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宁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论文集为天神闪电照耀大地雷电完成天地之交产生万物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一个闪电可瞬间合成空气中数十万吨生物所需的营养可见神明对于宇宙万物是何等的重要故在五大系统十二官中君主之官最为重要《素问灵兰秘典论》曰:“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残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吕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明朝张岳景曰:“心为一身之君主……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心与其他四脏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为何它在十二官中如此重要.首先从造字上看肝脾肺’肾都有一个“月肉”旁说明是肉体这意味着其它脏腑都是有形字是“有”;而心呢它没有这个“月肉”旁它是“无”老子《道德经》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次从五行上看木土金水皆为实体有形迹可观故对应人体为肝脾肺’肾;而火呢它无形迹可观古人讲:“火空则明”故心在五行中属火心只有空神才能明由于心的特殊性故心包括空体的心和肉体的心如何理解空体的心应是人生的最终追求空是真正的有故佛说:“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为大道”因此调心与调养其它藏象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等同而论如何才能心空如何才能神明?首先要静心静生智定生慧佛家强调“戒定慧”;儒家强调“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道家强调“息息归脐寿与天齐”…皆为静心养生之大道不可不知其次要明理俗话说:“理通法自明”也就是说把一门学向的科学理论弄懂弄通了那么各种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法也就明白了再次才是调理肉体的心火藏象系统平衡4积精聚气全神在人的生长壮老的生命活动过程精气神三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精是有形的主静属阴;气是无形的主动为阳通过机能活动表现于外;神由精气化生能够调节控制全身各部的功能活动精气神与脏腑的功能活动也密切相关同盛同衰精气是通过脏腑气化功能而产生的饮食水氧气摄入人体经过脏腑的气化就可变成人体所需要的水谷精微进一步化生精气精气充盛则体质强壮健康无病另一方面各脏腑在发挥其功能的时候也要消耗精气故精气充盛各脏腑功能旺盛表现于外的神气亦充沛中医养生保健的众多措施均是通过调养脏腑使脏腑功能活动增强升降出入运动协调水谷精气不断化生代谢后的浊气及时转化为糟粕排出体外新陈代谢旺盛就能积精聚气全神使人体处于最佳的健康状态儒家、道家思想与中医养生文化湛龙华(广西林源堂养生制品有限公司广西)养生文化不只局限于中医它厂泛吸收了儒家道家佛家墨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文化的营养不断丰富完善而成的所以养生文化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引人入胜为了深入了解研究养生之道有必要探讨诸子百家与养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下面重点谈谈儒家道家思想与中医养生文化的关系儒家思想与中医养生文化为什么在六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虽然历经多次劫难却没有像其他文明古国一样先后消亡而是更加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民族发展史上唯一的历史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理论研究呢我认为是中华民族内部强大而持久的凝聚力就是因为孙子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它对民族凝聚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今天中国有这样大面积的国土有占全球22%的人口除了归功于历朝执政者外孔子及历代儒家们的儒家思想贡献极大中华传统文化虽有儒道法墨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但历史上儒家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为什么因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始终主张积极入世强调发挥个人对社会的作用突出对国家社会的参与意识这就是曾经对继承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尤其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儒家思想一直被历代所推崇的缘故,孺家思想概论儒家崇四书五经学六术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六术:即礼乐射御术数儒家思想究其源实始于周代最开始儒学者是以六术即“礼乐射御术数”为主要内容春秋时代的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宗师承上启下注重传统文化的整理提倡经学他整理六经典籍尤其推崇《易经》并叹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说明孔子对《易经》的高度重视相传《易传》为孔子所撰为整理易学曾“苇编三绝”(即穿束简书的绳子都被磨断了三次记述了他苦研《易经》的程度)孔子对中华文化的功勋正如后人所评价的:“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己”《史记》作者司马迁对孔子的功绩肯定为:“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并盛赞孔子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经十余世学者崇之自天子王候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首称孔子为“至圣儒家是中国历代的重要思想学派在中国历代都被推崇奉为正统以孔子为创始宗师奠基于公元前6世纪以后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显赫人物并对儒学作了重要的发展战国时期已成为显学汉代独尊魏晋时代也未冷落宋明时期随着理学的崛起又大为兴盛两千多年来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思想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1o儒家思想学术体系包括孔学经学和儒学孔学是指以孔子思想伦理为中心的思想体系主要以仁礼为核心经学是指兴于西汉以五经(易诗书礼春秋)为核心的学术流派经学仍以孔儒之学为中心儒学是指自孔子时代及后世历经千载的以孔子思想为中心而衍生的庞大学术流派包括宋明的理学在内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为仁礼中庸仁是指仁爱仁义和仁政仁是儒家思想体系的中心孔子首创仁学“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学观是政治思想与伦理道德相融全的准则是孔子最高道德境界仁是孔子最杰出的道德观念并列于“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首为中华民族的政治思想及伦理道德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孟子则提出仁义观强调仁义并重进一步升华了孔子的仁学观孟子认为任何人都应该行仁道大胆地提出:“暴君可诛”还告诫人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成为中华民族气节的千古警句以后无论孔学经学和儒学都贯穿着孔孟的仁义观仁义观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系是儒家的最高道德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礼是指礼仪制度是对仁的约束他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的严格秩序规定礼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是仁的体现对礼学的标准孔子认为应从“俭”他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并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即礼亦不可太过和谐即可孔子尤以“正名”为礼之第一要义正名就是要“名正言顺”孔子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提出:“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视勿言非礼勿动”应该说儒家的礼是东方最早的精神文明强调礼仪是人与人之间能增强凝聚力保持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中庸是指以中和为常道;中正也指持中中和适中;庸常也指常规中庸指处理事物的适度是一种方法和哲理这种度正如孔子所说的:“无过不及”(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太过与不及都不恰当)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中国南宁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论文集番”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从《周易》中和思想发展而来的在《易经》里“中庸”观主要是体现在艾卦中其次还反映于艾辞上尤其从八卦的排列均衡艾位的高下适中奇偶对应阴阳相合刚柔相应等皆体现出以“中”为度以“和”为贵的思想《易经》中和思想在孔子著的《易传》及《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中庸”是儒家哲理的最高境界“中庸”是儒家辩证法活的灵魂总之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结晶中国几千年来世世代代没有不研究儒学的养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医甚至有“儒医”之称因此研究儒家思想对养生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孔孟思想对养生文化的影响21孔孟仁义观与儒医孔子倡导仁爱注意道德修养孔子曰:“仁者爱人”即强调关心人助人行人道孟子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即强调关心人民的疾苦中医学借以要求医家必具有仁爱之心济世活人的医德唐代著名医学家孔思遂就专门撰写了“大医精诚”一文充满了儒家仁学的思想所以人们称中医职业为“仁术”孔子提出的“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也成了养生文化的重要内容医患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交易关系作为患者通常不知道自己病的真实情况更不可能清楚知道用何种手段何种药物因此患者很难对医生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在此情况下有不少的医生充分利用这一点为了多赚钱故意把轻病说成重病把无病说成有病尽量诱导病人多用药多检查用高档药针对这种情况法律常常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只能靠医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来消除此种现象要使医生有羞耻之心能走正道只能用儒家仁心仁术的精神教导医生使之成为儒医卫生法制建设固然重要但有两个缺陷一是:“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盐铁论申韩》)二是:“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当患者发觉受骗之后对生命的伤害己经造成无法弥补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历代都涌现出不少普救含灵之苦的大德良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葛洪孙思邀李时珍郑钦安等其崇高的医德都名留青史为万代人民所缅怀他们的大德风范概括起来有:211曰仁心仁术:医生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属的忧虑就会动恻隐之心正如孟子所言:“人皆有不忍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忧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多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孔丑上》)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讨好谁发自内心的“不忍人之心”就产生要尽力救治的冲动孙思邀说:“凡大医治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论大医精诚)有此仁爱之心其医术方能称之为仁术212口敬畏生命:医生必须有敬畏生命之意识才会尽力救死扶伤唐代医学家孙思邀告诫人们:“生命至重有贵千金”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黄帝内经素问)213曰悬壶济世:济世救人是医生的工作目标爱护患者的生命关心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的权利实行医学人道主义是医生的行为准则医生要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按照患者的健康需要为他们服务不论其身份高低或金钱报酬多寡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对那些贫困的人更应当给予特别的关照214曰诚信无欺:医生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真实地陈述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适量开药适当检查医价公道争取让病人以最少的代价治好病儒医是医界的圣人医家楷模他们以百姓为本智慧通达百病不惧从事养生文化传播的从业人员虽然不是现代法律规定的医师但是为人做事的道理与古代中医从业的道理是相通的2.2儒家乾阳中庸观与养生文化中的阳主阴从中华文化群经之首世界文化第一圣经《易经》极为重视乾阳的作用孔孟儒家极为推崇《易经》乾阳乾阳为《易经》之首卦誉为天卦《易经乾卦》曰:“乾元亨利贞”即言乾为天阳之始万物造化之基故《易传乾缘》口:“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传说101理论研究卦》曰:“乾健也”“乾为天为君为父”《易传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子夏易传》曰:“元始也”“乾秉纯阳之性故能出庶物”孔孟儒注重乾阳刚健是孔孟学派的一大优势这一优势决定了儒家学派的主动主进主积极主向上的趋向为传统医学和养生文化的阳主阴从贵阳重火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阳主阴从贵阳重火的养生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华文化的始末为什么因为这是社会之所需生命之所需早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些著作中就可以找到很多重阳的思想基础如《周易缘传》论述乾元时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论述坤元时则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就强调了阳在万物生命活动中居主导地位阴居从属地位《易传乾缘》论述乾阳时说:“天行健”强调天的特征就是“运行”而且是刹那不息的运行可见阳气在自然社会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易传乾凿度》曰:“气者身之充也”“夫有形者生于无形”阳气是构成机体化生四肢百骸的物质本源没有阳气的温照化育阴是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发展壮大的重视阳气的观点在《黄帝内经》中则更加突出如《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对于人身而言它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其重要性就如自然的天与口一样又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的关键在于阳气的固密如果阴阳不和阳气不固就会失去平衡就好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说使阳气固密阴阳就会调和这是圣人最好的养生方法如果虚阳外越阳气不能密藏阴液就会亏耗只有阳气密藏阴气宁静和平精神才会旺盛;如果阳气不固阴阳离决而不相交那精气也就随之而竭尽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从阴阳的相互关系上分析了一切事物的功能以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一个概括这里的“阳生阴长”是说明一切事物的生长功能;“阳杀阴藏”是说明一切事物的收藏功能从自然现象来说春夏阳气生长旺盛万物随阳旺而得以生长发育;秋冬阳气收藏哀弱万物随阳之衰而伏藏甚102至死亡结合人体生理病理而言阳气旺盛可以促进阴精的化生阳气衰弱则阴精化生亦必减弱生发迟缓在《易经》儒家阳主阴从贵阳重火的思想影响下传统医学和养生文化极为重视人体的阳气认为心无阳则无以主神明而为君主之官肺无阳则无以主气而为相傅之官肝无阳则无以主罢极而为将军之官脾无阳则无以主仓凛而为谏议之官’肾无阳则无以主封藏而为作强之官华佗(中藏经》曰:“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阴宜常损阳宜常益顺阳者生顺阴者灭”明代张景岳《大宝论》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并且在《传忠录辨丹溪》中曰:“人得天地之气以生而有生之气即阳气也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而况乎无阳乎故阳惟畏其衰阴惟畏其盛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杨西山《弄丸心法》口:“一阴一阳是为二仪理宰乎气源发太极……阴阳之气妙用无穷人之一身阴阳而已二气之中阳气更尊气盛者强气衰者病气聚者生气散则死人之阳气犹天之日仰观乎天可悟乎人”李念《内经知要》曰:“阴主内守阳主外护阳密于外则邪不能相侵而阴得以固于内也”“生从乎阳阳惧其消也杀从乎阴阴惧其长也常体春夏之会永获少壮康强是真把握阴阳者矣”“天之运行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何由化?食何由化?与大之无日等矣欲保天年其可得手”清代郑钦安《医理真传》口:“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近代中医养生家卢涛之曰:“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同!气司令而阴静无忧”“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人之生成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内五行之间一切动静都随阴阳之气机而转业医者须识得《内经》所论凡阴阳这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犬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无彰……等奥义认明阴阳之虚实变化之盈缩刻刻都随五行运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