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文化,传说,别称,神话等等【精】

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文化,传说,别称,神话等等【精】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 答:1969年7月20日。 2.哪个国家的那个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答:美国的宇航员尼尔 奥尔登 阿姆斯特朗。 3.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答:1.分裂说 在地球形成后初期,地球的自转速度很快,产生的远心力很大,所以地球的一部分从地球上分裂出去,形成了月球。 2.集聚说 月球在地球附近,和地球一样,由气体和宇宙灰尘积聚而成。 3.捕获说 月球是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形成,偶然性的因为地球的重力成为地球的卫星。 4.巨大冲击说(最新说法) 一个大约火星大的天体撞在了原始地球上,因碰撞而引起的碎片形成了月球。 4.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用的资源? 答:1.矿产资源 2.太阳能资源 3.空间资源 5.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答:人造“月亮”是美国研究人员于1980年一月在旧金山举行的科学发展年会上提出来的。这是一颗特殊的卫星,将在地球的平流层中环绕地球运转,离地面近30千米左右。从地球上看上去它明亮如月,最富想象力的科学家们也就给它取了个名字:人造“月亮”,即明星之意。 6.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答:月球与地球的平均的距离是384400千米。 7.“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答:“朔”是指月亮完全“消失”。“望”指满月。 8.“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答:1.所谓月海,并非月球上面的海洋。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在月球上发现液态的水。做所以被称为“海”,是因为早期的观察者,发现月亮有部分地较暗。而在当时无法清晰观察到月球表面的情况下,猜测为海洋,因而其反光度比其他地方较低。 2.最大的“月海”叫“风暴洋”,其面积超越了五百万平方公里。 9.月球和地球那个年龄大? 答:目前,科学家们估计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而德英两国科学家最新精确测得月球年龄为45.27亿年。所以地球年龄较大。 10.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答:月球的半径是1738公里。 11.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答:当地球运行至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处于一线,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月食就发生了。 12.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答:是陨石撞击形成的。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在遭受陨石撞击时,陨石本身不会像在大气层中的那样被烧融掉,而是直接砸在月面上。 13.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答:因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到了月球上,月球对人的吸引力比地球小,而人的质量不变,所以人会轻飘飘的,并不是人的体重真的变轻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4.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答:因为由于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光芒其实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在月球上反射回来的。二月球的圆缺变化正是因为月球、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产生的,也可以说月亮变“弯”的时候,正是因为地球的阴影把月亮的一部分挡住了。 15.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答: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了月球总有一面向着地球。 16.在月球上能看见地球上的什么建筑? 答:所有建筑都无法看到。 17.月球是行星吗? 答: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18.月球引起的大海变化的现象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答:1.叫潮汐现象。 2.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潮汐力作用发生的。 19.你能说出那些天文仪器? 答: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赤纬仪和赤道仪。 20.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 答:因为天文观测与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宁静度密切相关。而山上地势高,视线好,正便于观察。 21.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答:因为这样可以做360°的旋转,观察面广,更便于观察。 22.人类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开始月球的科学观察? 答:伽利略。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 23.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贡献? 答:1、甘德,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中,齐国的天文学家,生于现今的山东省,[1]他与同时代的石申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份星表《甘石星经》,比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完成的西洋第一份星表还早了二百多年。 2、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 张衡用了至少十年来研习文学,29岁时写成著名的《东京赋》和《西京赋》,总称《二京赋》。 3、何承天(370年–447年),东海郯(山东郯城)人,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他在443年提出元嘉历(建元历),在农历的每19年之中,置7个闰月。这个历法由445年一直使用至510年,才改用祖冲之提出的采用391年置144闰月的大明历。 4、祖冲之…… 2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答: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25.嫦娥和吴刚各是谁?他们有什么故事? 答: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成姮娥,美貌非凡,是后羿的妻子。吴刚,古代神话人物,被天帝惩罚在月宫伐桂树。仰望一轮明月,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传说那是吴刚在伐桂。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 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伐桂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26.自古以来,月亮有不少别名,你知道哪些? 答:月亮夜行于天,明而有光,普照大地,时圆时缺,缺而复圆,盈亏更替,周而复始,于是有了以下一些别称:夜光、孤光、夜明、玄度、玄晖、玄烛、素晖、晖素、素影、霄晖、皓彩、圆光、圆景、圆影、圆缺、清晖等等。 27.月饼是怎么来的?现在的月饼有哪些种类? 答:1.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 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2.按产地分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潮式月饼、徽式月饼、衢式月饼、秦式月饼、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桂花月饼、梅干月饼、五仁、豆沙、冰糖、黑芝麻、火腿月饼、蛋黄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从造型上又有光面与花边之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