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品种介绍

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品种介绍

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品种介绍一、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交易品种黄大豆1号交易单位10吨/手报价单位元(人民币)/吨最小变动价位1元/吨涨跌停板幅度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合约交割月份1,3,5,7,9,11交易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最后交易日合约月份第十个交易日最后交割日最后交易日后七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交割等级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交割质量标准(FA/DCE D001-2009)(具体内容见附件)交割地点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5%交割方式实物交割交易代码A上市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二、大豆概述大豆属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俗称黄豆。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已有4700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

欧美各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很短,大约在19世纪后期才从中国传去。

本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

从种植季节看,大豆主要分为春播、夏播两种。

春播大豆一般在4—5月播种,9—10月收获,11月开始进入流通渠道。

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及西北各省(区)。

夏播大豆多为小麦收获后的6月份播种,9—10月份收获,主要分布于黄淮平原和长江流域各省。

从种植方式看,东北、内蒙古等大豆主产区,一般以大田单一种植为主;而其他地区,则多与玉米、花生等作物间作种植。

根据种皮的颜色和粒型,大豆可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色大豆、饲料豆(秣食豆)五类。

黄大豆的种皮为黄色,脐色为黄褐色、淡褐、深褐、黑色或其它颜色,粒型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扁圆形。

黄大豆占我国大豆总产量的90%以上。

大豆还可分为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199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推出的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成为最早获准推广的转基因大豆品种。

2001年,全球大豆种植总面积中有46%是转基因品种。

美国、阿根廷是转基因大豆主产区,近年来巴西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也有逐年增加,中国种植的是非转基因大豆。

三、大豆的用途大豆的用途极为广泛,主要应用在食品、工业加工、饲料产业、医疗保健和生物柴油等领域。

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亦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大豆一般约含40%的蛋白质、20%的脂肪和25%的碳水化合物,还含有纤维素和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肉类食品。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为35—45%,比禾谷类作物高6—7倍。

氨基酸组成平衡合理,尤其富含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

大豆制品如豆腐、千张、豆瓣酱、豆腐乳、酱油、豆豉等,食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东亚国家的传统副食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极力主张发展大豆食品,以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

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

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大约0.18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

用大豆制取的豆油,油质好、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主要食用植物油。

作为大豆榨油的副产品,豆粕主要用于补充喂养家禽、猪、牛等的蛋白质,少部分用在酿造及医药工业上。

四、大豆的供给与需求(一)国际市场1、全球大豆,只看四国全球大豆生产主要分布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

过去20年,上述四国大豆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在87%-91%之间,集中度很高。

09/10年四国大豆产量总计2.296亿吨,占全球大豆产量的88.3%。

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占比分别为35.51%、26.22%、20.97%和5.63%。

从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的变化分析,未来几年上述四国在全球大豆产量中的低位很难出现下降,且随着南美种植面积的扩张,大豆生产集中程度很可能进一步加强。

图1:2009/10年度主要大豆生产国产量占全球大豆总产量比重2、美国大豆,掌控全球美国大豆产量不仅居全球首位,其出口量也居全球首位。

美国每年的出口量约占全球出口总量的40%-45%。

一般情况下,一年之中有两个阶段容易引起市场的重视:一是4-5月份的大豆播种期,在此期间大豆种植面积基本确定;二是6-8月份大豆关键生产期,在此期间单产引人关注。

近几年,受美国生物燃料产业高速扩张影响,大豆与玉米对耕地面积的争夺更加激烈,大豆播种面积的波动性高于往年,对全球市场的影响更加显著。

除此之外,生物燃料加强了大豆与能源的关联性,加大了大豆价格的波动。

图2:历年美国大豆供需情况3、南美大豆,偶起波澜巴西及阿根廷大豆分别占全球大豆产量的第二和第三位,其在全球大豆市场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过去10年,全球大豆产量的增长主要受南美产量增长所带动。

巴西尚待开发的土地潜力较大,但大豆生产的扩张面临一系列的制约,比如物流运输、汇率波动、借贷利率较高、生产资料成本较高等问题。

阿根廷土地肥沃,大豆单产较高,推动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张。

最近两年,阿根廷政府大幅提高大豆出口关税,使大豆种植的利润受到一些影响。

罢工事件使阿根廷大豆出口受阻,有利于美国大豆出口,多次成为市场题材。

4、中国需求,永远的题材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是拉动大豆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

中国对全球大豆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口量巨大,二是进口增速显著。

2009/10年我国进口大豆量达到5000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57.4%,远远高于欧盟27国的14.8%、日本的4.13%和墨西哥的3.96%。

巨大的进口量及显著的增长速度使“中国需求”成为市场永远的炒作热点。

图3:2009/10年主要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量的比重(二)国内市场1、中国产量有限我国的耕地和生产水平有限,同时也未引入转基因品种,大豆产量受到制约。

近年来我国大豆年产量在1300-1600万吨。

不断上升的种植成本也对我国大豆生产形成制约。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区,大豆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3%以上,远远高于其他省区。

2007年之前,黑龙江大豆种植成本呈缓慢上升趋势,2002-2007年,不包括土地成本在内的生产成本平均上升幅度为2%,包括土地成本在内的总成本年均上升幅度为4%。

表1:中国大豆平均种植成本及效益2、消费呈现刚性增长我国大豆消费呈刚性增长,其拉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饲料养殖业对豆粕需求的增长,二是食用油需求的刚性增长。

2003-2008年我国蛋白粕饲用消费增速为6.2%,高于世界增速的4.4%。

同时,由于我国植物油消费主要用于食用,工业消费量相对较低。

2003-2008年我国植物油消费增速为4.6%,略低于世界增速的5.1%。

2009/10年我国蛋白饲料和植物油消费仍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5.7%和4.9%,呈现出刚性增长的特点。

表2:2009/10年蛋白粕消费预计表3:2009/10年中国植物油消费预计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我国耕地面积基本饱和,大豆产量的增长受到了制约。

国内需求刚性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大豆供给缺口不断扩大,增加进口成为市场弥补国内需求缺口的唯一选择。

1997/1998年我国大豆市场供应量为1767万吨,国内大豆产量为1473万吨,大豆对外依存度仅为17%;而2009/10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470万吨,进口量为50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7.2%。

图4:中国历年大豆进口量与对外依存度五、影响黄大豆1号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1、宏观因素决定了商品市场环境宏观经济的整体研究对商品市场的影响首当其冲,商品市场出现齐涨共跌的现象更加明显。

自2005年,商品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的牛市行情,其产生的基础之一为美元的大幅贬值和流动性泛滥,基础之二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中国需求”,基础之三是随着2005年初美国总统布什的“国情咨文”为冲锋号的粮食能源革命的出现,农产品与能源之间的故事被不断的夸大,从而成为颠覆农产品以往价格区间的重要因素。

此后,2008年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一夜之间流动性泛滥变成了流动性紧缩,各大投资基金出现“多杀多”的现象,商品出现了暴跌的局面,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跌幅达一半以上。

峰回路转,回首刚刚过去的2009年年度,由于各国政府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商品市场呈现出慢牛的走势,甚至有些商品创出了历史新高,当初我们对于经济的担忧与不安也烟消云散。

至此,我们不得不惊叹商品走势的波澜壮阔与惊心动魄,而背后的总导演就是宏观经济这根指挥棒。

我们只有跟上指挥棒的节奏,即时的调整自身的脚步,才能与商品共舞一曲浪漫美丽的华尔兹。

2、供求关系主导大豆价格从供应看,全球大豆以南北半球分为两个收获期,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的收获期是每年的3-5月,而地处北半球的美国、中国的大豆收获期是9-10月份。

因此,每隔6个月,大豆都有集中供应。

美国是全球大豆最大的供应国,其生产量的变化对世界大豆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需求来看,大豆主要进口国是欧盟、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欧盟、日本的大豆进口量相对稳定,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大豆进口量则变化较大。

图5:历年全球大豆供需状况3、季节性走势决定阶段性行情季节性分析方法就是根据商品价格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对商品期货走势进行分析的方法,它力图勾画出某一年份可能发生价格上涨或下降的某些特殊时期,或者力图指出最可能出现全年价格最高点或最低点的一些特殊月份。

一般意义上,期货商品总供求面的变化决定着商品期货的中长期走势,而季节性因素和其它阶段性因素决定商品的中短期走势,在阶段性因素没有突出表现的情况下,商品期货特别是农产品期货的走势基本上由长期大趋势和季节性价格周期变化叠加而成。

按照自然规律,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北半球的黄大豆主产国开始播种,9月份收割。

从10月份开始,南半球的黄大豆主产国开始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

美豆每年形成的季节性高点在6-7月份,主要是美豆还未上市处于供应淡季。

随着南美大豆的上市,美豆趋向于下跌。

7-9月份处于美豆生长的关键时期,天气炒作可能使美豆期价反弹,但随着美豆产量的确定和上市的临近,10月份形成季节性低点的可能性较大。

10月-12月份随着消费的增加和库存的减少,价格开始趋向于上涨,其中炒作点包括为南美大豆的种植和生长情况。

由于1-2月份为豆粕的消费淡季,一般会在2月左右形成季节性低点。

3-6月份,随着南美产量的确定,消费会促使价格趋于上涨,炒作的重点转向中美种植面积和生长状况。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宏观经济变化不大和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的状况下,商品的季节性规律表现明显,但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巨变和供求失衡的状况下,季节性的规律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图6:大豆生长季节性4、产业政策影响大豆价格农产品作为关系国际民生的基础商品,一直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

围绕大豆产业和大豆价格,我国政府政策出台频率较高,为大豆价格带来了不确定性魅力。

2001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部2002年1月发布的与之配套的三个管理办法,抑制了大豆进口猛增,使当年大豆进口量同比减少262万吨,同时也刺激了国内大豆市场价格上扬了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