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高岭的丧葬习俗考察——发布人:汐缘信息来源:搜狐网发布日期:2010-11-29 10:59:40在广西都安县高岭乡一带,至今流行一种民间习俗,人死后一定要开道场,(又叫做“打斋场”),其目的是要超度亡灵上天堂,以了结在世人对亡者应尽的最大孝行和义务。
开了道场,在世的人相信亡者已经得到帮助而升入天堂,不会沦落地狱受苦了;相信亡者会得到安慰,安居神国,不再牵挂阳世间的亲人;在世的人认为他们开道场是帮助了亡者,会得到亡者灵魂的保佑,因而心无内疚。
所以,在那里,为亡者开道场是一件人们十分注重和隆重的大事。
家庭经济富裕的,亡者一闭眼就立刻筹划道场大事,最多十日之内完成。
家庭经济困难的,先开一个简单的道场,办好装棺入土的仪式,首先解决“入土为安”的事,待日后积蓄足够的资金后,再开大道场。
有的家庭由于筹资不济,十年二十年后再开道场;有的家庭更困难,数十年后将各个时期亡故的人,一次性开道场解决。
富足人家多次给亡者开道场,而贫困人家一直无法给亡者开道场的情况也是有的。
若无能力为亡者开道场,便终生耿耿于怀。
依现在的情况,开一次道场耗资上万元直至几万元不等。
有的人家开道场的同时又大请宾客,收礼钱以抵消部分开支。
因为有个惯例,道场期间主家对来探望者和来访者一概管饭,不收礼钱,只是宣布请客后,受请而来的宾客,主家才收他们的礼钱。
所以,一般开道场是赔钱的多,赚钱的少,这与嫁娶喜事是不同的。
当地的丧葬习俗过程很是复杂,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讲究,下面分而述之。
一、人之将死一般八九十岁的老人,一旦病重服药无效时,家人都意识到他将辞世,于是特别照料,供给最好的和病人最爱吃的东西,派专人侍候着。
老人若无法起床,则为他洗身喂饭、换衣梳头、处理排泄物,经常临床问候,极尽人间的孝道。
在远方工作的亲属,要通知他们来看望。
若病情再进一步恶化,估计活不了几天时,就必须遵从壮家的规矩,取掉病床的腿,降低病床的高度,这叫做“放下着”。
少数地方的做法是给病人另打一个地铺。
据说若病故于高床之上,亡灵就“下不了坎”,这给他上天堂带来不便;或者说若病故于高床之上,亡者会放不下阳间的事情,以致死不瞑目。
当地人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出老人在弥留之际出现回光返照的规律:1、他们表现出婴儿般的性格,多执拗,多偏食,多挑剔;2、他们往往说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3、他们常常记起他们已经过世的一些朋友,甚至是童年的朋友;4、他们要看他们最珍重的东西;5、他们要看看室外的景色和自己喂养的牲口;6、他们希望见到所有的家人。
对于这些反常的行为,当地人概称为“仙将过桥”的行为,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体谅,从不计较,视为正常。
有的老人自知将别阳世,将放心不下的事情嘱托于他认为最可靠的人。
有的直接提出他对于如何处理他的后事的意见和要求。
有的老人在临终时根本感觉不到有什么病,只是觉得累一些就闭目养神或睡觉,但再也醒不过来了,这对于以上所言的弥留之际的情况则例外了。
对于突然辞世、无疾而终的老者,当地人称之为“生化”或“仙逝”。
二、寿终正寝能够在家老死者,叫做寿终正寝。
对于这种情况,当地人有许多讲究。
首先,在老人即将闭眼时召集所有的家人围在床旁,由家主或长者呼唤将亡者让他醒一醒,并大声对他说:“我们都在这儿啊!你放十二条心走吧!”并不断地重复着。
有的将亡者,能微睁其目,或微动其唇,表示会意,有的则毫无反应。
但人们还不认为他已死去,于是不断地用棉签蘸着清水为其润唇,以免其“上路”口渴。
当将亡者的面部肌肉突然变化,并吐出一口痰(这叫做“退福”,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反应)时,人们才认为他是真正的过世了。
这时由家主或大男儿用自己的衣角抹去亡者的最后一口痰,这叫做“纳福”,以为这样做可以获得亡者反馈于阳世人的福气。
接着由“纳福”者用手按住亡者的嘴巴,不让它张开着,同时又用手从亡者的额头往下掠使其眼皮闭上,这些做法当地人叫做“按口鼻”。
据说若不这样处理,尸体就会睁目张嘴,十分难看。
作为人都愿意整齐从容地离开人世,若面目狰狞地到阴间地府报到,阎王爷也看不顺眼,甚至被误会成凶死鬼。
人们还认为若让亡者不整齐不干净地离开阳世是对不起亡者,是不孝。
“按口鼻”之后,接着就进行“香汤洗身”的程序。
即用热开水泡柑橘树叶或柚子树叶、黄皮果树叶、菖蒲叶等,待水变温后用来洗亡者之身,同时给亡者理发和稍加修容。
亡者是男,则男人操作;亡者是女,则女人操作。
洗身之后,还要做许多事情:(一)“衔枚”。
即将一枚铜钱或硬币用线穿过钱孔或打十字结将其固定于线中间,线两头分别弯折过来弄成两个套圈。
然后将亡者之口张开,用筷子掀起其舌,将铜钱或硬币塞在亡者舌下,然后重闭亡者之口。
为防止铜钱滑动,将它的套圈分别挂在亡者左右耳朵之上。
据说这种做法是不让亡者的鬼魂随便吵闹;(二)“带饭”。
在洗身之后紧接着要用好米煮一碗饭,用纸包好,用细绳扎牢,然后插上三支香点着,置于亡者头部,这叫做“头饭”。
据说这是为亡者上路带的饭,否则就会成为饿鬼,常来吵闹;(三)着装。
洗身之后,给亡者穿上最好的衣服,然后穿上新鞋并用细绳捆住双足固定,然后给亡者戴上帽子或头巾。
这样打扮意在让亡者整整齐齐地上路;(四)“裹尸”。
即用白布按一定的卷法,将尸体裹起来,穷的家庭裹一层,富的家庭裹几层,然后用针线缝好封口,只露出亡者的脸而已;(五)“入棺”。
尸体处理完毕,就要入棺。
富足的人家在老人死前早就准备好棺材在家中放着,这种棺材往往用上好的木料,如楠木、香檀木、香樟木、红铁木等,制作工艺讲究。
穷的人家常常在亡者将死的前几天赶制棺材,材料和制作都不太讲究。
在入棺时,先在棺材底部垫上几层布,然后请村屯中的人帮忙,将尸体抬入棺中,并在亡者头部用白纸包着三片瓦片当枕头。
棺内还放着亡者生前喜爱的小物件,撒上若干枚硬币,还可以放进一些新衣服或再盖上几层白布。
这些物件的多少以家庭经济状况和棺材空间为度。
然后盖上棺盖,并用铁钉或竹篾固定好;(六)“报丧”、“报道公”。
几乎在尸体处理的同时,就派人到亡者的父母和配偶的外家去报丧,以示意他们要作好参加治葬的一切准备。
同时还派人去报道公,叫道公来封棺和为主家选择开道场的日子。
对于日子的选择也不容易,一是要根据季节情况,二是要根据主家的经济情况和准备情况,三是要符合黄历的有关规定。
一般短则两三日之后,长则七八日之后。
如果是夏天棺材必须及早入土,以防漏棺(即尸体腐败流液);如果是冬天棺材可以留在家中七八日,从容准备,开道场之后再出殡也无问题;春秋两季一般只能推迟三四天。
当需要及早入土时,道公必须在两三日内择日(不讲究吉日,不犯“大凶”即可),先开一场应急的道场先把棺材入土,这个应急道场叫做“丧封夜”,一般开一个夜晚时间。
这种应急的道场只用一个道公和一个师公即可,当然也可以用多个道公、师公的,此依经济能力而定。
棺材入土后,主家可根据道公所择的吉日,用几天时间从容准备后再举行后续的大道场。
当需要留棺于家不急入土时,就要先请道公来作法封棺,据说经道公封棺之后,只要主家行斋戒、忌晕腥和男女事就不会漏棺了。
封棺之后可将尸棺留于堂屋,头北足南,七八天甚至十几天都无异味。
在留棺于家期间,要不断烧香点灯于棺头,并安铺于棺前,夜夜派人“陪棺”,一直陪到大道场开始方罢。
大道场完毕,尸棺就必须入土,不能再留于家中了。
开一次大道场,的确不简单,可以说是一世人中的大事情。
旧社会有钱的人家,少则开三五天,多则开十二天。
现在都安一带的人家至少开一天,最多开三天,普遍开二天。
可是当地人把“天”习惯称作“夜”,常说某某家开了几夜的道场,并不是仅仅夜晚开,白天不开,而是夜以继日地开了几天的意思。
为何如此呢?因为开丧葬道场常常是从晚上开始的。
因为开丧葬道场常常要请许多“神佛”下凡,还要常常调动“鬼神”,据说白天对于“鬼神”的行动是不方便的。
三、道场之准备封棺完毕,就开始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
主家主动请村中各位村老或那些多有主意、办事得力的人来。
首先设宴招待他们,饭后就于堂屋摆上条凳,依尊卑入座,敬以烟茶,庄严议事,这叫做“摆道理”。
首先由家主作一番请求性质的发言,这种发言很讲究,语调要温和,条理要清楚,措词要准确,表情要严肃,态度要谦卑。
少不了“大事难当”、“仰望各位”、“垂怜相救”之词语。
这个发言很重要,如果准备不好,态度不逊,或言中失礼,将会导致众人的不满,甚至消极应付。
主家发言之后,再请村老开言。
村老更是老成持重,言谈字正腔圆,出句自有轻重。
再后面是各位能人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献计献策。
这种会议,一般要开几个小时,着重弄清和解决几个问题:(一)主人的思路:开几夜道场?从哪天开始?哪个道公当“道头”?哪个师公当“师头”?多少个吹鼓手?何日出殡,墓地在哪?(二)道场总管的人选。
开道场时一般主家的人基本上都随僧道行教行法,既无暇也不宜直接指挥办事,要由主人选定一个可靠的人代主指挥协调各方面的事务,并代管物资及账目。
(三)掌柜的人选。
道场开始后要登记一些来访者所赠的钱物,到请客那天要负责接收登记和保管客人所送的礼钱。
(四)各项事务的分工和头领。
要将村中能够来帮工的人全部列出名单来,并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个负责人。
一般有如下几个小组:1宰杀切肉组:专管宰杀牲口,调配整个道场中各时各处的用肉,设“刀手”一人。
2厨房事务组:专管厨房做饭炒菜办宴席之事,设厨师两到三人。
3烟茶事务组:专门烧水泡茶,为来客敬烟敬茶,一般由懂礼貌的人掌管。
4招待外家组:专门招待服侍外家亲戚的事务。
要特别关照外家亲戚,以他们为最尊贵的客人,哪怕是小孩,也要当大人看待。
要时常去问候,特殊安排饮食起居,千万不要得罪或敷衍他们。
5师道干事:专门打理道公师公所需摆设、搬弄;主管香烛、钱纸、供品。
法物,燃放炮竹,随时受道公师公的调遣和招呼。
这是需要十分有经验的手脚麻利的角色,否则要受道公师公的训责。
6打柴挑水组:专门供应柴火和用水,要选一些强壮有力,不怕劳苦的人。
7物品采购组:专管采买、供应各种物品,包括对外租借工具、家具及归还之事。
这些人要主人信得过、忠诚可靠之人。
因他们跟钱财收支有关。
8治安联络组:主要巡视监察各处情况,以防失火失盗,劝解各种争执,维持秩序,保证安全。
这需要威信高、能说会道,且身材高大的人。
9修造坟地组:主要是根据主人和道公的吩咐,在既定的地方预先挖坑运石,修整坟地等事务。
(五)、经费的预算和筹措:即对各项收支进行预算,当经费不足时,研究如何调整和筹措的问题。
例如,要请多少客、每桌配菜的种类和档次、道公师公的报酬、各种开销用度的定额等。
(六)、道事的安排:如安排“道坛”、“师坛”、“乐坛”的地点;派人去给道头,师头送“封筒”(即办文字和制旗幡用的纸张)和一定的润笔之资;传达主人的意见和决定;报以亡灵名字、称呼、数量、及请道公人数等。
(七)、决定制造哪些法具:要根据主家的经济能力决定取舍各种法具,如大龙幡、大钱幡、纸宝塔、纸马、纸人、纸车、纸库、纸轿等等,这些东西要请专业工匠来制作,用材多,开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