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重要性论文

加强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重要性论文

浅谈加强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摘 要】在分析重新认识并定位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以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详细阐
述了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如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
设施装备条件;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农业
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
民搭建了重要平台;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机械化;农业发展;重要性
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化
水平的高低,是国家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
械化作为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关键
载体,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产
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1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
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
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
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
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
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
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
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
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
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
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
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
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
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
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
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
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
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
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小于8%,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
劳动力的比重为46.9%。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
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
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
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
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
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我省农机
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发展农机化可以吸纳越来越多的农
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培育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
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
型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家致
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1.3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
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
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
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
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
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
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
集约化水平。
2.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
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
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
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
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
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3.现阶段农业机械机型发展趋势
我国在户均只有7.8亩土地的小规模生产实行了农户承包经营
的情况下,小型农机主要是以“手扶”、“小四轮”为主的小型低性
能农机,它得以发展的条件和优点是适合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水平和
家庭经营规模的需要。但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小型农机只
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
步的需要。
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
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
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
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
技术如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
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
烘干等联合作业。
当前发展大中型农机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但一直困扰我们
的问题是与亿万小规模农户的矛盾如何解决?在这个似乎无解的
难题面前,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又一次显现出来,农机跨区作业为解
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首先是小麦产区的农民创造了
小麦收获机具跨区作业的方式,在经过农户自发探索之后,1996年
农业部等五部委首次在北方11个小麦生产省组织开展了跨区机收
大会战,之后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小麦产区。
联合收割机跨县、跨省转场数百公里,平均单台单季作业面积
由在本地作业的400~500亩增加到1000~1500亩,作业时间由5~
7天增加到30~40天,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有效作业时间甚至能长
达50天以上,作业面积达3000~4000亩。我国农户平均拥有耕地
面积不及欧盟国家的1/40、美国的1/400的小规模农业的情况下,
实现了小麦收获的全部机械化以及超过发达国家的农机作业高效
率和高利用率。它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
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
实道路,它的历史意义不可估量。
我国未来的农机机型的发展方向应以大型机械为主,兼顾小型
机械的发展。
4.结束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
点和首要任务。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
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
由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