从事教师的科研项目 达到锻炼科研素质的目的。

(3) 学生从事科研项目 一般是三年级这个阶段, 在学习完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为了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完成科研项目, 可使科研项目 和毕业设计挂钩, 构成一个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的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有机过程。

(4) 大学生科研平台仍需完善, 譬如:

专门设立科研管理机构, 负责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和管理, 构建一个指导教师、 管理人员共同形成的指导小组。

为大学生营造各种科研训练的机会, 请有关领域的专家讲座或座谈的形式增加大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结合笔者近几年指导学生科研项目的工作经历, 发现目前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

(1) 学生对科研的认识模糊。

大部分学生将科研等同于社会调查和读书报告, 对科研认识的高度不够。

没有认识到科研中的精髓即探索精神。

这样的一个认识层面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科研项目 的投入不够,

科研素质中探索能力及团体协作能力得不到锻炼。

(2) 科研项目 题目 过大。

目 前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来源主要有:

学生自 选、教师课题、 外部课题。

学生自选课题一般来源于学生的兴趣, 但往往题目过大,最后受制于资金和时间的影响不能完成项目 , 草草了事。

主要还是学生对科研项目的认识不足或对自身 能力和知识结构没有清楚的认识。

(3) 过分依赖教师。

学生在从事科研活动过程中, 遇到问题缺乏勇于探索的精神,

往往求助于指导教师。 ---------------------------------------------------------------最新资料推荐------------------------------------------------------

7 / 10

(4) 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

目前有一种趋势, 部分大学生申请科研项目只是为了 科研而科研, 为了 在找工作中增加一个就业砝码而已, 只是为了得到一纸科研证书。

出于这样的想法, 导致学生不能够完全投入到科研项目 中去。

科研素养包括与科研相关的知识、 研究能力、 研究方法、 研究习惯、 研究态度以及研究意识、 心理素质等等。

所有以上因素都会使学生科研素养中的各种能 力得不到提高, 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桎梏。

3. 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的举措 教师应该从教学方面积极寻求措施, 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笔者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 尝试:

(1)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科研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认识科研, 因此通过讲座的形式, 给学生讲述科研素养的内涵, 了解科研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并要灌输科研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既要认识到科研创新的艰苦性又需要学生树立科研探索的精神。

学生只有了解了科研及其过程才能够在自我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严格约束自己,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最终达到提高素质的目

的。

(2) 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 过程中, 要发挥好导师 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 不可以将思想强加于学生。

允许学生犯错, 在失败与成功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索能力及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对于有难度的问题, 教师同学生一起研究, 以身作则, 给学生指明方向。

教师必须认识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夕一朝的事情,

必须从小事做起。

(3) 专业课中设置训练环节。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教学环节, 初步锻炼学生的科研素质。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主要尝试了 以下两种方法:

1) 初期阶段, 尝试让学生对专业课中的某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写一份读书报告。

这个过程主要是锻炼学生掌握资料、 阅读资料的能力, 并对某个问题有全面的认识。

这是进行研究的第一步, 即熟悉某个问题的研究现状, 并可以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几次的训练, 学生逐渐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思路。

这是一个先学习已有知识的一个过程, 为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打下基础。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