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执法的成因及其对策学生:吴泽磊指导老师:黄珣专业:城市管理与监察(建筑法律事务方向)中文摘要:我国现在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而在我们行政机关执行任务时,存在很多暴力执法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在这些暴力执法背后暴露了我国政府执政理念、权利制约、以及法律和政策的决策、出台、运行、反馈与纠错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暴力执法是一种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暴力执法行为严重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违背法律的基本价值,扰乱社会秩序、破坏政府形象,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转变执政理念、建立完善的制度控权体系,加强立法,是控制暴力执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暴力执法成因危害对策行政执法是指建立在近代国家权利力的立法、执法、司法三分立的基础上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权,贯彻实施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制度,它对于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行政权力的有效运作乃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维护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由于行政强制执行是以强制为主要特征的,因此,该项制度设置是否合理和必要,运行是否适当也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基本权利。
为此,规范和限制行政强制执行权力成为很多国家行政法近几十年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法制实践,各行政管理领域的强制执行制度已初步建立。
首先,在主体上,形成了“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例外”的特有执行模式。
其次,在手段上,直接强制似远远多于间接强制。
再次,在程序上,则以法院“非诉讼化”的“申请与形式审查”为主要形式。
最后,在监督与救济方面,则以行政复议、诉讼与国家赔偿为主要途径。
但是,制度的初步建立既不意味着其合理性得到肯认,也不意味着法治化程度得到提高。
相反,从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实践来看,目前还存在着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立法,执行权限模糊,手段混乱,程序不健全,行政决定的执行缺乏力度等,这些问题亟待统一立法解决。
本文是从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现状出发,通过对行政强制执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制定统一行政强制执行法的立法构想,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
而在我国的行政机关中存在着利用这些行政权利,谋私利、滥用行政权利、暴力执法,这些行为在我国行政执法中常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违背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破坏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因为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治理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暴力执法的概述1、执法与暴力执法的定性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执法是实施法律的活动,必须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发生的由于执行人员本身或其他原因引发的非法操作才能在执法前冠名如:暴力执法、违规执法等。
而没在这个大前提下的行为只能是个人或某团伙的私自行为,与其本身行政执法身份无关如公路过期收费、非公安机关拘留等。
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地点、范围内才叫执法,其他都算个人或某团伙私自行为。
而在这前提下公职人员的行为才能冠名某某执法。
暴力一般分为行为暴力和语言暴力,行为暴力表现为殴打、拖拉、刑讯逼供等;语言暴力一般分为辱骂、恐吓、威胁等语言攻击。
暴力执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违背法律的规定和程序,采用语言或行为上的攻击,以此来强迫相对人服从处理的一种行政违法行为。
很多人把暴力执法看做是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但是这两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行政强制分为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在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国家行政主体所作出的,并且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强制该相对人履行该义务,或者由国家机关本身或第三人直接履行或代为履行该义务,然后向义务人征收费用的法律制度。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虽然有强制的概念,但是其行为并不是违法行政行为,是依法作出的合法行政行为。
而暴力执法的本质就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主要是通过暴力的手段迫使相对人接受处理决定,一般是损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暴力执法的成因1.立法缺位首先,我国行政法律法规中的一些规定太过模糊。
一方面,我国许多行政法律法规只规定了行为模式,而没有法律后果。
即只规定了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没有规定违法违规应追究什么样的责任后果,或者责任后果弹性幅度太大、太模糊;另一方面,行政法律规定相对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和程序。
也就是说,行政法律法规在执行程序上不完善,执法人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对法律原则性规定很难把握。
其次,缺乏操作性。
主要表现是:一些重要的法律要领不明确,缺乏周延界定;许多法规语言政策化,理解弹性大,执行起来也困难;一些法规文件只是政策性文件的条文化;相当一部分法律法规只涉及当事人权利维护,缺乏对当事人的义务性约束;许多法律法规缺乏禁止性规范,特别是缺乏法律责任规定等等。
2.行政监督乏力应该说,我国的监督体系是比较严密和完善的。
然而我国之所以出现监督体系完善而又监督不力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外部监督软弱而导致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首先人大是法定的行政监督机关,但人大代表中很大部分是政府官员,实际上就是自己当起了自己的“法官”,使监督难以到位。
其次法院和检察院可以依法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但法院和检察院在人、财、物上受制于政府,这种监督难免要受到影响。
另外政府内部专门的行政监督机关,对监督和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行为起着很大作用,但作为政府的下属部门要监督政府本身和行政首长,其是否具有完全能力则受到怀疑。
从外部监督环境上来说,现阶段,我国尚未建立起舆论监督机制,新闻舆论的监督处于非规范状态。
当外部监督无法通过法定渠道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加以限制和规范时,政府的内部监督机制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缺乏运转动力,很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3.不良的行政习惯长期以来,权力的运行呈现一种单向性,执法人员执行的是上面的指示,只对上面负责。
因此使得一些执法人员头脑中只有上级没有群众。
他们在群众而前往往表现出唯我独尊,颐指气使的霸道作风,一旦群众对他们的命令或指示有所不满或有所抵制,他们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高压手段,使他们的政令得以畅通无阻。
同时,这种不良的行政习惯会导致一种心理结构上的失衡,部分执法人员平日里因为受了上级领导的气,长期得不到发泄,当他们碰到那些比他弱并且碰巧又成为他的权力支配对象的人,就极有可能激起他们心底的暴力冲动。
这些被害者作为秩序所规定的权力支配对象,合法化了执法者心理上的暴力冲动。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天生的施暴者。
在不良的行政习惯面前,很多人还是能够坚持良知的底线。
然而总有那么一部分的执法人员还是没能控制住心底隐藏的那股暴力的冲动。
4、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许多行政机关把效率作为考核一个行政执法人员的重要标准,最后导致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盲目追求效率,忽视了执法的正当性。
其次是执法人员本身的法律意识不高,不能灵活运用法律,不能用法律来严格要求自己又如何用法律去要求别人,处罚相对人。
行政执法人员只顾着“眼前利益”,以为当时的处罚起到作用就可以了,而不顾考虑“长久利益”。
就拿城管执法来说,很多人就与城管执法人员打“游击战”,城市管理部门招聘一些不符合上岗要求、不懂法律知识的人作为所谓的“协管”,这降低了整个执法队伍的素质。
法律本身赋予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使得很多执法人员不能掌握自由裁量权的度,滥用自由裁量权,使得行政相对人产生不满情绪。
5、行政机关内部问题由于外界的一些影响关系着行政机关的政绩问题,行政机关对于一些暴力执法的现象出现包庇情况,责任追究不到位。
行政机关的领导只注重表面工程,而不管行政执法人员采取的手段,使得违法执法人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效果不明显,让行政执法人员视为上级对他们这种执法的默认。
二、暴力执法的危害暴力执法在现实生活中,还普遍存在。
而社会议论最多的是城管的暴力执法,暴力执法不仅违背了社会的道德,与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相违背,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形象,降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危及社会稳定和政民关系。
1、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坚持原则民主法治。
而暴力执法会加剧人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矛盾,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加大国家的压力,花费更多的时间重新树立民心、维护政民之间的关系,加剧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间。
2、暴力执法会破坏正常的行政秩序和社会规范。
行政执法都是按照我国行政法规严格执行的,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违规执法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会在行政机关内部造成连带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执法人员加入其中,使我国的行政机关在管理行政人员出现困难,让行政队伍腐败化,破坏行政秩序。
如此重复会使我们的社会规范受到挑战,如果作为政府的代言人,一只行政队伍不能做到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四大原则,那么人民群众就不会遵守社会规范,社会就会出现滋生更多的“寄生虫”,只有在社会规范的压迫下,人们才会遵守社会道德,能更好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和谐化进程。
3、由于暴力执法的出现,由此也出现了暴力抗法。
既然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都不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那人民群众也不必遵守法律、法规了。
面对不法行政人员的欺压,人民肯定会发起反抗,而争对这些暴力抗法行政机关又会增加资金到行政人员的设备配置和在处理一些暴力执法的后果中赔偿费用,这就加大了行政机关的支出,间接性地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而这些费用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暴力执法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行政人员的权利滥用的情况,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对我国行政机关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4、暴力执法是对我国法律、法规的挑战。
我国一直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的一切工作都依法进行。
其要求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作为国家的灵魂,行政执法人员理应捍卫国家的尊严,做法律的捍卫者。
执法者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反应我们社会的现状,也直接反映了法律在社会的实施情况。
暴力执法的不断出现,再加上现在新闻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这些负面影响很快在人民群众中传播,这会加快人民群众对执法队伍的偏见,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执法队伍执法。
这就亵渎了法律的权威,违背了法律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的作用,降低了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任,阻碍了我国的法制化进程、三、如何解决暴力执法暴力执法存在一天就会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的进程阻碍一天,就会对我国的法律多挑战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