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NEs£CoM酗UNITY D0eTOR8 关于脑室内出血治疗的体会 翟景光肖尚领李涛 476600河南永城市人民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 04.167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 法。方法:回顾2oo3年以来脑室出血的 治疗过程。对比不同穿刺方法的治疗效 果。结果:改善穿刺方法后,脑室出血治 疗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结论:脑室出血 宜用改善的脑室穿刺方法。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穿刺体会 脑室出血是脑出血中情况比较特殊 的一组,若治疗方法得当,恢复大部分比 较理想。脑室出血通常采用脑室穿刺引 流的方法。通过复习2003年以来治疗此 类患者的过程,发现经典的穿刺方法经常 会导致脑室引流管侧孔滑出脑室,致引流 不畅,或脑室引流管穿刺过深,损伤丘脑。 后经摸索,在穿刺时,依照患者CT片,沿 脑室体方向穿刺的方法,脑室引流管置入 脑室适当增多,这样则不会发生引流管滑 出脑室的情况。再者,脑室引流管的前端 置至脑室体的后部,有利于将沉积在脑室 体的后部的红细胞及分解产物快速引出 体外。并且较少损伤邻近重要脑组织,成 功率较高。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56例,男95例,女61例; 年龄41~60岁45例,61~70岁98例,70 岁以上l3例。采用传统方法穿刺87例, 应用改良方法穿刺69例。 方法:2009年以前对于脑室出血患 者均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即以发际后 2cm,中线旁3cm为穿刺点,向两外耳孔 连线方向穿刺,进针4—6cm感落空即进 入脑室…。而后间断注入尿激酶,将脑 室内血块溶解后引流出体外。2009年以 后改善了穿刺方法,先依照患者CT片, 在患者头上标记出脑室体的走行位置,而 后在患者的额顶部与脑室体走行位置的 交点作为穿刺点,若此穿刺点在发际外, 则可沿额纹横形切开。而后钻孔,沿脑室 体穿刺,一般进针5~6cm即可感落空, 并有血性脑脊液流出,拔出脑穿针,置入 脑室引流管,见有脑脊液流出后,再置入 4~5cm,使引流管前端到达脑室体的后 部。这样脑室引流管约有4cm在脑室 内,不会发生引流管滑出脑室的情况。再 者,脑室内的血液中的红细胞及血性物溶 解后的产物,大部分会沉积在脑室体的后 部,脑室引流管的前端置至脑室体的后 部,则可有利于这些红细胞及血性物溶解 物的排出。此方法穿刺虽然切口在额部, 然有额纹作掩饰,对患者的面貌不会造成 大的影响。对比两种术式下患者的治疗 过程及恢复情况。 结果 采用传统方法穿刺87例,脑室引流 管滑动致使引流不畅15例,脑室内血性 物迟迟不能引流干净26例,穿刺深入丘 脑13例,后期出现脑积水23例。采用改 良方法穿刺69例,无脑室引流管滑动致 使引流不畅,脑室内血均能较快(3—6 天)引流干净。穿刺损伤丘脑或基底节3 例。后期出现脑积水5例。 讨论 脑室出血是脑出血中的一种特殊类 型,治疗方法同脑实质内出血迥异,大多 行脑室穿刺引流即可。传统穿刺方法大 家均熟知,即以发际后2cm,中线旁3cm 为穿刺点,向两外耳孔连线方向穿刺,进 针4~6cm感落空即进入脑室 。此种 穿刺方法,穿刺方向与脑室体的走行方向 成一夹角,故脑室引流管在脑室内留置部 分很少,脑室引流管置入过深则会损伤丘 脑或脑干,而向外稍滑动则会导致引流管 侧孔滑出脑室,致引流不畅。再者此法脑 室引流管一般置于侧脑室额角,而大多数 患者脑室内血性物溶解后沉积于脑室枕 角,而患者在大部分时间处于仰卧位,所 以此法会导致脑室内血性物引流干净时 间的延长,影响患者的恢复质量,使脑积 水的发生机率升高。后经摸索,对此方法 进行了改良,先依照患者CT片,在患者 头上标记出脑室体的走行位置,而后在患 者的额顶部与脑室体走行位置的交点作 为穿刺点,若此穿刺点在发际外,则可沿 额纹横形切开。而后钻孔,沿脑室体穿 刺,一般进针5~6cm即可感落空,并有 血性脑脊液流出,拔出脑穿针,置入脑室 引流管,见有脑脊液流出后,再置入4— 5cm,使引流管前端到达脑室体的后部。 这样脑室引流管约有4cm在脑室内,即 使引流管滑动,也不会发生引流管侧孔滑 出脑室的情况。再者,脑室内血液中细胞 及血性物溶解后的产物,大部分会沉积在 脑室体的后部,脑室引流管的前端置至脑 室体的后部,则可有利于这些细胞及血性 物溶解物的排出。此方法可明显缩短脑 室内血性物引流干净的时间,减少了血性 物对脑组织的刺激,有文章指出,颅内出 血后,红细胞溶解释出血红素,后者在血 红素氧合酶(HO)作用下,分解为胆红素、 铁和一氧化碳,它们可通过自由基和脂质 过氧化等作用损害脑组织,形成脑水 肿 ;此外,血肿内的红细胞还可使肿瘤 坏死因子仪(TNF一 )激活,损害血脑屏 障(BBB),加重脑水肿。故而尽快将血性 脑脊液及其中血性分解产物引流出体外, 可减轻脑水肿,减少了脑功能的损失。有 研究表明大量血性脑脊液较长时间接触 脑膜,会对脑膜会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 无菌性炎症反应,可以在软膜与蛛网膜之 间发生粘连,甚至堵塞蛛网膜绒毛,从而 造成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障碍,导致脑积 水的发生。 本改良的穿刺方法明显缩短了血性 脑脊液对蛛网膜颗粒的刺激,减少了脑积 水的发生。从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看,改变 穿刺方法治疗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明显 低于使用传统方法治疗组患者。再者,传 统方法穿刺,有时穿刺过深会伤及丘脑或 脑干,或穿刺方向稍偏外,有时会损及内 囊,影响患者的愈后。而改善穿刺方法 后,此种情况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此穿 刺方法虽很多时间穿点在额部发际外,然 术中采用横切口,切口很小,以后又有额 纹来掩饰,不会影响外观。且患者大部分 年龄偏大,对容貌均不太在意。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8:155,375. 2 Huang FP,Xi G,Keep RF,et a1.Brain edema alftel"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role of hemoglobin degradation Products.J Neurosurg,2002,96(2):287—293.
中圜社隧医蛹2013年第15卷第4期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