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专题研究篇一:比较司法制度书目推荐《比较司法制度》可参考的阅读书籍1.《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范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2.《司法制度概论》范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3.《司法的理念与制度》贺卫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4.《司法正义论》扬一平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5.《当代司法制度》肖扬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年6.《中国律师制度研究》章武生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7.《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熊先觉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XX年8.《美国法官制度与法院组织标准》于秀艳等编译人民法院出版社20XX年9.《大陆法与英美法的区别》杨兆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10.《司法权及其配置:理论语境、中英法式样及国际趋势》程春明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XX年11.《两大法系判例制度比较研究》奚晓明等编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年12.《司法制度新论》冀祥德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13.《多元司法:中国社会的纠纷解决方式及其变革》高其才著法律出版社20XX年14.《超越刑事司法:美国少年司法史纲》姚建龙著法律出版社20XX 年15.《中国司法制度》李军、薛少峰、韩红俊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年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探索》主编曹建明人民法院出版社20XX年17.《检察制度比较研究》何家弘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XX年18.《少年司法通论》张鸿巍著人民出版社20XX年19.《英国司法制度(第2版)》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XX年20.《中国司法制度》左卫民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年21.《比较司法制度》张彩凤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XX年22.《国际刑事司法制度通论》宋健强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 年23.《外国刑事司法制度》英文中文对照何家弘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24.《司法理论与司法模式》武建敏著华夏出版社20XX年25.《司法权论:当代中国司法权运行的目标模式、方法与技巧》汪习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年26.《理念、制度与实践:从司法制度到司法改革》冯军,吴卫军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XX年27.《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专题研究》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28.《中国与欧盟刑事司法制度比较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事局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XX年29.《比较司法制度》李昌道,董茂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30.《司法制度教程》李卫平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31.《比较政治制度》徐红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XX年32.《司法权新探》黄竹胜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33.《比较司法制度》饶艾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年34.《长大成人:少年司法制度的建构》姚建龙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XX年35.《司法制度概论》范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20XX年36.《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何勤华主编法律出版20XX年37.《司法权:性质与构成的分析》胡夏冰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XX 年38.《中国司法改革策论》景汉朝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XX年39.《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韩苏琳编译法院出版社20XX年40.《走向理性的司法:外国刑事司法制度比较研究》吕游,吕安青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XX年41.《面向21世纪的司法制度》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42.《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苏力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43.《中国的司法制度》张柏峰主编法律出版20XX年44.《中国特色司法制度》钟玉瑜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0年45.《外国司法制度概要》郭成伟主编江苏人民出版2000年46.《中外司法制度比较》陈业宏、唐鸣著商务印书馆出版2000年47.《中国司法制度新论》熊先觉著中国法制出版1999年48.《欧美刑事司法制度》何家弘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49.《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宋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8年50.《发展中的少年司法制度》肖建国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1997年51.《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龚祥瑞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52.《中国司法制度》吴磊编中国人民大学社1997年53.《司法制度新论》冀祥德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54.《司法公正的理念与制度研究》肖建国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XX年55.《中外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卢琦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XX年篇二:《法学基础理论》课程大纲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法学基础理论》课程大纲课程大纲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课程基本情况说明;(2)教学内容计划;(3)本课若干要求。
一、课程基本情况说明课程代码:LawS120001.02。
学分数:3;周学时数:3。
课程内容简介:法理学,即法学基础理论,是法学的理论学科,是高等院校所有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程。
法理学研究一般的法,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形式、作用、发展、制定和实施等概念、原理和知识。
课程目的:设置这一课程的目的首先在于,帮助所有学习法律专业的学生掌握法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的公民和法律工作者。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材:《法理学导论》,张光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课外阅读书目:(1)《政府论(下篇)》(洛克)、《现代西方法理学》(沈宗灵)、《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博登海默)、《洞穴奇案》(萨伯)。
(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梁治平)。
(3)《法治构图》(季卫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司法的理念与制度》(贺卫方)。
推荐网站:同学们应当了解中国的立法进程和最近动态,“中国人大新闻网”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也需要了解一下司法改革的进展情况,可以去“中国法官网”和“正义网”看一看。
“中国法学创新网”有较多的法学论文,比较好地反映法学界的动态,可以去看一看。
另外,“北大法律信息网”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法律网站,也值得关注。
考试事宜: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平时考核成绩占30%,依据作业完成情况、读书报告撰写水平、出勤情况、(课堂及网络的)讨论参与情况来测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二、教学内容计划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1周)第一节法和法律的含义第二节法律的特征第三节法律的分类第二章法律要素(第2周)第一节法律规则第二节法律概念第三节法律原则第三章法律渊源(第3-4周)第一节法律渊源概述第二节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第三节法律效力第四章法律体系(第5周)第一节法律体系第二节法律部门第三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五章法律的作用与价值(第6周)第一节法律的作用第二节法律的价值第六章立法原理和制度(第7周)第一节立法和立法权第二节立法制度和立法体制第三节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第四节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第七章司法原理和制度(第8周)第一节司法和司法权第二节司法独立第三节司法的基本原则第四节当今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第八章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第9周)第一节法律解释的含义第二节法律解释的目标和方法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第四节法律推理第九章法律关系(第10周)第一节法律关系概述第二节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第三节法律关系演变第四节当代中国法律关系的特点第十章权利、义务和权力(第11周)第一节权利、义务和权力的概念第二节权利、义务和权力的分类第三节权利、义务与权力的关系第四节人权第五节当代中国的权利保障事业第十一章法律责任(第12周)第一节守法与违法第二节法律责任的概念第三节归责与免责第四节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第十二章法律程序(第13周)第一节法律程序概述第二节法律程序的类别第三节正当法律程序第十三章法律的起源和发展(第14周)第一节法律的起源第二节法律发展的历史类型第三节法律发展的方式:继承和移植第十四章世界主要法系(第15周)第一节法系概述第二节民法法系第三节普通法法系第四节中华法系第十五章法治及其在中国的生成(第16-17周)第一节法治的概念第二节法治的基本要求第三节法治的社会基础第四节中国法治化的道路第十六章法律与社会(第18周)第一节法律与经济第二节法律与政治第三节法律与道德第四节法律与宗教三、本课若干要求一、基本要求(一)课前阅读下次课所涉及到的教材相关章节,阅读上传在elearning里的课件和阅读材料。
(二)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回答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课后做作业,阅读推荐书籍和材料。
二、作业事宜(一)作业题布置、作业提交和参考答案作业题与教材章节后的题目并不完全相同。
每一次的作业题及其提示都会上传在elearning的“作业”里,课堂上不再化时间布置和抄写作业题。
作业题包括阅读作业题和书面作业题。
书面作业题做好后上传在elearning的“作业”里。
书面作业提交有截止日期,请注意。
截止日期之后,还可以提交,但是网页将显示“迟交”字样。
迟交作业自然不能获得与正常提交的作业同样的评价。
书面作业题参考答案要点会在作业提交截止日期之后上传在elearning的“通知”里,请大家参考这些要点,自行核对和检查作业。
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也不花时间讲解作业。
如果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将会由助教开习题课。
(二)做作业的正确方式(主要针对读书报告之外的作业题)1.查阅资料。
做作业不是胡思乱想或游谈无根。
你需要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例如老师的讲义和教材的相关章节、其他相关的学术论文、著作以及法律法规文本和案例等。
2.认真思考。
做作业不是照搬照抄或拼拼凑凑。
你需要对有关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整理。
最重要的是,你需要进行独立的思考,力争提出自己的看法、理解和理由。
(三)好作业的标准(1)紧密围绕题目展开论述,不枝不蔓;(2)原理准确,思想深刻,立意高远;()(3)观点明确,有新意更好;(4)论述有条理,逻辑严密,层次清楚;(5)论据确实充分,论证有说服力;(6)语言流畅、规范。
(7)若是材料分析题,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不能仅仅阐述相关原理。
(除读书报告外,其他作业题无字数要求)三、讨论事宜本课程会布置若干个讨论题,希望通过讨论使大家加深对法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参与讨论途径有两个:(1)一个是elearning的“讨论区”里,老师会把讨论题上传在那里;(2)另一是课堂上。
四、读书事宜(1)从以下两本书中任选一本阅读: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萨伯:《洞穴奇案》。
(2)第一本著作有阅读思考题,这些思考题供大家在把握著作内容时参考。
(3)如果选择第一本,应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读书报告,在学期末最后一次课前交,上传在elearning网站的“作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