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ppt
- -
(二)分类
•AG↑型代酸 AG↑型代酸 AG↑
血固定酸↑→ 血固定酸↑→ 消耗
-
单纯型Ⅰ 单纯型Ⅰ
HCO3
固定酸产生↑ 固定酸产生↑
• 乳酸↑ 乳酸↑ • 酮体↑ 酮体↑ • 酸性药物摄入过多(不含氯) 酸性药物摄入过多(不含氯)
固定酸排除↓ 固定酸排除↓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二)分类
•AG正常型代酸 AG正常型代酸 AG
反映代谢性 反映代谢性因素 代谢性因素
代碱时,正值增加;代酸时, 代碱时,正值增加;代酸时,负值增加
7. 阴离子间隙(AG)
可测定的 阳离子
Na+
Cl
-
可测定的 阴离子
HCO3 - 未测定的 阳离子 UC UA 未测定的 阴离子
7. 阴离子间隙(AG)
可测定的 阳离子
Na+
Cl
-
可测定的 阴离子
单纯型Ⅳ 单纯型Ⅳ
血气指标变化特点
常为失代偿性) 1。急性呼碱(常为失代偿性)
pH ↑ PaCO2 ↓ AB<SB , BB、BE基本不变 BB、BE基本不变 常为代偿性) 2。慢性呼碱 (常为代偿性) pH正常,PaCO2 持续↓ 正常, 持续↓ 正常 CO2CP 、 AB、SB、BB值均↓ 值均↓ 、 、 值均 AB<SB,BE呈负值 , 呈负值
< 7.35 7.45 正常? 正常?
酸中毒 碱中毒 代偿性 某些混合型 无紊乱
2. 动脉血CO2分压 (PaCO2) 动脉血CO
物理溶解的CO2 正常值 意义
常用指标
33~46 mmHg , 平均 ~ 平均40mmHg 反映呼吸性 反映呼吸性因素 呼吸性因素 原发性 继发性 原发性 继发性 呼酸 代偿后代碱 代偿后代碱 呼碱 代偿后代酸 代偿后代酸
(三) 代偿调节
主要依靠血液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和肾代偿
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细胞内缓冲作用 HHb HHbO2
H+
- HCO3
单纯型Ⅱ 单纯型Ⅱ
K+ H2CO3 H+
K+
HPr
HCO3 CO2↑
Cl-
-
Cl-
H2CO3 CO2 H2O
2、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肾代偿作用 轻度和中度慢性呼酸可为代偿性 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 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和NH4+, 增加重吸收HCO 增加重吸收HCO3-
PaCO2正常 PaCO2增高 呼酸 PaCO2 减少 呼碱
5. 缓冲碱 BB) 缓冲碱(BB
常用指标
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 主要为HCO 主要为HCO3-和Hb正常值:45平均为48mmol/L 正常值:45-52mmol/L ,平均为48mmol/L
反映代谢性 反映代谢性因素 代谢性因素
Ⅳ. 呼吸性碱中毒
血浆PaCO2原发性减少 血浆 通气过度
(一)原因与机制 (1)低氧血症和肺疾患 (2)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3)某些药物中毒 (4)人工呼吸机使用不当 (二)分类 急性 慢性
单纯型Ⅳ 单纯型Ⅳ
CO2
(三)机体的代偿调节 (三)机体的代偿调节 1.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离子交换及细胞内缓冲: 离子交换及细胞内缓冲: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 pH 7.4 ↑ 单纯型 碱中毒 酸中毒 代谢性 呼吸性 HCO3H2CO3 代谢性 呼吸性
混合型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病因
代谢性( 代谢性(碱) 代谢性酸中毒 原发改变 代谢性碱中毒
pH ∝
- HCO3 (20)
H2CO3 (1)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 呼吸性(酸) 呼吸性碱中毒
Na+\ Na+\K+
单纯型Ⅳ 单纯型Ⅳ
HCO3- +H+
1
H+ Cl-
血浆[H 血浆[H2CO3]回升
2
HCO3- HHb HPr
CO2↑
(三)机体的代偿调节 (三)机体的代偿调节 2.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肾脏代偿: 肾脏代偿:
单纯型Ⅳ 单纯型Ⅳ
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 减少, 肾小管上皮细胞泌 +和NH4+减少, 增多。 排出 HCO3- 增多。 尿呈碱性。 尿呈碱性。
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酸碱的概念及来源 酸碱平衡的调节
酸碱来源
释放H 释放 + 的物质 代谢 食物 接受H 接受 + 的物质
酸
挥发酸 固定酸
碱
有机酸盐
食物 代谢
氨
酸碱调节
•血液缓冲 化学缓冲系统 血液缓冲 缓冲: • 肺缓冲 • 肾调节 • 细胞缓冲 细胞缓冲
>46 mmHg: CO2 潴留
<33 mmHg: CO2 不足
3.血浆CO2结合力(CO2CP) 3.血浆 血浆CO
正常值 23~31mmol/L 23~
常用指标
血浆中HCO 所含的CO 血浆中HCO3-所含的CO2量
因素(血浆中 血浆中HCO3-的含量 的含量) 意义 反映代谢性因素 血浆中 代碱 原发性 CO2CP 继发性 代偿后呼酸 代偿后呼酸 原发性 CO2CP 继发性 代酸 代偿后呼碱 代偿后呼碱
Na+ K+
GT
谷氨酰氨
GT
H+ + NH3
NH4+ Na+
• 细胞缓冲: 细胞缓冲:
酸碱调节
离子交换
2H+ HCO3K+Na+ Cl-
特点
反应较慢、缓冲能力强、 反应较慢、缓冲能力强、 常引起血浆离子浓度变化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变化的 指标及其意义
呼吸性因素 代谢性因素 呼吸+ 呼吸+代谢 因素
途径二 磷酸盐缓冲,酸化尿液 磷酸盐缓冲,
CO2 CA HCO3
- -
H2O OH-
H+ ATP酶 ATP酶
2 HPபைடு நூலகம்4-
H+
- HCO3
H+ 2 HPO4- H2PO4-
Cl
Cl
-
近、远端肾单位
途径三: 途径三:氨的分泌
HCO3
- - HCO3
Na+
Na+
H+
α –酮 戊二酸 谷氨酸
NH3
H+
Na+ K+
4. 标准碳酸氢盐(SB)
常用指标
定义 标准条件(38℃,Hb氧饱和度为100%, 标准条件(38℃ Hb氧饱和度为 氧饱和度为100%, Pa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动脉血浆 [ HCO-] 40mmHg的气体平衡 的气体平衡) 3 意义 排除呼吸性 因素影响, 排除呼吸性 因素影响,反映代谢性 因素 ↑代碱,代偿后的呼酸 代碱, 代碱
单纯型Ⅰ 单纯型Ⅰ
Ⅰ.代谢性酸中毒
特征
- 血浆[ 血浆[ HCO3 ] 原发性减少
1. 原因与机制
Na+ Cl-
酸多
?
- HCO3
AG
AG↑
AG正常 AG正常
(一)原因与机制
1、HCO3 直接丢失过多
- -
单纯型Ⅰ 单纯型Ⅰ
2、固定酸产生过多,HCO3 缓冲消耗 固定酸产生过多, 3、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 HCO3 缓冲消耗 4、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 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 5、血液稀释,使 HCO3 浓度下降 血液稀释, 6、高血钾
向胞内移动, ③低钾血症(导致 H+向胞内移动,细胞外碱 低钾血症( 中毒)
单纯型Ⅲ 单纯型Ⅲ
(三) 代偿调节
与代酸方式相同, 与代酸方式相同,方向相反 方式相同 • 血液缓冲 •肺 • 细胞 •肾
H2CO3 OHHCO3- +H2O
单纯型Ⅲ 单纯型Ⅲ
血气指标变化特点
pH ↑ [HC03—] ↑ CO2CP、AB、SB、BB值均↑ 、 、 、 值均 AB>SB,BE正值↑ , 正值 通过呼吸代偿, 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
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苏宁
酸碱平衡紊乱
在病理情况下, 在病理情况下,机体酸性或碱性物 质的量发 生变化(过多或过少)而超 生变化(过多或过少) 过机体的调节能力, 过机体的调节能力, 或调节功能发生 障碍,使血浆 值超越正常范围称为 障碍,使血浆pH值超越正常范围称为 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平衡紊乱。
1. pH 2. PaCO2 3. CO2CP 4. SB 与 AB 5. buffer bases (BB) 6. base excess (BE) 7. anion gap (AG)
1. 酸碱度(pH)
[H+]的负对数 的
正常值 意义: 意义:
常用指标
7.35~7.45
酸碱平衡紊乱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特点
作用慢、强、持久; 排酸(固定酸)保碱作用重要。
近端肾单位
途径一: 途径一: NaHCO3重吸收( H+-Na+交换) 重吸收(
Na+ K+ Na+ K+ H2CO3 Na+ HCO3
-
- Na+ HCO3
H+
H+
-
Na+ HCO3CA CA
H2CO3 H2O + CO2 CO2 H2O
远端肾单位
HCO3 - 未测定的 阳离子 UC UA
AG
未测定的 阴离子
7. AG AG(anion 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