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1 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的实质 杜君 理论学刊 2007/01 2 建设更加和谐的党 张炳照 科学社会主义 2006/06 3 在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践行先进性 本刊评论员 瞭望 2006/27 4 执政党永追先进 瞭望 2006/26 5 邓小平对党的领导集体的深邃思考及其现实意义 孙德海 社会主义研究 2005/06 6 中国同盟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纪念同盟会建立100周年 张磊 江海学刊 2005/06 7 党的先进性与党的先进性建设 张志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5/02 8 论党内民主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 陈红桂 求实 2004/07 9 发挥多党合作制度特色 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 尤俊意 政治与法律 2004/02 10 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尹毅 求实 2003/S1 11 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杜厚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3/05 12 关于正确解决农村“两委”矛盾的几点思考 冯毓奎 社会主义研究 2003/01 13 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现实必然性 周叶中 社会主义研究 2003/01 14 从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对党的历史方位科学判断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陈泽水 求实 2003/08 15 “三个坚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曾成贵 江汉论坛 2003/11 16 执政党建设的新发展 曹长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2/06 17 政治理论的新境界 刘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6 18 列宁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及其意义 王悦琴 人文杂志 2002/04 19 从德国看欧洲政党政治制度的危机与改革前景 张世鹏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2/02 20 永葆科学理论的青春 李红锋 瞭望 2001/37 21 建国50年来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翁春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的研究观点摘录 一、 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这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这项制度的政治格局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和执政党,其他的八个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过程中,在诸多重大问题上要通过民主协商、亲密合作、科学决策、互相监督等来运行,以达到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目的。胡锦涛同志最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 我认为,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本身就是政治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加强并改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的过程,就是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合作共事当然是双向的,但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核心的地位,因此,加强并改善双方的合作共事,这应是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的题中之义。 ——尤俊意《发挥多党合作制度特色 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政治与法律》,2004年02期
中国共产党是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党依法执政不仅有利于实现党的领导,有利于党适应执政地位,有利于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而且构成了党的建设的新路向与党发展进步的新坐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明确强调党要依法执政,从而为新时期党改革与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指明了正确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怎样才能在我们党长期以来就一直强调的党与法关系问题上取得说得过去的进展?怎样才能较快地!较好地取得这样的进展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党的十六大所强调的依法执政"事实上,只要党在依法执政方面没有跃上新的台阶,没有开创新的局面,就难免会损害党的威信,影响党的吸引力与凝聚力;而一旦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党的发展与进步就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相反,如果党在处理党与法的关系不断取得突破,就可不断增强党的威望,增强党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从而使人民增加对党的信任!拥护与支持,并进而使党的发展进步获得持久的动力与可靠的保证"概而言之,党在依法执政上跃上新台阶是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构成党进步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周叶中 邓联繁《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现实必然性》,《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1期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最早系统地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他指出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根据自己地位和任务的变化,认识加强自身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具体从求实精神!民主集中制和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论述了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问题"重温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对于深刻领会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带领全国人民胜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重温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深感这些理论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未来我党的建设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我们只有严格按照马列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自觉地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才能使党成为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胜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王悦琴《列宁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及其意义》,《人文杂志》,2002年04期
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晚年即将退出中央领导核心的前后,曾从关系党!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的高度,对为什么要建立党的领导集体!怎样建立党的领导集体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作出了大量而深刻的论述,并把其视为自己对全党最后的政治交代"这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关系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在晚年对党的领导集体的思想认识,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智慧,不仅反映了他作为彻底唯物主义者的宽广胸怀,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关系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天,重温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孙德海《邓小平对党的领导集体的深邃思考及其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建设并不断实现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从弱变强!成为中国革命事业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并赢得中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和支持!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今后中国共产党要想实现长期执政!并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通过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党的全面建设!持续不断地实现党在新的执政条件下的先进性。党内民主制度和人民民主制度这种互动机制包括的内容还有很多" 这种机制的驱动也应该首先从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实现突破" 而这种互动机制的逐渐形成也应当循序渐进" 并且应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 ——张志明《党的先进性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其传统执政方式日渐显示出合法性危机"要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突破传统执政思维的窠臼,对党的执政方式进行现代化创新"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和体现,也是推进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和关键"发展党内民主不仅要进行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与体制和机制三者结合起来,并且注重其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陈红桂《论党内民主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求实》,2004年07期
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总体是和谐的,但仍存在不和谐因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榜样力量只有建设一个思想统一、队伍和谐、作风优良、制度健全、执政有方、文化丰润的高度和谐的党,才能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凝聚党心民心!成就宏伟大业" ——建设更加和谐的党 张炳照 科学社会主义 2006年06期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面对新世纪实现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是党对自身在新世纪所处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反映"它昭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历史经验证明:是否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发展阶段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党所处历史方位,对于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肩负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党科学判断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的全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中华民族之福,是中国人民之福,是中国共产党之福"共产党人一定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事关党成败存亡的大事,也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兴衰成败的大事。 ——陈泽水,刘章烈《从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对党的历史方位科学判断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求实》,2003年08期
中共十六大报告把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坚持执政为民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来。本文认为,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实现思想的解放和理论的创新,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和不竭的活力;先进性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只有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才能使党始终居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先锋队地位;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只有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完成党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三个坚持”这一根本要求,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改进党的作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科学回答。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与国家的发展同时考虑。因此,“三个代表”不仅是建党学说,而且是立党兴邦的伟大纲领!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此,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深刻理解上述“三个坚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把握其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促进人们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曾成贵《“三个坚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江汉论坛》,200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