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工 业 遗 产 概 述
俞孔坚, 方婉丽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摘 要:人类漫长的经济生产活动在大地上留下了独具特色的景观,18世纪中叶世界工业革命以后,生产活动对城乡空间的塑造力与日俱增,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某些门类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伴随着生产空间的废弃化,但留下了大批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工业遗产。本文通过界定工业遗产内涵的,明确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了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从工业遗产的认定与登录、保护和重新利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在此框架下立足国情,梳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甄别潜在的工业遗产,便于进一步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工作,文章最后展望了未来工业遗产保护和重新利用的趋势与途径。
关键字:工业遗产,中国近现代工业潜在遗产,保护与重新利用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a
Kongjian Yu, Wanli Fang
The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ki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long-lasting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have endowed us with unique landscape, especially after the 18
century's industry revolution, production activities have
an increasing power in shap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 Due to the rearrangement of industrial
hierarchy, certain kinds of production are at low ebbs, with
decline in the space which used to accommodate them, however
this process provide us with plent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of high historic or memorial value. This article indicate
the emergenc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by define
the contents and clarify the merits. Then it demonstrate the
wa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dentification, logging on,
protection and re-us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framework, it focus o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modern
industry and the discrimination of potential industrial
heritage hence lef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general
investigation. To end up, it looks into the future tendenc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use.
Key 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 Potential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ese, Protection and Re-use
1 工业遗产的内涵及保护的意义
1.1 工业遗产的内涵与范围
1.1.1 国际组织对工业遗产的界定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TICCIH,2003)。
与之类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磨房和工厂,而且包含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它物质载体(UNESCO,2003)。
1.1.2 中国工业遗产的范围
工业遗产关注的主要历史时期是自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以来至今,但不排除前工业时期和工业萌芽期的活动。中国开埠之后国外资本工业兴建的近代工厂、洋务派官员以及民间资本家兴办的中国民族工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有着可歌可泣的历史和故事,它们构成中国工业遗产的主体。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在整个农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包括四大发明在内,都曾为起始于英国而蔓延到全世界的工业革命、或早期的工业活动产生起过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的作坊、资源开采、冶炼方式、包括运河在内的运输设施等都是工业遗产的构成部分。
1.2 工业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们具有独特的价值,尽管部分已经完全丧失了最初的生产功能和经济效益。工业遗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 历史价值:对人识工业活动、或某种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2) 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日常生活,因而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 科技价值:它们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4) 美学价值:在工厂(场)、建筑和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工具和机器的设计和建造工艺方面具有美学价值。
5) 独特性价值:在选址、工场布局、机械和安装、以及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惯等非物质遗产方面,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6) 稀缺性价值:在工艺方面、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价值而需备加关注,那些早期建设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更是如此。
1.3 保护工业遗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和正在"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停产搬迁,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不可逆的拆毁,大量珍贵档案在流失,所以,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非常重要。
2 工业遗产的认定与登录
2.1 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
2.1.1 UNESCO制定的通用标准
工业遗产的认定目前尚无通用的国际标准,UNESCO清单所列工业遗产主要依据的是评定6条文化遗产的标准:
1) 代表人类创造天赋的杰作;
2) 展示某时间段或某文化区域内人文价值的交流,例如建筑或技术的发展、纪念性艺术创作、市镇规划和景观设计;
3) 是某种尚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唯一或至少典型的见证;
4) 某种类型建筑、技术体系或者景观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人类历史推进的重要阶段;
5) 体现文化和人类活动与自然互动过程的传统定居点、土地及海域利用方式,尤其当这种互动因为不可逆变化的影响变得脆弱;
6) 直接与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传统、观念、信仰或者艺术及文艺作品相关(此标准必须与其它标准结合使用)。
2.1.2 ICOMOS的专项标准
ICOMOS组织专题研究,提出一些关于特定类别工业遗产认定的专项标准。Colin Divall等针对铁路作为工业遗产提出以下标准(Colin Divall and Robert Lee,1999).这些标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针对个案分析的时候应综合考虑:
1) 展示人类智慧的创造性工程。不仅体现少数精英的智慧,而且是各行各也集体合作的产物;
2) 产生于技术革新,同时又反作用于科技进步。内容包括所有部件所采纳的工程和建筑学方法,特别是体现技术在不同领域或不同地区间的传播过程,或者克服特殊不利因素的过程; 3) 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种典型性有两种可能,或是由于其本身具备的突出价值,或者是曾经很普通,但经过岁月变迁存留下来的少数案例;
4) 展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铁路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程度不言而喻,虽然这种影响目前还很难准确评估, 除了少数因铁路兴起的工矿市镇。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电车轨道、高架轨道、地铁等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煤矿类工业遗产,Stephen Hughes提出下面的认定标准
(Stephen Hughes,2002)。这些准则适用于煤矿生产单个构成要素、整个矿场甚至成片矿区景观的评估:
1) 独一无二的成就,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杰作。煤矿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巨大综合体,常常成为功能建筑和设计的代表作;
2) 对重大技术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尤其要重视将现有或新技术应用到煤矿开采设备的过程,以及技术在国家之间和洲际传播的标志;
3) 历史上某个重要阶段结构和特征的突出范例。包括煤矿生产的结构以及辅助的工人住区,体现了早期技术与当地环境及文化的融合。
4) 与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例如因采掘煤矿吸引人口聚集,从而产生新的住宅需求,建立社团结构和教育设施等;
5) 机能结构的原真性。煤矿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它的实际功能,某些生产部件的维护、修理和更换并不影响已经评定的工业遗产的原真性;
6) 现有的法律保护和管理水平。机械设备由于其可移动性,不作为重点考虑对象,避免发生为申报世界遗产人为迁移集中的可能。
2.2 世界遗产清单登录的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基本与上述的独特价值以及评定标准相呼应。从1978到2005年,UNESCO认定的世界遗产中,少数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共计43处(参见附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和登陆的工业遗产,从空间形态上看包括点、线、面三个层次:
·"点"是重要的工业生产设施,包括煤矿、贵重金属矿藏、盐矿、钢铁厂、通讯站、印刷厂等,
·"线"是物质、能量传输线路,包括输水管道、铁路、运河及附属设施,
·"面"是因工业生产兴起的工业综合区或者工业市镇。
其中工业市镇或(工业区域)共20个,占工业遗产的绝大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工作重点从单体建筑到整体环境的转变,以更加宏观的视角来审视工业遗产的价值。
从时间尺度上看,不仅包括了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以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