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校园的措施方法
“构建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使学校发展不断呈现出协调、均衡、有序的态势。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集中体现。
只有把“构建和谐校园”放在第一位,学校才能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自己觉得“构建和谐校园”要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以人为本是和谐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的具体体现。
广大师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主体,是学校最核心的资源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学校的改革发展要靠师生,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师生,这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根本点,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坚持以师生为本,要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努力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
为此,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激发师生热情。
学校要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通过合理的发展目标的确定、任务的分解、情感的投入、措施的到位,围绕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来开展一切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最充分地激发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使广大师生心情舒畅,让教职工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把热情和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成人成才
上。
第二,要坚持共同发展。
学校应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开发师生的潜能,围绕师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本管理,把师生置于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并通过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第三,要贴近师生实际。
广大师生有颗积极进取的心,是学校良性发展的主体力量,要真正做到尊重师生、关心师生、理解师生、爱护师生和激励师生。
对广大教职工,除了对他们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角色期盼外,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
对学生,除了对他们要像子女般的爱护外,还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心他们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身体情况。
二、开展诚信教育,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诚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道德基础。
诚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学校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增加学校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师生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激发生命的创造力。
为此,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营造诚信教育氛围。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不仅是每个师生的立身之本,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战略资源。
因此,学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校园网、主题班会、橱窗、征文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目标和任务,
形成强大的“诚信光荣可敬,弄虚作假可耻”的评价风气,使广大师生的诚信意识深入人心,“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不断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水准显著提高。
第二,要明确具体要求。
领导干部要做到诚信服务,带头开展“讲诚信”的自我道德教育和修养教育,把师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为师生谋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教职工要做到诚信执教、文明育人,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树师表形象,展道德风采,努力成为学生诚实守信的表率。
广大学生要做到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弘扬“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传统美德,强化信用意识,加强自我德育论文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第三,要扩大教育成效。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要与开展日常工作、特色活动相结合,力求教育活动的可持续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努力形成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
要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为人民服务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广大师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要与社会道德环境建设、家庭教育相结合,不断扩大诚信教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切实提高诚信教育的整体效益。
三、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工作的全局,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因此,我们要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按照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原则,走科学发展之路。
为此,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落实科学发展。
没有科学发展,学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
学校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动适应新的形势,抓住发展机遇,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的观念与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线,全心全意谋求学校更大的发展空间,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合格的学校。
第二,要注重协调统一。
主要是要处理好规模和质量间的和谐,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质量是规模的关键,没有质量就没有规模。
就我校而言,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着眼点是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扩大生源,努力提高办学的整体效益。
第三,要勇于改革创新。
实践证明,当前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的所有问题,都只能在改革创新中解决。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中心,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社会的期望、与师生利益、与和谐稳定等各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科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以特色取胜,努力谋求学校发展。
四、推进民主管理,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广大师生的意愿是我们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民意顺畅的氛围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民主管理是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学校要充分尊重民意,善于广集民智,建立充分表达民意的渠道,通过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序,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制定政策和布置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使学校的各项规定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依靠师生办学治校。
为此,要在三个方面
下功夫:
第一,要推行校务公开。
要建立公开公平的校务运行机制,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其他民主权利,及时通报涉及学校政务、财务以及事关学校重大发展或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情况,强化民主管理意识和程序,使校务更加公开透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当家作主的意识,使他们能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参与或接受学校的改革,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逆反心理和矛盾,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第二,要充分发扬民主。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团体的桥梁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学校教代会建设,全力推进学校教代会建设,增强师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为学校的发展进言献策,保证师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得到发挥,推动学校工作朝着理性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
第三,要实行民主监督。
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校领导要向教代会代表和中层干部述职述廉,中层干部也要接受教代会代表的民主评议,确保权力的规范使用。
要加强行风建设,对教育收费进行专项治理检查,做到公开收费、规范收费、合理收费。
要加强学校内部审计制度,强化群众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等。
五、实行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在法制的轨
道上开展学校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努力营造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
为此,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加强法制教育。
依法治校的前提,是要知法、懂法。
要把法制教育作为提高干部、师生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分层次地开展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干部、师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和法律素养,努力提升自觉依法办事和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把学法、守法、用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促进依法治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要健全规章制度。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有完善、规范、合理的制度作基础。
因此,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逐渐减少个人随意性行为,使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能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还可以不断强化工作规范,使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秩序得到保证。
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履行对学校和部门的管理职责。
第三,要体现公平公正。
一个公平公正的校园意味着师生在依法治校良性机制下机会的公平、竞争的公正。
公平公正主要表现为师生在起点上、机遇上、结果上的公平公正,要使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能够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能够得到正确处理,师生的思想情绪得到理顺,师生的正当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形成全体师生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专心学业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
业。
“构建和谐校园”,这是时代的要求、师生的愿景,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只有全体师生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