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包括“高中政治”、“高效性”、“教学模式”三个核心概念。

1、高中政治:高中政治教学的地域很广,不同地区教学条件差异很大;课堂教学研究只有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才有实际价值。

贵定是黔南的组成部分,贵定教育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具有黔南教育的共性。

确定高中政治这一概念意在缩小研究的范围,从本县、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探讨高效课堂教学的共性问题,力图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2、高效性:“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课堂效率的最优化和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3、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

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

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是: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自教学活动诞生之日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就在“追求教学成效,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这一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断孕育、萌生和形成了丰富的高效教学模式思想。

国外的高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

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以对话法为主要特征的“讽刺——定义——助产”,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

为现代高效教学模式奠基的,无疑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他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改变了自古以来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

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直接以“普通教育学”提出高效教学的追求,设计了“普遍高效”的教学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在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揭示新课题及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至此,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这种以追求“教学规模”的高效教学传统基本发展成熟。

后来,人们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教学产生了质疑。

基于此,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的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

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

反映在高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

现在影响较大的高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进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

此时的高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

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山东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

我州自进入新课改以来,各县市大力推进课改,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实现形式,取得了可喜成果,产生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

如,都匀一中赖玲玲老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都匀二中梁高林老师的“三力一升一长”课堂教学模式,三都二中李洪老师的“三学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平塘民中杨文爱老师的“102010”课堂教学模式,龙里中学杨斌老师的“三优”课堂模式等。

考察国内外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国外对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研究比国内早。

最初国内处于落后状态,但后来高度重视加大研究力度,与国外的差距大为缩小;2.国内外在该问题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到后期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3. 国内外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在:一是对共性问题的研究较多,对个性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对学科特性的研究较少;二是总体上感到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原则性过强,具体性不足,操作性不强。

国内外在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空间,我们力图在这些地方取得一些进展。

(四)、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追求教学高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当前,在我校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如下共性问题:1、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吸引力不强;2、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3、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4、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等等。

学生主体性未得到落实,学习积极性不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主要是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行动)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1、探索出适合高中政治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意义: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

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发展。

3、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六)、本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研究,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且行之有效的高中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一)、研究内容及重点1、研究教材。

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

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2、研究学情。

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3、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4、研究教法。

立足学情和教材,探讨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地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研究课堂评价。

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研究初步制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发展”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

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载体查询各种与高效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联的教育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行动研究、实验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各种能提高教学实效的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模式。

3、综合调查法。

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课堂教学高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良好的高课堂教学策略。

4、比较研究。

分析比较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优点及不足,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成果(一)、文献成果:通过研究,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以下论文:1.《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内含及其评价体系》2. 《探讨政治高效课堂教学对教师、学生的要求》3.《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的特点》4.《浅谈政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5.《高中政治“202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6.《政治课堂高效教学情景创设探讨》等。

(二)、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理论观点: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政治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要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共赢,打造高效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