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信息系统考试大纲

土地信息系统考试大纲

土地信息系统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土地信息系统适应专业:土地管理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总学时:90学时总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土地规划学、地籍管理、测量与地图学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是继《土地管理学》、《地籍管理》、《地籍与房产测量》、《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地图与制图学》、《土地资源管理软件(AUTOCAD)应用》、《土地法学》、《土地整理与开发》、《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计量地理学》、《遥感技术》、《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等课程后在大三下学期开出的一门主干课,基于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要完成《土地利用管理》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基础知识、研究性知识、地方案例和前沿知识等环节学习,在纵向上实现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网络综合,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横向上,与《土地整理与开发》、《城镇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等专业课程以及各类规程实际对接,并结合基础实践教学、技能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探索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土地规划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对培养“能提出科学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具有独立进行详细规划设计,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是一门至关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

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研究性知识、地方案例和前沿知识等环节学习后,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①掌握MAPGIS制图使用的方法;②能运用土地信息系统的思想进行土地利用制图;③能够利用MAPGIS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的绘制;④掌握土地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设计的方法;⑤具备资料收集、专题撰写、成果汇报等土地信息数据收集的技能。

⑥具有较强自学能力,能跟踪本课程前沿动态,不断获取土地信息系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目标与考试方式(一)考核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土地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实验制图等环节学习后,应获得以下知识:①掌握MAPGIS制图基本原理与方法;②能运用系统的思想进行土地利用信息的规划方案设计、方案评述和最优方案选取;③能够利用GIS进行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图件的绘制;能力目标通过《土地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土地信息系统中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学习:①具备土地利用数字化的调查设计、实施、能力;具备资料收集、专题撰写、成果汇报等技能。

②能够开展基层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及编制能力;③具有较强自学能力,能跟踪本课程前沿动态,不断获取土地利用规划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掌握正确的土地利用规划图的识图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图习惯,能够通过看图、画图、填图等有效地学习土地信息系统知识;熟悉土地信息系统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式本课程考试主要是以能力为基础,考试主要形式为上机操作与实验报告、图纸。

1、命题原则: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土地信息系统MAPGIS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素质的掌握情况,知识覆盖范围广。

2、考试成绩百分比: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30%;考勤:10%3、试题难易及分数比例较易30% 中等难度50% 较难20%4、评定标准:(三)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

其具体含义为: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四)关于实验考试说明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10%、"理解"为 30%、"应用" 为 6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 2:3:3:2。

4、期末考试采取开卷上机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5、图件打印,需要按照实验考试标准。

三、课程考试内容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一)、课堂讲授部分1、土地信息系统概述。

重点是区分信息与数据、图形与图像、定位数据与属性数据等概念,土地信息系统的分类、数据组织、评价及其发展趋势。

要求学生对土地信息系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1.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绪论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从不同学科角度表述的土地信息系统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信息系统的相关性。

掌握土地信息系统的特点与与功能。

1.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2.1土地的基本概念(次重点)识记:土地信息与土地信息系统的概念区别理解:土地信息系统的概念1.2.2土地信息系统的构建(重点)识记:土地信息的分类与编码、地图投影与地图分幅编号理解:土地信息的空间参考系等2、土地信息技术基础。

2.1学习目的与要求土地信息的分类与编码、空间参考系、地图投影与地图分幅编号等。

重点是掌握地图投影与空间参考系在土地图件中的作用以及在软件中如何选择、设置这些相关的参数。

2.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MAPGIS中设置坐标系的环节及参数要求理解:图上坐标和实际坐标,高斯坐标等基础地理信息基础。

3、土地信息的输入与输出技术。

3.1学习目的与要求数据源的种类、土地空间数据采集方法、数据输出与表达、数据质量控制等。

要求学生了解土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来源,重点掌握定位数据采集方法及流程,并对信息输出产品有所了解。

3.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MAPGIS中设置坐标系的环节及参数要求理解:图上坐标和实际坐标,高斯坐标等基础地理信息基础。

4、土地数据库4.1学习目的与要求土地数据库的概念与分类、土地信息数据结构、土地数据库设计。

重点是土地数据库的概念和土地信息系统数据结构的认识。

4.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了解土地数据库的概念,知道属性库、高程库等理解:库的设计结构,掌握属性库的构建。

5、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5.1学习目的与要求土地坐标系与坐标变换、图幅拼接与分割、空间分析与空间内插等。

要求学生了解坐标系与坐标变换的意义、图幅拼接与分割发生的场合,重点掌握空间分析的种类、方法与应用,在此基础上了解空间内插的作用。

5.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图幅拼接,空间插值。

理解:图形裁剪、图幅入库和坐标重设。

6、土地信息的表示与可视化。

6.1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土地信息可视化和专题信息展示及相关处理方法。

地图的基本知识、土地信息的专题信息表示和土地信息的可视化等。

重点是掌握土地信息的专题信息表示方法和土地信息可视化的一般操作。

6.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可视化中着色、线型、符号的设计等环节及参数要求。

理解:专题地图特点、可视化的具体表征。

(二)、实验部分第一篇 Mapgis与土地信息电子获取基础实验实验一MAPGIS界面认识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MAPGIS 6.7系统参数设置,掌握输入编辑系统的各窗口操作,了解文件的编辑、处理方法,了解输入编辑系统的菜单项和工具栏。

实验二土地信息数据获取(重点掌握)实验目的与要求:第一部分:纸质数据获取及处理掌握纸质数据获取及处理方法,掌握地形图分幅,建库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遥感数据获取及解译利用遥感影像,对现状土地利用进行目视解译,建立分类系统,初步建立分层文件结构。

第三部分:土地数据及图像预处理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土地数据和图像文件处理方法,掌握photoshop、画图程序或者R2V对土地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四部分:土地数据图像校正处理实验目的与要求:利用镶嵌融合对土地数据图像进行校正,达到矢量化要求实验三GPS数据输入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MAPGIS中gps坐标数据输入,掌握MAPGIS中投影变换步骤及设置,掌握生成点、线、区文件。

实验四 1:1万地形图校正(重点掌握)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MAPGIS 6.7校正参数设置。

2.掌握校正系统的各窗口操作。

3.掌握图框制作编辑、处理方法,掌握投影变换系统的菜单项和工具栏。

综合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MAPGIS 6.7校正参数设置。

2.掌握校正系统的各窗口操作。

3.掌握图框制作编辑、处理方法。

4.掌握投影变换系统的菜单项和工具栏补充实验一:遥感图像的配准实验目的与要求:1.导入GPS控制点坐标。

2.利用GPS数据对图像精配准。

3,对校园遥感20米分辨率影像图进行配准。

第二篇Mapgis土地信息电子输入实验五 MapGiS 基本操作(重点掌握)第一部分工程和项目的操作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图形编辑界面,认识菜单栏,控制台窗口,图形编辑窗口,状态栏,工程和项目操作练习。

第二部分 MapGiS点编辑实验目的与要求:输入点,删除点,移动点,复制点,修改(统改)点参数,点参数,修改点属性等;点分为注释、子图、版面等,常用为注释和子图,注释为文字和数字,子图为一些点状几何符号,二者操作基本相同。

其参数包括了大小(高度、宽度)、间隔、颜色、字体、排列等。

第三部分 MapGiS线编辑和区编辑实验目的与要求:输入线,剪断线,删除线,连接线,延长线,线上删点,移动线(线上移点,平行移动),修改(统改)线参数,修改线属性等;其参数包括了线型、颜色、宽度、类型、虚线间隔(X、Y 系数)等。

输入线,删除线,移动线,复制线,修改(统改)线参数,线参数等。

第四部分 MapGiS 区编辑、文件合并实验目的与要求:弧段的操作(类似线);其参数包括了线型、颜色、宽度、类型、虚线间隔(X、Y系数)等。

操作主要有:输入弧段、修改弧段参数、弧段上移点、删除弧段、弧段结点平差。

区的操作,其参数包括了颜色、图案、图案尺寸等。

主要有:输入区、修改区参数、复制区、阵列复制区、删除区、合并区、分割区、挑子区等。

实验六文件管理实验目的与要求:1. 掌握MAPGIS工程文件、点、线、面文件创建及保存方法。

2.掌握工程图例板制作、使用和编辑方法。

实验七拓扑造区(重点掌握)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MAPGIS中拓扑造区的基本流程及操作。

2.掌握注释赋属性功能。

3.掌握Label与区合并操作。

实验八土地数据输入与编辑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点、线、区输入方法和相应参数的设置2.掌握线的交互式矢量化方法。

3.掌握点、线的常用编辑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