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内容摘要: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另类英雄形象。
《亮剑》一改以往“高大全”式的英雄塑造方式,创造了以李云龙为代表的革命英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李云龙敢爱敢恨,从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他“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传统精神的真实再现;李云龙性格复杂,个性多姿多彩,具有一定传奇与喜剧色彩,这恰恰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需要。
总之,《亮剑》突破以往影视作品英雄人物塑造的程式化限制,使李云龙这一形象愈发丰满高大,真实可爱。
关键词:李云龙形象分析电视连续剧《亮剑》以主人公李云龙为线索,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文革结束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一部纯革命题材的作品。
这部电视剧一出现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从央视到地方台,热播不衰,大家被史诗般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深深吸引。
值得研究的是到底李云龙身上有什么魅力,使对“主旋律”向来挑剔的观众如痴如醉呢?李云龙的缺点表现得异常明显,他没有什么文化,非常粗鲁,一开口就脏话连篇,甚至,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匪气。
作为军人,李云龙经常抗命,常把上级的指示当成耳旁风,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依然器重他,友军特别佩服他,敌人格外重视他。
李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一、李云龙的快意恩仇符合“大众英雄”的心理标准。
李云龙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充满血性、激情,快意恩仇,真正的性情中人。
最明显事例召擅自发动对平安县的战争。
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多次被独立团教训的日本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从叛徒的口中得知李云龙的独立团在赵家峪休整,经过精心策划,偷袭赵家峪,李云龙等虽侥幸突围,但损失惨重——团部直属部队只逃出十几个人,政委赵刚负重伤;赵家峪全村男女老幼300多口悉数被害;新婚的妻子秀芹被敌人抓走。
当李云龙得知山本被楚云飞截击后滞留平安县城时,毅然召集人马,在未经任何请示的情况下攻打平安城。
用他的话说,自己的老婆被人抓了还无动于衷不去救的话,那就不能叫男人。
而他李云龙如果为了大局而置自己的妻子于虎口之中,袖手旁观,他就不是李云龙了!然而,就是这样信誓旦旦救老婆的人,发现敌人用秀芹要挟自己想逃脱性命,或者虽能消灭敌人却会断送更多战友生命的时候,断然下令对敌人也是对自己的爱妻开炮,一场轰轰烈烈的救妻战演变成他亲手下令杀死了妻子,杀死了他的爱情的“悲剧”,是悲剧吗?不是,这是一场惊动晋西北国共两军高层的战斗,是一场以牙还牙、痛快淋漓的歼灭战,大快人心,振奋士气。
中国人崇尚英雄,更崇尚那些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英雄。
“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个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的人,谁还能指望他保护别人?!英雄救美的故事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符合这种英雄观,李云龙的备受推崇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如此,如果重色轻友,那不但成不了英雄,很可能成为遭人唾骂的小人。
恰恰相反,李云龙“重色”更“重友”,电视剧中李云龙扫平土匪谢宝庆的故事,使这个平民英雄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和尚”是李云龙的警卫,他武功高强,作战勇敢,对李云龙还有救命之恩,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却被飞云寨的土匪谢宝庆的手下杀害。
李云龙得知后,怒不可遏,坚决要消灭谢宝庆。
可谢宝庆已接受兄弟部队的招降,即将成为李云龙的“战友”。
如果李云龙剿灭谢宝庆,就是违反党的政策,犯下严重错误,所以兄弟部队阻止李云龙的军事行动。
报仇心切的李云龙,他缴了阻止他军事行动的战友的械,直冲山寨,一举荡平这股土匪。
对敌人决不手软,对朋友以死相报,在李云龙身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他根本不适用。
也正是他的这股子的真性情,赢得他的部下对他死心塌地,也赢得数以亿计的观众对他五体投地。
李云龙很粗俗,没文化,嗜烟好酒,开口闭口“他娘的”,睡觉的时候打着震天的呼噜,脾气很暴躁,经常犯错误。
但是这些却使他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地真实而生动,那些缺点正是美玉上的几个瑕疵,是掩盖不了玉的价值的。
他在战斗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英勇,不得不让人在叹惋战争的残酷的同时拍手称快。
他是一个战场上的“商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甚至于有的时候我看他更像一个“土匪”,天不怕,地不怕,这里是老子的地盘,老子就是最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带出的队伍却有如钢铁般坚固。
那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力量!他带过的战士曾说过李云龙走了但他的精神还留在那里。
无论是新一团还是独立团,他的部队的凝聚力都是空前的。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团队。
一个领导者,如果自身素质不高又怎么会带出一只优秀的团队。
他对战士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明知是死,也要亮剑。
倒在对手的脚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
”有情有意、有霸气、身先士卒、敢作敢当。
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团队。
楚云飞说:“李云龙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才”,日本侵略者说:“李云龙是一个善于逆向思维、不拘泥于格式、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然而就是李云龙这种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使他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战役。
他敢于突破,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
这部电视剧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李云龙打动观众。
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
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
尤其是骑兵连的那一段。
“骑兵连,进攻!”那一声悲壮的号令,透着无畏,透着坚毅!面对着凶残的敌人,没有一丝的退却。
“骑兵连,进攻!”哪怕只剩下一个人,哪怕只剩下一个手臂,依旧岿然不动……二、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与“威武不能屈”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何尝不是呢?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内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
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我们的精神!是的,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
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们缺少文化涵养,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张口“老子”闭口“弟兄”的呢?李云龙更是个极为复杂、极有个性的典型人物。
他出身于草根阶层,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和枪林弹雨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战场上的一名虎将,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
电视剧对他的刻画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在塑造他这个硬汉形象时没流于表面,既不概念化,也不脸谱化,更不扁平化,而是在嬉笑怒骂间,自然而然地将他的形象渲染出来,让他极富艺术感染力和人性魅力。
英雄亮剑气自狂!李云龙首先是个战争英雄。
他桀骜不驯、性情刚烈、性格草莽,但又深谋远虑、有胆有识、嫉恶如仇,是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血性硬汉。
对待战争,他抱着每战必胜的信心,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挥洒自如,那“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也要“亮剑”,就是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气势,足以让让敌人汗颜。
他那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豪迈身姿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热爱战争,战场就是他的精神寄托。
事实上,不论何时何地,他的心从未远离过战场。
可见,他的潜意识中藏着极浓的“战争情结”。
他永远属于战争,他的生命离不开战场,他就是一柄战争打磨出来的一柄锋芒毕露的利剑。
一旦看惯了狼烟四起,听惯了炮火硝烟的他走进了解放年代,走下了战场这个“神坛”,失去了战场这块磨刀石,他的生命就变得淡然失色、黯然无光了,人也变得碌碌无为、空虚失落了。
最后竟然隐居农村,做一个平民百姓。
这或许就是他人性的悲剧吧。
更让人欣赏的是李云龙在面对死亡时,他临危不惧,勇敢地亮出自己,亮出手中的“宝剑”,不低头、不退缩、不认输、不乞求,也不苟活,其胆识、气魄和血性令人敬而生畏。
他的血液中流淌着狂狷的一面,为抗日而狂,为解放而狂,为中国的老百姓的生命而狂,狂得威猛,狂得崇高,狂得有尊严,狂得有魄力,其狂狷发乎其性情,既是大丈夫式的狂,更是伟男子式的狂,让人肃然起敬。
三、李云龙多彩的个性,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
李云龙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捣蛋鬼。
他性子急躁、蛮不讲理、我行我素,经常惹事生非。
他既是个从不把别人看在眼里的人,也是个从不让自己吃亏的家伙。
在他的身上,还明显有着几分市井小人物的狡黠和幽默。
向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他不但好讲粗话,说歪理,更喜欢在嬉笑怒骂和打哈哈时来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语。
但在这看似荒诞的言语中,又不乏真知灼见的领悟。
他说话也很“冲”,充满火药味,做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一旦决定的事就是知道在蛮干也要去试试。
但他从不为自己应担当的责任推脱,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认识自己的错误。
他大错不犯,却小错不断,有时还极为嚣张。
他的性格既是传统的,又是叛逆的。
他一怒之下扫平了杀害其好友和尚的土匪老窝、一气之下与政见不一的赵刚肉搏相拚,被革除代军长的职务后又在课堂上大放阙词等行径无不反映出他人性中叛逆的一面。
这或许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吧。
李云龙对待朋友的态度也让让人深受感动。
“明争”、“暗斗”四个字可概括他和赵刚、他和楚云飞之间的友谊。
他与战友赵刚从政见不一、相互排斥到时吹胡子瞪眼、大打出手,再到最后成为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互相欣赏、肝胆相照的生死之交,可谓“英雄识英雄”。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打”出来的,打着打着就成了好兄弟。
相比之下,我认为,他和楚云飞的友谊更为坚固。
他们是儿时的好伙伴,参军后由于各为其主,在战场上只得抛开友情、拚死相搏,你送我一梭子弹,我还你一个炮弹。
战争是不能讲感情、意气用事的。
但在战场下,他们仍然是非同一般的好朋友。
他们虽说有相互捣鬼、相互钳制、暗中较劲和互不买帐的时候,但又相互欣赏、惺惺相惜,就是在临死之际也会惦记着对方。
他们的友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战场上的相互较量、你死我活,又有生活上的互相关照、互相算计。
他们的友情是“拚”出来的。
这种超越了友情的真情就显得尤为可贵。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明争”和“暗斗”,李云龙这柄剑才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如果说战场是磨砺李云龙这柄宝剑的磨刀石的话,那么赵刚和楚云飞就是他这柄宝剑的试金石,是他们让他变得更锐气,更具有杀伤力。
也是由于他们的陪衬和烘托,李云龙的“光辉形象”才变得更饱满、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
这个英雄和以往的近似圣人形象不同,他是英雄的同时却有着许许多多毛病。
这也拉近了和现实的距离。
李云龙在自己情感上的突破是整个电视剧的升华部分,他不顾年龄差距,教育背景差距,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护理田护士。
在南京军校学习期间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李云龙又再次突破自己的情感堡垒,勇敢的承认错误,挽救自己即将失败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