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借鉴与启示

借鉴与启示

(二)借鉴与启示1、提高对社区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快推进力度社区建设工作既是一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又是一项加强和巩固国家政权的基础性工作,更是一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体现为人民服务根据宗旨的民心工程。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包括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在内的城市基层社会结构面临改革和调整的任务,社区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因此,社区建设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改进和加强城市基层的管理与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改革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我国社区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对社区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社区建设的法律保障和理论研究还有待于完善和提高,尤其是群众的参与程度和加快对社区建设的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强。

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不断总结实验区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通过典型引路,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以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全面开展。

加大社区建设宣传力度。

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广泛介绍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社区的功能、作用,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在条件成熟时,应考虑修订《居委会组织法》,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在推进社区建设中,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建设,切忌社区建设模式的单一化和形式主义。

2、要抓好社区组织建设,重点建设好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通过考察,我们感到,社区建设尤其是在初始阶段,能否全面地推动和落实,核心和基础是搞好社区组织建设。

因此,我国在推进社区建设中,更要抓好社区组织建设,重点是社区党组织建设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因此,在处理社区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社区居民自治同社区党建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在我国推进社区建设中,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

社区居委会的成员经民主选举产生,由社区的领导班子来管好社区的发展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根本性质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目前,我国有些实验区实行议事层和执行层相分离,社区居委会议事决策,社区工作者具体办事。

居委会经选举产生,除主任外,其他成员以社会兼职为主,义务为居民服务。

社区工作者作为职业,通过竞聘方式,由居委会根据工作需要聘任。

我们认为,这是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较好形式,是今后我国社区组织发展的方向,应继续探索与实践。

3、加强领导,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国外社区建设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在推动社区建设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法律和政策,采用宏观调控手段,指导和支持社会中介组织、聘用社区工作者、发动社区志愿者等经济和社会的方式来组织、管理和推进社区的发展。

在我国,社区建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体制和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目前我国的社区组织发育远未成熟,居民对社区参与程度不高,相互沟通、互助、交流程度较低,市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更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

强调政府的作用,并不是说政府什么事都要管,都要揽,包办本应由社区组织通过居民自治可以自己解决的一切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制定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加强指导,搞好协调,帮助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动员社区居民群众来促进社区事业发展,使社区建设的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其次,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支持,按照各自的职能做好工作。

同时,各级民政部门作为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要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方力量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推动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4、发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大力培养和发展社区中介服务机构在强调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的同时,更要强调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的作用。

经过十多年社区服务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总体上讲,人们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还不够强,还有待发动。

从国外社区的实践经验看,当前我国居民参与社区工作可采取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参与居民自治。

通过居民选举居委会成员,参加居民会议等各项活动,使居民群众挑选自己信任的当家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监督政府和社区工作。

二是参与志愿服务。

通过志愿服务参加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也可以通过各种志愿服务机构,以组织的方式参与社区服务。

在适当时候应考虑出台大中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相关法规,从年轻时候起,就培养他们为社会奉献的精神。

社区非营利性服务机构是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目前,在我国政府和市场之间还缺乏这一社会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在我国尚处于发育阶段。

但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将逐渐增大,社区中介组织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所以,只要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群众欢迎、有利于促进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的社区中介组织,我们都应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现阶段,要充分发挥现有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的作用,根据居民服务需求,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社区民办非企业性服务组织和服务机构,通过这些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为城市社区提供多方位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工作,并使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要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建立起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和社区服务组织网络,形成政府主导,社区居委会主办,社区中介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格局。

5、多方筹集,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渠道同其他事业一样,社区建设也需要资金的支持。

从加拿大和美国这两个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社区建设的资金都不是来自单一渠道,而是采取以政府资助为主,社区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多途径投资和捐助为辅的资金投入方式。

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且提高了全社会的参与程度,使社会上更多的单位或个人关心社区、回报社区、建设社区。

目前,我国社区建设资金来源极不规范,尚未形成固定的投资方式,很多是通过街居经济来实现的,缺乏政府预算和社会赞助的良性机制。

根据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我们认为,我国社区建设资金更应采取多渠道筹集的方式,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筹集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是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

主要用于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以及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和社区组织的办公经费。

随着社区体制的建立,各级政府应建立对社区组织、社区服务机构的项目资助制度,并将这种投入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科目。

目前我国的一些社区建设实验区在政府资金投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一些实验区将社区建设纳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财政上建立预算科目,实行费随事转,税收返还、财政转移支付、特殊补贴等等,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开展。

这些成果要继续巩固,不断提高和发展。

二是鼓励和吸引社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个人投资、捐助社区建设。

要继续坚持社区服务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实现以服务养服务。

要动员驻区单位、居民个人集资举办社区公益事业,达到共驻社区、共建社区,邻里互帮互助。

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用于社区建设,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三是加强对社区建设资金从筹集、使用到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化管理,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保证社区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上述发达国家的国情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在社区建设方面有许多具体做法因为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不一定要照搬。

但是其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内涵我们是应当学习的,应当使其本土化,与我们自己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我国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第一,建立与完善政府与社区组织的合作机制在国外社区建设中,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如在美国的社区建设模式中,政府、社区委员会、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构成社区管理的主体,他们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其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社区发展的政策和运作法规,提供财政支持,监督和考核非营利组织的运作等等。

地方政府首脑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各职能部门和社区委员会的合作。

在加拿大,政府和社区的关系是掌舵和划船的关系。

政府负责掌舵,即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事务则交给社区组织或民间团体。

通过这种合作的关系,政府发挥了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在我国,由于社会自治功能不足,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善,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治职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表现突出的一点是街道办事处将大量行政事务下放到社区居委会,以至于社区居委会的任务不断增加,涉及退休人员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社会治安管理、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外来人员管理等多项管理和公共服务事物,各类评比、创建、检查、达标活动更是层出不穷,所以现在实际上居委会这以社区的主导自治机构已经变成了变相的政府机构,形同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

社区依法自治,是我国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应进一步落实“政社分离”,逐步推进社区依法自治。

而推进社区依法自治,需要明确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各自的职责定位,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

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是宏观决策、政策引导、法规规范、运作监督、资源提供和协调各方关系。

政府要从过去的“包办社会”向“发育社会”转变,推动和支持社会依法自治。

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之间,不是上下级隶属关系,而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政府的有关职能,应通过建立健全政府和社区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双方的合作关系,在社区得以实现。

要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向社区硬性摊派任务和随意下派工作的做法,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治职能,真正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自治作用。

作为社区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在坚持社区居民自治的同时,也要自觉接受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积极协助城市基层政权机关开展工作。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事业从总体上看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

但我国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与新加坡的政府主导型有很大不同。

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我国还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

另外,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社区事务中发挥作用不足,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不够热心与积极。

因此,在政府职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居民参与这三个方面中国需要有批判地借鉴国外地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