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l期 2010年3月 《陶瓷学报》 JoURNAI OF CER AMICS VO1.31.No.1 Mat.2010
文章编号:1000-2278(2010)01--0115--03
利用钢渣及陶瓷废渣制备新型建材
梁健 唐奇 岑明炎
(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景德镇:333001)
摘要 钢渣是目前排放量较大的一种典型工业废渣,我国有效利用率仅10%,而陶瓷废渣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它们对环境造成了极 大的危害。通过在钢渣中添加适量的陶瓷废渣,采用单因素法制备了抗折强度大于100MPa的新型建材。采用现代测试技术 XRD、SEM对新型建材样品进行了相组成分析及显微结构观察。同时分析了用钢渣和陶瓷废渣制作新型建材的可行性,展望了其
应用前景。 关键词钢渣,陶瓷废渣,抗折强度,显微结构 中图分类号:TQ174.9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中国钢产量已经连续l1
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中国钢产量约为5.0亿
吨。钢渣是炼钢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物,包括转炉渣、
电炉渣等。钢渣作为炼钢工艺流程的衍生物随着钢产
量的提高年产量不断递增,钢铁厂在炼钢生产过程中
产生的钢渣量约为钢产量的15%一20%,如作为工业
废料全部排弃,占地面积非常大,为了减少废渣占地,
防止环境污染,近年来钢铁企业正努力探索钢渣的综
合利用途径,以求变废为宝。
目前,钢渣的利用途径大致可分为内循环和外循
环,内循环指钢渣在钢铁企业内部利用,作为烧结矿
的原料和炼钢的返回料,钢渣的外循环还没有得到良
好的利用,主要用于建筑行业作为路渣材料使用。钢
渣的较理想外循环应用是建材行业的钢渣水泥上,但
由于钢渣的体积不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较大
的制约。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陶瓷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随着产量的增加,陶瓷废料、特别是抛光砖废料的数
量越来越多,据统计:仅佛山陶瓷产区,各种抛光砖废
收稿日期:2009-09—08 通讯联系人:梁健 料的年产量已经超过300万吨(陶瓷废料总量预计
600万吨),全国抛光砖废料的年产量估计在500万 吨左右(陶瓷废料总量预计1000万吨)。如此大量的
陶瓷废料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填埋方法来解决了,大量
堆积的陶瓷废料挤占土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对水
资源和土壤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本课题主要研究钢材废渣及陶瓷工业废渣的综
合资源化利用问题,利用建筑陶瓷的生产工艺将两种
工业废渣予以资源化再利用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2实验
2.1实验原料
本实验以萍乡钢渣和本地陶瓷废渣为基础制定
配方,添加部分高岭土和钾长石调整其可塑性及烧成
温度。原料化学组成见表1。所有原料均经过球磨,过
250目筛,烘干备用。
2-2实验工艺流程
本实验主要采用干压成型,工艺流程如图l。
2.3烧成样品的X一射线衍射分析
将上述实验工艺流程所烧成的样品研磨成粉末
样品,在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Cu靶Ka,
116 《陶瓷学报))2ol0年第1期
表1原料的化学组成(%)
Tab.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aw materials(%)
原料名称 SiO2 CaO MgO R O3 A12 K2o Nag) 其他
萍乡钢渣 14 43 9 15 19
陶瓷废渣 70 0.5 3.2 0.2 18.7 1.9 3.5 2
高岭土 46.01 0.15 O.14 1.5l 39.84 12.35
钾长石 63.67 l|36 3.27 0.86 19.27 1l_58
匝——匾 —+[= 口 l
I
臣巫] …[垂重]…[二
图1工艺流程图 Fig.1 Process flow diagram
图3样品的断面SEM形貌图 Fig.3 SEM pattem of the sample
=1.54178}i)上进行测试,采用连续扫描方式,其步
长为0.02度,每步0.2秒,电流为30mA,电压40KV。
2 A烧成样品的微观形貌分析
样品断面的SEM形貌分析和EDS能谱分析在
型号为JSM一.6700场发射扫描电镜上进行,加速电压
为0.5 ,30KV。
3结果分析及讨论
3.1配方组成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法考察配方组成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其中钢渣的用量范围为30,v50wt%,陶瓷废渣的用量 1400 12o0 1Oo0 800 60o 400 2oo 0 5 1O 2o 3O 4o 5O 60 7O 80 2-'Tlhera-So.'ale 图2样品的XRD图谱 Fig.2 XRD pattem of the sample
0 2 4 6 8 10
图4样品的EDS能谱图
Fig.4 EDS pattem of the sample
范围为30 40 wt%,高岭土的用量范围为0-20 wt
%,钾长石的用量范围为0一,20 wt%。实验结果表明,
当钢渣用量为40 wt%,陶瓷废渣用量为30wt%,高
岭土用量为20 wt%,钾长石用量为10 wt%时,样品
性能最佳,成型性能良好,其抗折强度高达135Mpa。
由于钢渣和陶瓷废渣的可塑性极差,成型比较困
难,故需添加可塑性原料。本实验采用高岭土作为塑
化剂,并加入钾长石起助熔作用。实验表明,加入适量
的高岭土可显著提高制品的成型性能,加入适量的钾
长石可将制品的烧成温度降至1 140℃。
3.2样品的表征 从烧成后样品的XRD图谱(如图2)可知,以钢 O O O 0 O O 鳓 ∞ 如 加 m (S U)u一,
I 《陶瓷学报12010年第1期 117
渣及陶瓷废渣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高岭土和钾
长石制备的新型建筑材料中含有多种晶相,以透
辉石(CaMg[Si oJ)和刚玉(A1203)晶相为主。图3为
样品的断面SEM形貌图。从样品断面图可以看出, 钢渣、陶瓷废渣已经与添加剂发生反应,玻璃相填充
于晶粒结合的空隙之间,增加了样品的强度。由图4
的EDS能谱分析图可知,样品中Si、Ca、Mg、A1的含
量最高,其结果与XRD图谱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样
品中主晶相为透辉石和刚玉,二者赋予样品较高的强
度(135Mpa)。
4结论
废钢渣中含有大量的有效成分氧化钙、二氧化硅
和氧化镁,是很好的陶瓷原料来源。本项目通过对废
钢渣性质的研究,加入陶瓷工业废渣共同生产新型材
料,通过提高陶瓷材料中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低
温陕速烧成生成透辉石主晶相,利用透辉石优异的耐
磨性、耐腐蚀性和抗冲击性能,提高制品抗折强度等
物理性指标,以达到废钢渣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本实 验得出以下结论。
(1)本实验以钢渣及陶瓷废渣为主要原料,添加
适量的高岭土和钾长石,可制备新型的建筑材料。
(2)实验表明,钢渣用量为40 wt%,陶瓷废渣用
量为30wt%,高岭土用量为20 wt%,钾长石用量为
10 wt%时,样品性能最佳,抗折强度高达135Mpa。
(3)XRD图谱及EDS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样品
的主函缸为; 军确 刚玉,二者赋予样品较高的强度。
参考文献
1李家驹,陶瓷工艺学.北京:中国轻—TA—I,出版社,2001 2曹春娥.无机材料测试技术.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成岳,夏光华.科学研究与工程试验设计方法.武汉:武汉理工 大学出版社,2005 4关振铎,张中太,焦金生.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1992 5宋坚民.几种钢渣处理技术.上海金属,1995,(5):14—17 6蔡雷军.钢渣免烧砖的试制.新型建筑材料,2002,(5):37~39 7黎小华.含铬废渣的综合利用.重庆环境科学,1995,17(2):48 8乌传和.钢渣回收利用.金属矿山,1998,(14):40—45
PREPARATIoN oF NEW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STEEL
SLAG AND CERAMIC RESIDUE
Liang Jian Tang Oi Qln Mingya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nng,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 333001)
Abstraet Steel slag is a typical mass-produced byproduct of steel making industry.In China,the recycling rate of steel slag is only 1 0%。and the amount of ceramic residue is also on the rise.Both of them do great harn1 to the environment.By adding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ceramic residue to steel slag,new building materials can be prepared by single-factor methods, whose flexural strenlgth is greater than 1 OOMPa.The phase compositions and microstructures are tested by XRD and SEM. The feasibility of produc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steel slag and ceramic residue as well as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foreground of new building materials is also analyzed. Keywords steel slag,ceramic residue,flexural strength,microstructure
Received on.Sep.8,2009 Uang Ji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