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
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
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
质量。”
那么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从学生个体来
说,应该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去阅读,通过提出问题,调查研
究,分析和处理信息,达到理解阅读对象的目的;或通过反
复的阅读,朗读,感悟阅读对象的深刻内涵的目的。
如何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呢?
一、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思想要先行。教师要热爱和尊重
每个学生,摆正教和学的关系。教学中的教师既是师长,又
是组织者、服务者。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对
每个学生负起责任来,力求通过自己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
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感受自己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
是参与者。当学生阅读提问之后,我会提出问题请学生一起
讨论。当学生讨论问题之后,我会告诉他(她),自己也有
这样的体会,不过,我再补充一点个人体会。在课堂教学中,
我进行这样的引导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自己勇于正视
讲课中出现的错误,或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这并没有降低
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反而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赖。
二、创设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鼓励
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自
信心;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让学生觉察到自己是学习和发
2
展的主体。教师也要注意到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只有能使学
生自主学习、自能学习时,才有价值。我在课堂上一般采用
以下做法:
1.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课堂上,对有一些难度的问题,我会有意转变话题说:
“这个问题很重要,是不是由我来解答呢?你们愿意自己再
读读课文,解答行吗?”这样的激励学生乐于接受,他们便
会以积极的态度,深入阅读、思考,解答问题。当学生回答
得不完全正确或答错时,我会给予激励性评价。
2.提倡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学生因不受划一的教学方法的束缚,他们便会根据自己
的经验进行阅读,不断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理解、去感受、
去积累。同样学习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有的学生会采用自问
自答法深入阅读,尝试解决疑问;有的学生则是边读边画出
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领悟文中蕴含的思想感
情;有的学生会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的中心
思想,再围绕中心细读全文,理解中心是怎样体现在文中的。
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法。
3.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所创造的阅读方法。
同样的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
习,他们之间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同学间、小组
间的学习便能互补。教师要及时肯定小组中所采用的新方法
和独特的体验。
三、探究性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1.自读、自悟。
以前的阅读课上多采用的是“带着问题”读,从表面看,
似乎学习很有针对性,其实,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无形的
罩子,将学生的阅读思维束缚在里面,无法自由阅读实践。
3
而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也就是说学生面
对文本,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读、多悟,逐步学会阅读。学
生打开课本,我会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对课文理解、
感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
整预定的教学目的,经引导,再转化为学生自我定向的学习
目标。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读懂课文。
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
那种问答式分析课文的方法,往往只是部分学生配合老
师发表“高见”,多数学生当听众。其实,阅读一篇文章,
主要是学生和作者在文章中的表达方法及所渗透的思想感
情之间交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
阅读效果时,师生交流,才更有价值。常用的自读、自悟的
方法有:
(1)学生质疑、解疑。学生阅读必然有疑,在通读课文
后,对写什么和怎样写的有了初步整体感知,也会提出疑问;
然后带着疑问深入阅读,尝试解答。对那些涉及文章中心的
问题,引导全班讨论,使质疑、解疑体现教学目的。如教学
《詹天佑》一文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詹天佑的确是一个杰
出的爱国工程师之后,引导学生再学习课文,确定研究的主
题。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一致认为“杰出”和“爱国”这两个
词语是可以作为文章的研究主题。研究主题确定了,就要引
导学生分组学习、交流、讨论。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
过积极主动读、思、议、说,交流讨论。在文中找出了能说
明“杰出”和“爱国”的内容,深刻理解了詹天佑这位杰出
的爱国工程师。
(2)学生畅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选读自己最
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读后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同一问题
或文中的情节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看法,展示学生的个
性。如深入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全班讨论学习方法,
4
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喜爱的小兴安岭
的四季美景。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了,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描述自己喜爱的季节。各个小组已不尽相同的方式分别
描述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色彩之美、动静之美、人和物的
协调之美,以及各个季节特有之美景,读懂了课文,增强了
感受,陶冶了情操,且提高了创造性地描述景物的能力。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的
空间,都有释放自己所感兴趣的疑难问题的机会。教师再根
据学生所提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一道共
同研究,从中确定研究主题。如学习《鲸》时,有一个学生
问,除了鲸是胎生以外,还有其它的小鱼是胎生的吗?问题
一提出,课堂上就出现了互不相让的两派。面对这种情况,
我不是当裁判,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后来学生通
过查阅资料,终于发现了一种小鱼也是胎生的。
总之,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努力
创造条件和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探究中探索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
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