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清代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谈清代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编号:
山 东 艺 术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谈清代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指导教师: ***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
学位级别: 学士
班 级: 08级装饰艺术设计
学 号: xxxxxxx
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5月
论文答辩日期: 2012年5月
谈清代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图1
谈清代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 要:
清代服饰的变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现象。它打破了中国历代那种因袭前朝服制

的惯例,满族旗装开始登上中华服饰文化的舞台。随着清王朝统治的巩固,清代服饰慢慢融进
了中原传统服饰文化元素,成为历代服饰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对近世纪的中国影响深远,更
为现代时尚服装设计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
关键词:
清代服饰;造型特征;审美意蕴;创新发展

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因长期处于游牧生活和争战状态,所
以紧身简洁便于骑射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这与汉族传统的服饰文化差异较大。
明清之交,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开始强制推行新的服饰,正是因为这种政治强迫,
清代服饰的变化彻底打破了朝代更替中因袭前朝服制的惯例。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对
自己的民族服饰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不仅认为满族服饰是祖先的传统,而且认为
这是他们屡战不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民族清朝服饰的继承与发展极其重视。
一、清代服饰的造型特征
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相比,满族旗装衣
身修长、衣袖短窄,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和服用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的繁
复,这也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
满族的旗装(如图1),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
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
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
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其造型完整严谨,呈封闭
式盒状体,因此形象肃穆庄重,清高不凡,而独树一帜,
突破了几千年来飘逸的塔形衣冠。
据史料记载,受祖先削木为履的风习影响,满族女
子穿木底鞋,称为“旗鞋”,其特点是在鞋底中间部分有
一个高10厘米左右的的高底,形状有的像花盆,称为“盆底鞋”,有的像马蹄,称
谈清代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为“马蹄底鞋”。鞋面用刺绣,穿珠绣等工艺加以纹饰。
另外,满族女子以凤仙花或指甲花染指甲的风习由来已久,贵族女子留长指甲
用金片或白银铸成的指甲套来护指。扳指原是古代射箭钩弦的,清代的扳指则是贵
族男子戴于右手的饰物,多以翡翠、碧玺、玛瑙、珊瑚、水晶等制作。有的刻有诗
词,有的巧制纹饰,或朴素无纹。

清代服饰在色彩的搭配上具有强烈、艳丽、华贵的特色。多以淡雅的白色、蓝
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用色纯度高,既寻求色彩效
果中的强烈对比,又注重对比中的协调。在工艺装饰上,镶、滚、绣、彩等装饰的运用
达到了顶峰,尤其是精妙绝伦的刺绣工艺与丝绸面料的结合,使服饰充满东方的韵
味。
二、清代服饰的美学特色及审美意蕴
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制度,由于满族八旗兵的进关而遭到破坏,强调全
国穿衣戴帽需完全沿袭祖制,也就是满族传统服饰制式。但统治者也深知作为一个
少数民族,仅凭军事、政治优势,远远不能长久统治这个国家,必须在文化及其他
各个领域占有优势。
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提到对于汉族传统服制中补服
制度的继承和发扬。从史料记载,清代在纹饰方面,主张“润色章身,即取其文”。
补服采用汉礼服的十二章纹,以装饰于前胸及后背的补子的不同图案来区别官位的
高低。例如皇室成员用圆形的补子,纹样为五爪金龙或四爪蟒;各级官员均用方形
补子,纹样为仙鹤、孔雀、麒麟、鹌鹑等奇珍异兽。②虽然保留了明代的补子,图案
在沿用明代补子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创新,图案布局、动物种类及绣法与明代略
有差异,实际上已经形成为清代官服的特色了。清代的补子基本只用石青深色作底,
五彩织绣,色彩艳丽,而且方形补子四周多用花边装饰,中间纹饰清代补子上的禽
兽全部绣成单只。由此可见,清代统治者对汉族服制中“大统”部分的继承,以示
自己的正统地位。
到了清朝末年,满、汉服装图案装饰在不知不觉中相互融合,装饰风格的艺术
表现和装饰作用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在装饰风格和手法上,服饰的纹样针线排
谈清代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图2
列细密,色泽转换柔和,绣纹精致,还有使图案镂空,或
使纹样高凸叠摞,形成浮雕感极强的装饰效果。清代服饰
图案的内容丰富(如图2),它巧妙地采用人物、走兽、花
鸟等形象元素,运用形意结合、图腾符号等手法,创造出
象征性图形,表达了民众百姓追求国泰民安、家道昌盛、
福寿绵长的美好愿望。清代服饰图案构筑了“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的文化内涵。
三、清代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所认同,现在
来谈清代服饰更有其意义。清代民族服饰沿袭至今主要以立领、盘扣、开衩、团花
图案等元素体现在服装设计中,这些元素包括镶、嵌、滚、绣等变化丰富的装饰技
法,已经成为“中国元素”的象征。
纵观当今时尚舞台不难发现,现代的服装设计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独特的艺术特
征,才能在世界的服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强化提升民族服装设计,就不能把眼
光禁锢在商业的流行中,一味地追随模仿,而是要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审美趣
味、习俗风尚等浸润和深入地发掘中,去进行一种民族文化精神、艺术精神的体现、
升华与创造,要有自己的思想体现在设计中,才能让人民从我们设计的服饰上感受
到民族文化的幽远、古朴、博大。作为服装设计者,不仅要熟悉并掌握传统服饰造
型的创作经验和技巧,同时要用锐利的眼光捕捉流行时尚趋势,才能创造出既有时
代感,又有民族神韵的服装。
例如,2012秋冬纽约时装周上,著名华裔设
计师吴季刚(Jason Wu)上演了一场“清宫”大
戏(如图3)。红流苏宫廷帽、旗袍改良式连衣裙,
甚至模特手上拿的包包都是红底配以金色铆钉
镶饰,让人一下联想到故宫城墙。改良旗袍样式
的连衣裙带来恰到好处的古典感觉,修身长裤,
斗篷披肩,皮草领西装都是有现代感的款式,在
图3
谈清代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
图5
图4
黑色、暗红色中加入了金色花纹作为点缀,中国传统服饰的手工艺在这场秀中得到
充分地展现。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悄然交融,相得益彰而又风情万种。
同样,Dries Van Noten 2012秋冬系列在巴
黎时装周上发布(如图4),Dries Van Noten (德
赖斯·范诺顿)在设计中大量运用清代贵族着装
上的镶金印花面料,精美刺绣整块地出现在极简
设计的裙装上,再加上改良了的领口设计,创意
十足,赋予了龙袍凤衣新的寓意。设计师在那些
剪裁精致的大衣、外套、衬衫和极简裙装上,融
合清代服饰的图案,利用增加、减少、解构、重
组等方法,对原有的图案进行艺术加工,通过创意和想象,形成一种与原有图案不
同的效果,给视觉以新的冲击。虽然元素是来自东方,但线条的走向还是带着浓重
的现代气息。

中国传统手工艺是清代服饰的一个重要“亮
点”,服饰的华美艳丽,或清新典雅多是依靠挑、绣、
染、织、盘、滚、镶、嵌、绘等传统技艺。作为民
族风格的借鉴来说,这些传统工艺手段除了是服装
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在服装配饰设计中也广泛应用
(如图5)。设计师会选择性地运用一些花边图案、
银饰、珠子、穗子等元素,通过传统工艺手段,与
包袋、鞋、项链、手链、帽子等设计结合,形成既具民族风格又有时尚感的服饰配
件。

结论
清代服饰不但继承了汉族在历史上衣着的长处,而且还把自己民族经历过检验、
实践,证明既适合于生活需要、又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保留了下来,它把继承、借用、
谈清代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
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当代中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借鉴的重要内容
之一。如今,清代服饰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代服装设计思想。中国服装
艺术要想走向世界,应多挖掘本民的艺术宝藏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时尚的元
素、色彩、材料及工艺方法加以再创造,就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服装艺术
作品。

注释:
①臧迎春:《中国传统服饰》,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57页。
②于浩辑:《明清史料八种》,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
③品牌服装网站:清宫穿越巴黎升级,2012年3月2日。

参考文献:
1.臧迎春:《中国传统服饰》,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于浩辑:《明清史料八种》,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
3.韩春启:《梦幻霓裳 中国历代服饰印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4.马蓉:《民族服饰语言的时尚运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