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理白族文化ppt课件

大理白族文化ppt课件


(五)、茶味人生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是白家招待贵 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 回味”的茶道,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第一道茶叫 “苦茶”,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第二 道茶叫“甜茶”,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 甘境。第三道茶叫“回味茶” ,代表的是人生的淡 境。
陀小 普
三、白 家 民 居
白族民居一向外观整齐、庄重、大方,白墙青瓦,古朴大方。房屋由大量石料建 成,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民居 内部庭院多有讲究,大体上有四种形式:
一为“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耳房;二为“三房一照 壁”,即三幢楼房,主房对面为照壁;三为“四合五天井”,即有四幢楼房,每 一处交叉点都有一耳房;四为“六合同春”,即有两个大院,每院三幢楼房,各 方的楼廊彼此相连,通行无阻,称为“走马转角楼”。
(三)、民族服饰
白族姑娘头上带的头饰上也 有着“风花雪月”。因为在 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 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 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 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 洱海月。 “苍山绿,洱海青, 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 枝,白雪映霞红”,正是对 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
风下 月洱


上 关 花
白族民居尤为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为“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 朴素大方,而另一种形式“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其建筑十分精美,飞檐 翘角,宏伟壮观。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装饰性的建筑, 象征了吉祥、福禄与安康。各种各样的照壁也体现了主人的意愿与企盼,堪称白 族民居建筑的精美艺术品。
大理白族文化
一、白族的源流 二、风土人情 三、白家民居 四、特色美食 五、魅力大理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汉晋时期的(棘人)是 白族的直接祖源,唐宋时期的白蛮是其前身。白蛮不仅 参与了唐时的南诏国政权,还作为主体亲自建立了大理 国封建农奴制国家。唐宋是白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 期间白族在许多方面受到了汉族的影响,促进了本民族 的发展,还同化了一部分迁移来的汉族。
(一)、本主文化
? 白族的宗教信仰体现为本主崇 拜。据查,本主崇拜的宗教信 仰形成与南诏时期,并随着社 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内容 也越发丰富。本主崇拜是一种 多神崇拜,每个村寨都有自己 的本主神,也有的是几个或几 十个村寨共同信奉一个本主神。 本主神也是多种多样,如:自 然本主有石头、水牛、猴子等; 神灵本主有山神、谷神、太阳 神等;英雄本主有杜朝选、段 赤诚等;佛教与道教本主有观 音、李靖等。元明以后,大理 地区佛教兴盛,很早就有了 “古妙香国”的称号。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
相传隋末唐初,恶魔罗刹 占居大理,鱼肉百姓,民 众苦不堪言。唐贞观年间, 观音由西天至大理向罗刹 借地,罗刹不肯,终被观 音降服。百姓感激涕零, 于是年年三月十五日集会 于中和峰下,祭祀观音, 渐渐地就形成了如今的三 月街盛会。三月街是白族 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既是 物资交流的盛会,又是赛 马、滇戏、花灯等各种文 艺体育表演的中心,热闹 非凡,盛况空前。
(二)、句 三 俗语:“三日逛北,四日逛 灵 南,五日返家园。”是说绕
三灵的节日活动得进行三天。 二十三日过节时,人们聚集 到苍山五台峰下的圣源寺, 祈祷赛歌;二十四日,人流 经过喜洲镇,向南洱海边村 庄进发,当晚便在当地村庄 的本主庙欢庆赛歌;二十五 日,人群沿洱海至大理崇圣 寺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在 此祈祷欢庆之后归家。
公元七世纪,洱海周围出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 施浪和蒙舍等六个“诏”(部落),其中的蒙舍诏在诸 诏之南,故称南诏。公元八世纪,六诏在唐支持下,建 立南诏政权。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继承了南诏的 疆界,统治云南达三百多年。 1253年,蒙古忽必烈率 军攻占大理,大理国亡。
(一)、本主文化 (二)、民俗节日 (三)、民族服饰 (四)、扎染艺术 (五)、茶味人生
雪苍 山
(四)、扎染艺术
扎染为白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 用蜡刀将蜡涂于土布之上,旋即用棉布在 土布的不同部分捆扎,随后入染料浸染。 晾干之后,去掉捆扎的棉布,土布之上就 会留有图案各异的扎痕。由于棉布捆扎部 位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图案,因此扎染手法 多样,变幻无穷。由扎染土布制作的产品 非常丰富,如:桌巾、门帘、服装、民族 包、帽子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