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送带配方设计-13+14

输送带配方设计-13+14


橡胶按 50/50 并用,则硫黄用量
为1.6份左右。
1.覆盖胶
配方设计特点:
(2)硫化体系:随着合成橡胶用
量的增加,并用胶中的硫黄用量适
当减少,而促进剂用量适当增加。
1.覆盖胶
配方设计特点:
(2)硫化体系:促进剂一般选用噻
唑类,促M和促DM并用为宜, 因为 这可保证有较快的硫化速度和较长的
2.缓冲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⑷ 软化体系:缓冲胶可塑度控制在 0.37-0.40(威氏),应该选择增黏性
软化剂,以增加胶与骨架的粘和性。
2.缓冲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⑷ 软化体系:一般选用松焦油、石
油树脂等,石蜡和硬脂酸不要采用或
尽量少采用,用量控制在20份以下。
2.缓冲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⑸ 防老体系:缓冲胶胶种位于覆盖
如松焦油、沥青等,以利于胶料在 胶布中的渗透, 提高胶与骨架的
粘和。
3.擦布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⑷软化体系:丁苯胶用量增大时应
增大松焦油的用量,可进一步提高
与骨架材料的粘和性和工艺粘和性,
另一方面可对丁苯胶有补强作用。
6、普通输送带配方设计
3.擦布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⑷软化体系:为进一步提高胶料与骨
纺使用。
4、抗拉层骨架材料
(一)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能
目前经常使用的锦纶、涤纶经浸胶
处理后,与橡胶同样有较好的粘合 性能,锦纶的强度较高,但模量较
低、使用伸长较大、易变形。
(一)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能
涤纶的强度与锦纶相近,并模量较
高,尺寸稳定性较好,故轻型输送
带和平型输送带大都采用涤纶交织, 以保持经向尺寸的稳定,纬向便于
以下,目的在于保证体系的弹性和耐
曲挠性等。
2.缓冲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⑵ 促进剂:一般采用促M、DM并 用,活性剂一般采用氧化锌5份,硬
脂酸1份,其过多可能影响附着力。
2.缓冲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⑶ 补强体系:一般采用软质炭黑(如 半补强、通用炭黑等),用量在20份 左右,只能加入少量填料,否则影响 硫化胶硬度和弹性。
焦烧时间。
1.覆盖胶
配方设计特点:
(2)硫化体系:硫化活性剂一般
选用氧化锌和硬脂酸,用量分别为 5份和2-3份。
1.覆盖胶
配方设计特点:
(3)补强填充体系:补强剂以碳黑
为主,常用的有高耐磨碳黑、半补
强碳黑、通用碳黑,用量为40-50份。
1.覆盖胶
配方设计特点:
(3)补强填充体系:为了降低成 本,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可
成槽和有弹性。
4、抗拉层骨架材料
(二)金属抗拉材料
输送带所用的钢丝绳:采用高级碳
钢制造,基本单元为钢丝,钢丝直
径为012~110mm,钢丝捻合成股,
多股螺旋排列绞合成绳。
4、抗拉层骨架材料
(二)金属抗拉材料
绳的结构多为7股式,绳径为210~ 1410mm,抗拉强度为1800~260
0MPa,表面镀锌防锈。
胶与带芯之间,并考虑其在动态下使
用,主要是热疲劳老化, 一般使用胺 类防老剂等,用量在 1-2 份。
3.擦布胶
通过压延的方式在骨架帆布的两面
附着一层胶片,使其与骨架结合成
一个整体,并保证在反复弯曲、疲 劳下不脱层。
6、普通输送带配方设计
3.擦布胶
对擦布胶的要求:第一应与骨架材
料有很好的粘和性能,同时还要求
输送带配方设计
1、概 论
输送带:是胶带运输机等的主导部 件,用途极为广阔,大者从矿石开
采的现场运输,小到精密机器内的
轻量物品传递,可以说到处都能见 到输送带的身影。
1、概 论
作为搬运手段之一,输送带之所以能 够大量地使用在产业各个领域,主要 是因为它比其他同类的运输手段简单, 而且又十分经济,可以大大降低运输
成本和维护保养费用。
2、发展历程
输送带作为粉状物料(包括粒状、块
状) 的连续运输手段,以及固体物件 的单件运输手段,在世界产业界中
具有悠久的历史。
2、发展历程
早在 1795 年:美国即正式提出了输
送带或运输带的概念,并于 1858 年
申请了专利。 1933年:英国最早对其进行了标准化。
2、发展历程
使结构和工艺简化、强调环保的新
时期。
2、发展历程
现代输送带要求的10项功能:
(1)搬送物料所需的传导强力。
(2)在应力下的低伸长和小的拉紧性能。
(3)保护搬运物料而用的高性能盖胶。
现代输送带要求的10项功能:
(4)直行(防止蛇行)要求的尺寸稳定性。
(5)可以简易接头的性能。 (6)对冲击的扯裂抵抗力。
量为2.5份。
1.覆盖胶
配方设计特点:
(2)硫化体系:若全用丁苯橡胶,
硫黄用量为2.0份,若全用顺丁橡胶, 硫黄用量为1.2份。
1.覆盖胶
配方设计特点:
(2)硫化体系:若天然橡胶与丁苯 橡胶按 50/50 并用,则硫黄用量
为2.1份左右。
1.覆盖胶
配方设计特点:
(2)硫化体系:若天然橡胶与顺丁
(1)生胶选择:一般以天然橡胶为
主,掺用部分丁苯橡胶、顺丁橡胶, 一方面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可改
善工艺性能。
1.覆盖胶
配方设计特点:
(1)生胶选择:为保证其强度要求、 较高的弹性和附着力,一般含胶率
在 50-55%。
6、普通输送带配方设计
1.覆盖胶
配方设计特点:
(2)硫化体系:若全用天然橡胶, 则最好选用硫黄作硫化剂,硫黄用
NR有较高的抗切割性能,SBR耐磨 损,其它如氯丁橡胶CR,丁腈橡胶
NBR,乙丙橡胶EPR,则用于有特
殊性能要求的输送带。 硅橡胶和氟橡胶也有使用,但仅限于
某些特殊性能带的表面层。
5、输送带配方设计特点
PVC树脂常用于整体编织芯输送带 及轻型输送带,PU树脂则多用于
食品工业和表面光滑且耐磨性强的
其特征是输送带的长寿命化和效率
化,使用材料由合成橡胶扩大到热
塑性塑料,输送带开始实现轻量化。
2、发展历程
第三个时期:同时多功能输送带, 如耐热、耐油、耐燃、耐酸碱、耐 磨、抗冲击、抗滑动输送带得到了 进一步发展。
2、发展历程
第四个时期:1990s开始,输送带 进入了以整体成型、不用硫化、采 用热塑性弹性体、芳纶、无纺布等
加入部分碳酸钙、活性陶土以及其
它无机填料。
配方设计特点:
(4)软化体系:硫化覆盖胶扯断伸长
率在500%左右,硬度在60-70度(邵
尔 A),塑炼胶的可塑度控制在 0.250.30(威氏),软化剂的合理使用是为 了提高胶料的弹性、增加工艺粘和性。
配方设计特点:
(4)软化体系 :对于NR效果最好
5、输送带配方设计特点
输送带的广泛应用使其对性能与成 本的要求更趋于多样化和苛刻化, 输送带所用聚合物品种甚多,可分 为橡胶类和树脂类。
5、输送带配方设计特点
强度在中量级以上的织物芯带与钢丝 绳芯带所用聚合物品种多用橡胶,其 中又以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
异戊橡胶IR和顺丁橡胶BR居多。
2.缓冲胶
缓冲胶:位于覆盖胶与带芯之间,
在输送带装料和运输过程中起缓冲 作用,要求较高的弹性和附着力。
2.缓冲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⑴ 生胶:NR或并用部分顺丁橡胶 BR,含胶率控制在50%左右,使
其既柔软又具有弹性。
2.缓冲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⑵ 硫化体系:一般采用硫黄硫化体 系,硫黄用量低,一般控制在2.0份
结构有所差异。
3、输送带的结构
帆布芯输送带,其抗拉材料由多层
胶帆布组成;
钢丝绳芯输送带,抗拉材料是由多 根纵向排列的钢丝绳组成。
3、输送带的结构
输送带在工作过程的全部负荷都由
抗拉层承担,要求其有一定的强度
和刚度。
3、输送带的结构
覆盖胶、边胶:是带芯的保护层,
在工作时能保护带芯不受物料的直
3.擦布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⑵硫化体系:促进剂采用促M、促 DM并用,活性剂一般选择氧化锌
5份,硬脂酸2-3份。
3.擦布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⑶补强体系:一般采用半补强、通 用炭黑,用量在10-30份,为降低
成本还可加入少量的碳酸钙和半补
强粉。
3.擦布胶
配方设计要点:
⑷软化体系:选用增粘性软化剂,
剧增长,从而形成了输送带行业。
2、发展历程
世界输送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
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输送带初创发展时期。
从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中叶,主体
材料为天然橡胶和棉帆布。
2、发展历程
第一个时期:生产工艺采用多次贴
合成型和平板分段硫化方式,在使
用上,以多驱动方式衬以滑轮作为
提高运输能力和长距运输的手段。
架材料的附着力还应使用间甲白体系。
配方设计要点:
间甲白体系:即黏合剂 A(六羟甲 基三聚氰胺五甲基醚,甲醛释放体)
2.5 份,黏合剂RS(间苯二酚与硬
脂酸 2:1共熔物)3.7 份,白炭黑 10-15 份。
(7)耐负荷运输的构造和宽度。
现代输送带要求的10项功能:
(8)具有防止胶带剥离的牢固粘合力。 (9)纵向的柔软性和横向的成槽性。
(10)防静电火花及避免由此引起火灾的
安全性和阻燃性。
3、输送带的结构
通常指的输送带,其结构一般包括
抗拉层、覆盖胶层和边胶组成,但 由于抗拉层的种类的不同,它们的
轻型带。
6、普通输送带配方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