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李劼人系列长篇小说创作的史诗追求及其借鉴意义

试论李劼人系列长篇小说创作的史诗追求及其借鉴意义


出 。而史 诗性 的长 篇小 说 , 往又 以其 对社 会 时代 的真 实 刻 画与 对 时代 精 神 的深 刻 表 现而 在 整 个长 篇 领 往 域 中 占有 十分 重要 的地 位 。正 是这 些方 面 , 作为 中国现 代文 学 史 上反 映 辛亥 革 命 前 后社 会 变 迁史 诗 性 作
对 长篇 小说 史 诗性 的追 求 , 在李劫人来 说 , 一 种 自觉 的主 体 意识 。在 开始 他 的创作 之 前 , 就 明确 是 他 意识 到 , 所要 创作 的是 一部 史 诗性 的作 品 , 他 而不 是其 它任 何一 种小 说 。他 曾经说 过 :一 九二 五年起 … … “ 便 起 了一个 念头 , 算把 几 十年来 所生 活 过 , 切感 过 , 体 验 过 , 我 看 来 意义 非 常 重 大 , 打 所 所 在 当得 起 历 史转 折 点 的这一 段社 会 现象 , 用几 部有 连续 性 的长 篇小 说 , 一段 落一 段落 地把 它反 映 出来 ,而 “ 时 的计划 , ” 那 是 以一九 一一 年 即辛 亥年 的革命 为 中心 , 之前 分 为三小 段 , 此 此之 后也 分为 三小 段 。预先 布局 出 的是此前 的
关 键 词 : 劫 人 ; 说 ; 诗 李 小 史
中 图 分 类 号 : 0 .2 I 7 45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50 2 1)2 07 6 17 —69 (00 O —03 —0
0 引 言
在文 学史 上 , 长篇 小说 往 往是 一个 时代 文学 成 就 的重要 标 志 , 这个 趋 向在 越是 晚近 的文 学史 上越 为突
作 品来 看 , 劫人 所 关注 的是 “ 李 历史 转 折点 ” “ , 意义 非 常重 大 ” 的社 会 现 象 , 疑在 他 的创作 思 想 中 ,史 诗 无 “ 性 追求 ” 十分 明确 的 。因此 , 是 我们 可 以说 , 对作 品的 史诗 性 的追求 , 李 劫人 关 注 的焦 点 , 是他 小 说 意 是 也 识 的核 心 。对小 说史 诗性 的追求 , 是他 艺术 追求 的最重要 也 是最 突 出的方 面 。
第 2卷 0
第 4期
茂名 学 院学 报
J UR L OF MA O NA 0MI G UN VE S N I R 丌Y
V0 . 0 No. 12 2 Ap . 01 r2 0
21 00年 2月
试 论 李 劫 人 系 列 长 篇 小 说 创 作 的 史 诗 追 求 及 其 借 鉴 意 义
的特点 上来 。李著 “ 史诗性 ” 追求所 产生 的特点 , 主要 以下几个 方面体 现 出来 。 1 1 体现 了中国近 代历史 发展 变迁及趋 势 . 在古 老 中国社 会 的传统 与近代各 种西 方新 思潮 冲撞激 荡 的广 阔社 会 历史 思 想 文化 的背 景 上 , 以前 所
张 效 民
( 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东 深 圳 5 85 ) 深 广 10 5
摘 要 : 劫 人 是 创 作 史 诗 性 作 品 的 第 一 人 。他 以其 系 列 长篇 小 说 全 面 深 刻 地 反 映 了辛 亥 革 命 前 后 四 川 社 会 的 发 展 变 迁 以 李
及社会文化心理 等各 方面的深刻变 化 , 这奠定 了他在我 国现代文学史上 的地位 。李劫人 长篇小说 的史诗性追 求 , 一种 自 是 觉 的主体意识 。他创 作的成功经验 , 主要在于作家本人具有 对历史发展 的卓越 的史识史 见 ; 于他对 中外 史诗性小说 创作 在 优秀传统 的借鉴 与继 承 ; 于他对 作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精 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 在 尤其重要 的是他对 史诗性美 学追求毫 不动 摇的坚持 。正是李劫人在史诗性 创作上 的独立特行 , 成就 了他 的创作 的独特性 , 障了他创作 “ 说的近代史 ” 保 小 的成功。这 些经验 , 得今天的创作者借鉴 。 值
篇 巨制 , 我们 不得 不 承认 , 作家 的追求 在 相 当高 的意 义 上是 达 到 了 。他 的作 品被 誉 为 中国 的 “ 大河 小 说 ” ,
“ 毫无 疑 问是三 十年代 长篇 小说 大家 之 一 。并 指 出 “ 氏 的风 格沉 实 , 模宏 大 , ” 李 规 长于 结 构 , “ 直 逼福 楼 ”有
品 的第 一 人 , 劫人 作 出 了显 著 的贡献 。他 的长 篇历史 小 说创 作 的史诗 性追 求及 其成 功实 践 , 定 了他 在 李 奠 中 国现代 文学 史上 崇 高而独 特 的地位 , 为后 人 提供 了颇 具启 迪 , 资借鉴 的 经验 。 并 足
1 李 劫 人 长 篇 创 作 史诗 性 追 求 的 特 点
当然 , 求 “ 诗 性 ” 这 时 只能是 作家 的 主观愿 望 和 目标 , 根 本 的 问题 , 在 于作 家 创 造 的作 品 是 追 史 在 最 还
否能 达到这 一 目标 。或者 说 , 品在多 大程 度上 达成 了与 作家 主 观愿 望 的契合 。面对 洋 洋 数 百万 言 的 长 作
收 稿 日期 :00—0 —3 ; 回 日期 :0 0 21 1 1修 2 1 —3—2 6
作者简介 : 张效民(94 , , 15 一) 男 河南巩县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学士 , 主要研 究方 向: 中国现代文学 , 文学文化评论暨高校管理。
3 8
茂 名学 院学报
21 00年
拜 、 尔斯泰 的气 魄”2 托 【的艺术 特点 , 因而是 “ 小说 的近代 史 ”李 劫人 因而有“ , 中国 的左 拉 ” 之称 , 这些都 代表着 研究界 了无异 辞 的看 法 。正是在 这样 的研究 背景 下 , 我们 把 研究 的 目光 投射 到 李著 “ 诗性 ” 求 史 追
三 小段 , 同时把 书名 也拟 定 了 , 死水 微澜 》暴 风 雨前 》 大波》 。据 此 , 即《 《 《 ”1 ] 在李劫人 设想 构 思 中 的这部 作 品, 比起 已写成 出版 的这 三部 作 品 , 模还 要宏 伟得 多 。但 就那 时 已有详 细构 思并 终于 完成 面世 的这三 部 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