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
农村的小康建设,而农村小康建设的一个
核心内容就是提高农民6L,x.,使广大的农
民群众富裕起来。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农
民收入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提出 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相关分析;财政支
出:非农就业;城市化;信贷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从1978年的133.57元提高到2005年的 3,254.93元。尤其是近年来,从2004年
起,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了解决“三农”问题
的一号文件。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国
家一系列惠农措施的出台,广大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收入水平与改革
初期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却呈现一 种递减的趋势,1993年以后,我国农民人
均纯收入逐年递减,特别是1997年以后,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一直在10%以 下,直到2004年才超过10%,达到
11.98%,2005年又有所下降,为1O.85%。
同时,由于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减缓,导
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以人均可支 配收入计算,城乡收入比己从1990年的
2.2增加到2005年的3.22。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口文/陈剑云
我国农民收入的这种变化趋势对发 展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十分不利,为此,
本文通过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的相 关分析,找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
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1、财政支农支出。公共财政理论和实 践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于一国的农业增
长至关重要。财政支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财政支农政策
是国家调控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民收入
的一个基本工具;其二,财政支持能有效
地解决促进农业增长所必需的众多公共
产品的外部性问题并具有规模经济的优 势。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采用政府的财
政支农支出金额来计量。
2、非农就业。由于农业产值在国内生
产总值中的比重太低,农村中人地矛盾突
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成本高、收益低, 以及随着投入的增加,土地的边际产量是 递减的等问题,许多研究者都已经注意
到,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作
用。在模型中我们用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
总就业人员的比重来表示。 3、城市化水平。所谓城市化,是指伴
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经济社会分工
的细化,人们从事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为节省时间和其他资源向城市聚集的过
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和必然
性的阶段。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通
过发展第三产业和工业化,从而转移农村 的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就是我
们所讲的城市化。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转移和城市化是一个统一的命题,是不
可分割的。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实现
城市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城市人口的比例
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减少。我们预计提高 城市化水平也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这
一指标常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来 衡量。
2、健全政府和商会在反倾销中的组织协
调能力。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关于反倾销
有关具体规定,明确国内企业反倾销权利和义 务。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和进出121商会、行业协
会要帮助国内企业了解反倾销法,以便为国内
的反倾销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情报。政府部门要 加强对反倾销工作的重视与管理特别是在调
查取证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建立一套必要的流
程,尽快协调和衔接好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
和海关总署等几个涉及反倾销调查部门的工 作,并加强有关部门人员的配备与培训,为反
倾销调查及应诉提供一个顺畅有效的工作环
境,畅通企业反倾销的诉讼渠道,加强反倾销
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我国企业应在商会、外
商投资企业协会及其他受委托组织的协调下
参加反倾销的起诉和应诉,并建立和健全信息 反馈机制。 3、增强抵御倾销损害能力,完善产业预警 机制。由于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损害极其隐
蔽,又在动态变化中,当意识到损害时,企业可
能已经倒闭或者错过了最佳的投诉时机。因
此,产业必须建立预警机制,降低遭受倾销损 害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已经在汽车、钢铁、化
肥三个行业建立了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现在应
将产业预警机构推广到更多的产业,特别是我
国进121产品数量较大的相关国内产业。通过产 业预警系统和有关信息反馈,跟踪监测进13商
品价格以及国内相关产业的产出价格、利润等 指标的变动,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使
产业保护工作更具前瞻性,以达到有效保护国
内产业安全的目的。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振东.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与国际 贸易摩擦及反倾销应对策略[M】.中国科技文 化出版社,2005. [2】朱允卫,易开刚.我国对外反倾销的特点、
存在问题及其完善….国际贸易问题,
2005.3. 【3】冉宗荣.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
我国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6.4.
[4】谢忠聪,崔占香.中国如何应对国外倾销
[J】.经济前沿,2008.2.
【5】侯海英.反倾销合理性的经济学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4.5. 【6】丁勇,李磊,朱彤.中国对外反倾销的特点
与影响因素研究[J】.2008.1.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2月号下(总第387期)
囝 4、农村居民信贷。农业信贷补贴论认
为,在农村居民没有储蓄能力的前提下,
农村面临的是慢性资金不足问题。因此,
为增加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必要从农
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并建立非营利性
的专门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分配。虽然这 种理论的前提是错误的,但是农村居民信
贷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我们预计农村
居民信贷额度的提高将有助于农民收入 的提高。
三、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下面,对以上提出的农民收入影响因
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模型计算中所使用
的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
年鉴》1985年以后主要年份的数据。
1、财政支农支出。设双自然对数一元
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Y=et+[31nA+a^ 其中,Y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
下模型同),A为政府的财政支农支出金 额,单位是亿元,8 是误差项。
用SPSS分析得回归方程为:
lnY=2.175+0.7771nA
R2=0.9280 F=I 80.39 2、非农就业。设双自然对数一元线性
回归模型如下:
lnY=ct+131nB+aB 其中,B为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 业人员的比重,8 是误差项。 用SPSS分析得回归方程为:
lnY=-I.784+2.7361nB
R O.9483 F=257.0o 3、城市化水平。设双自然对数一元线
性回归模型如下:
lnY=d+SlnC+8c 其中,C为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
重,8 是误差项。
用SPSS分析得回归方程为:
lnY=-3.951+3.2521nC R'--=0.8481 F--78.15
4、农村居民信贷.设双自然对数~元
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Y=a+[31nD+e.o 其中,D为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
重,8。是误差项。 用SPSS分析得回归方程为:
圆 lnY=1.667+0.7751nD R'-=-0.9526 F=137.40
以上模型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 过检验。
四、模型解释与政策建议
分析以上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财政
支农支出、非农就业、城市化水平、农村居 民信贷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均
大于0.9。也就是说,这四个因素对收入的
影响是很显著的。从数量上看,财政支农
支出、非农就业、城市化水平、农村居民信
贷每增加1%,农民人均收入增加的比例 分别是0.777%、2.736%、3.252%、0.775%,
他们对收入都有较明显的影响,而非农就
业与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尤其大。根据以上 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增加政府支农支出。首先,要增加
政策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因为我国的国情 决定了政府才是农业投入的重要主体,不
但要保证财政支农的绝对数量稳定增长,
还要在财政支出中向农业倾斜,逐步提高 农业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其次,
改善支农支出的结构,将资金投向与农民 增收息息相关的节水灌溉、乡村道路和电
网改造等基础工程建设,为增强农业发展
后劲,促进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第三,
加大对农业资金投放的管理力度,完善农
业资金投放公示制度、资金分配项目管理
制度、项目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资金
使用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对农业专项资金 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农业资金使用
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最后,改革财政支农
方式,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 完善现行的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制度,
实现宏观目标与农民收入的有效结合。
2、促进非农就业。首先,国家要进一
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粮食主产区农民
进城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提供将农民转 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的制度
环境:其次,应该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
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
业制度,降低以至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
成本;第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发 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服务业为主的乡
镇企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
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点,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
会;最后,大力加强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就
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为农
民抓住机遇和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现实可
能性。 3、提高城市化水平.首先,要改革城
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
资源的自由流动;其次,在农村土地集体
所有制前提下允许农民对其承包的土地
在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实行流转,可以通 过政策引导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有利于农
业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
程度;第三,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基础建设
投资,这可以拉动巨大的城镇就业需求,
从而吸纳大量必须通过市场自主就业的
农民;最后,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具体方 式,实现农产品生产链的延伸,加快农村
城镇化步伐,打破城乡隔离,从而拉动农
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同步 推进,协调发展。 4、保证农村居民信贷。首先,建立完
善的农村金融市场,要使商业金融为主
导,引导资金向农村投入,重新培育农村 合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
度;其次,调整信贷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 构不断优化升级,通过调整农村信贷投入
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
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投放:
最后,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提高农民、
农户、农业企业的信用观念,推动信用制 度的建设,为农民、农户、农业企业寻求银
行贷款提供可靠的保证。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X.zlk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林娟.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
收入增长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8.3. [2】张奋勤.“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实现农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J】.湖北经
济学院学报,2006.3. [3】3林锋峰.福建省城市化与提高农民收
入的实证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6.1. [4】孙蕾.农村信贷投入对农民收入影响
的实证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5.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2月号下(总第3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