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非合作提出如下八项举措

中非合作提出如下八项举措

中非合作提出如下八项举措新华网埃及沙姆沙伊赫2009年11月8日电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8日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开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就全面推进中非合作提出如下八项举措。

一、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不定期举行高官磋商,在卫星气象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

中方决定为非洲援建太阳能、沼气、小水电等100个清洁能源项目。

二、加强科技合作,倡议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实施100个中非联合科技研究示范项目,接收100名非洲博士后来华进行科研工作,并为其回国服务提供资助。

三、增加非洲融资能力,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

对非洲与中国建交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免除截至2009年底对华到期未还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四、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零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

五、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把中国在非洲国家援建的农业示范中心增至20个,向非洲派遣50个农业技术组,为非洲国家培训2000名农业技术人才,提高非洲实现粮食安全的能力。

六、深化医疗卫生合作,为援非30所医院和30个疟疾防治中心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抗疟物资,为非洲培训3000名医护人员。

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合作,为非洲国家援助50所中非友好学校,培训1500名校长和教师;到2012年,向非洲提供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将增至5500名;今后3年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总计达2万名。

八、扩大人文交流,倡议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促进学者、智库交往与合作,交流发展经验,并为双方出台更好合作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 序言1.1 2009年11月8日至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

来自中国和 49个非洲国家(以下简称“双方”)的外交部长和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出席了会议。

1.2 双方高度评价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认为这一历史性盛会确立的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深化中非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1.3 双方满意地回顾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3年来各项后续行动落实情况,对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普遍感到高兴,重申进一步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坚定不移的目标。

1.4 为落实会议成果,规划今后3年中非在各领域的合作,本着“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双方共同制定并一致通过本行动计划。

2. 政治与地区和平安全2.1 高层交往注意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以来,中非领导人互访和多边场合的会晤更加频繁。

同意继续保持双方高层交往势头,增进了解与友谊,深化信任与合作。

2.2 不同形式的对话与交流2.2.1 认识到日益多样化的对话机制对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决心充分发挥中国与非洲国家双边委员会、战略对话、外交部政治磋商、经贸联(混)合委员会等机制的作用,加强对中非关系的规划和指导。

2.2.2 赞赏论坛北京峰会确立的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顺利启动并成功举行了首次对话。

同意根据这一机制于2010年联合国大会之际举行第二次中非外长级政治对话。

2.3 政党、立法机构、地方政府等交往2.3.1 进一步加强党际交往,扩大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2.3.2 继续扩大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非洲国家议会及泛非议会间的友好交往,增进了解,推动双方关系深入发展。

2.3.3 注意到日趋活跃的地方交往已成为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心继续推动中非省级和地方政府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双方建立友好省市。

2.4 领事、司法合作2.4.1 认识到加强人员往来的必要性,双方同意在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双方公民的领事案件方面加强合作。

2.4.2 同意进一步促进双方司法、执法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防范、侦查和打击犯罪的能力。

密切中国与非洲各国移民管理部门的合作,通过协商解决非法移民问题。

2.4.3 注意到中非法律交流的重要性,决定适时举办“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

2.5 中国与非洲联盟及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合作2.5.1 高度评价非洲联盟和非洲次区域组织在积极解决非洲问题,努力推动非洲一体化进程和次区域经济融合,促进非洲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2.5.2 满意地看到,中国与非盟已建立并启动战略对话机制,同意继续通过这一机制就中非关系和重大问题交换意见,支持非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5.3 为促进双方关系,中方欢迎非盟适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2.5.4 注意到中非合作论坛与“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在促进非洲和平与发展方面目标相同,同意继续积极探讨以灵活、务实方式进一步加强两机制交流与合作。

2.5.5 在设计和实施地区项目所必要的机制能力建设领域,中国政府将加强与非洲区域组织的伙伴关系。

2.5.6 为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中方将加强与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对话与交流,就如何更好地促进非洲一体化建设和加强双方合作交换意见,积极探讨在论坛框架下开展合作的可行性。

2.6 和平与安全领域合作2.6.1 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在帮助解决非洲地区冲突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继续支持并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

加强与有关国家在联合国建设和平委员会的合作,支持有关国家战后重建进程。

2.6.2 中国政府赞赏“由非洲人解决非洲问题”的理念与实践,将继续积极支持非盟等地区组织及相关国家为解决地区冲突所做的努力,并在维和理论研究、开展维和培训与交流、支持非洲维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

2.6.3 赞赏中国政府设立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努力加强同非洲国家就有关和平与安全事务的沟通与对话,积极参与非洲不稳定和不安全问题的解决。

2.6.4 欢迎中方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精神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的努力,相信此举有助于维护相关海域的航道安全及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3. 国际事务中的合作3.1 认为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与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并引发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而复杂的演变。

加强中非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3.2 重申非洲在所有涉及世界经济安排中应有充分代表性。

非方强调扩大二十国集团等现有国际经济机制具有迫切需要。

中方对此要求表示理解,并强调现有国际经济秩序机制应更加平衡,以保证非洲的代表性得到公正体现。

3.3.1 重申尊重《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3.3.2 共同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3.3.3 支持通过改革提高联合国的权威和效率,主张改革应坚持民主协商,有利于维护会员国团结并充分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关切。

3.3.4 重申发展中国家应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

3.3.5 主张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不断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

3.4 注意到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增加了困难,特别是非洲国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尽快兑现援助、减债等承诺,并继续增加援助和投资,特别是帮助非洲国家克服困难,尽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中国将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

3.5 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渠道地位和“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综合解决,国际社会应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努力。

中国认识到非洲国家对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迫切需要,并注意到小岛屿国家与河流三角洲易遭洪涝灾害国家的脆弱性,强调不能因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减少对非洲发展问题的关注,支持非方提出的合理诉求,包括发达国家应向非洲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加大必要技术转让力度的要求,并愿进一步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

3.6 进一步协调立场,在尊重多哈发展议程的谈判授权与锁定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2010年内成功结束。

谈判必须真正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关切,实现发展回合目标。

谈判也要解决弱小经济体的特殊关切,帮助其全面融入多边贸易体制。

3.7 重申尊重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对各国在理解和运用人权概念时面临的文化和社会特殊性不持偏见,优先关注发展权。

反对人权领域的政治化和双重标准。

3.8 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国际社会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全力打击恐怖主义。

双方将在反恐问题上加强合作,维护各自国家安全,并推动国际反恐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4. 经济领域合作农业与粮食安全4.1.1 赞赏非洲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非洲农业全面发展计划”框架下实施以增长为中心的农业规划。

4.1.2 认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注意到非洲国家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强调农业发展对保障非洲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是非洲消除贫困、保障人民生活和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双方决定将农业和粮食安全作为合作的优先领域。

4.1.3 高兴地看到,中非农业合作有序开展,不断深入。

双方承诺将继续保持并加强中非农业合作力度,尤其是扩大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养殖业、农业实用技术交流和转让、农产品加工和储运等领域的合作。

4.1.4 中国政府决定:――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派遣50个农业技术组,为非洲国家培训2000名农业技术人员。

――今后3年内,将为非洲国家援建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数量增至20个。

――继续办好已经建立的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各个示范中心将陆续开展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和栽培养殖业等各项试验、示范、培训工作。

――落实好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款3000万美元设立信托基金的工作,积极利用上述信托基金支持中国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与非洲国家开展南南合作。

4.2 投资与企业合作4.2.1 注意到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非双向投资不断增长,特别是中方对非投资增长较快。

非方欢迎中方投资,认为这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2.2 继续推动商签和落实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相互投资力度。

中国和非洲国家政府鼓励和支持更多有实力的本国企业赴对方国家投资,提高合作水平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

4.2.3 中方决定将中非发展基金规模增加到30亿美元,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