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先秦文学文学常识 1、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原始神话 2、《春秋》为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 3、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之通称。 4、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体现,对我国学术思想的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学术思想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5、宣称“万物戒备于我”的孟子代表了一种仁者的自傲,对信善的的坚信为《孟子》文章注入豪迈之气。

6、《荀子》的“性恶论”以及对文化的再评价,显示出儒家文化的重大变化,刻板的见识与严谨的结构,则窒息了性情。

7、楚辞有自己的特点,其作品大都为低回往复的长片咏叹,篇幅宏大,只能用来“诵读”。

8、先秦文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初步形成的封建社会,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9、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10、奴隶制社会开始于夏朝,中经商朝和西周,结束于春秋战国,前后共有一千六百多年。

11、战国时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发展,都市政策,七国间为了适应频繁的兼并战争,相继进行了改革变法。

12、秦代有作品传过并较有成就的作家有李斯,他既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散文家,代表作有《读逐客书》

13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14、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15、《楚辞》标志着先秦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 16、《登徒子好色赋》韵散相间是赋体,而本文则是散文。 1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共三零五篇。分为《风》《雅》《颂》 18、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载体,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应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得语言和分析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19、《诗经》中的诗歌编订成书,主要说法有三种:一是采诗说,二是献诗说,三是删诗说。

20、《尚书》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散文总集。《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有“微言大义”和“春秋笔法”之说。《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21、《战国策》主要收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国之间的陈谋献策或相互辩论的言辞。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

22、《左传》的文学成就:善于叙事,精于剪裁;善于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蕴而畅达,曲折而尽情,极富表现力。

23、诸子散文的产生和发展: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出现了士的阶层,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之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处士横议,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使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繁荣昌盛。 24、诸子散文发展的标志与时代特色:在文明上,诸子散文有各自独特的主张和风格;在语言上,都讲究文采和修辞;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已确定了论说散文。 25、诸子散文的繁荣示意人文主义思潮的高涨为背景,有学者称为“轴心期”,在轴心期先贤们以人类精神为武器,打破了古代文化数千年的沉寂,表现出人类意识的觉醒,树立起崇高的目标,先秦散文的意义便在于此。 26、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趋向是由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越是后期的著作,篇幅越宏大,组织越严密。

27、《老子》与《论语》是早期诸子散文的代表。《庄子》和《孟子》是诸子散文中期的代表。

28、孔子在学术上的核心是“仁”和“礼”。在教育事业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伟大的教育家。

29、孟子,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30、汉代的诗歌从发生方式上大致可分为民间歌谣和文人诗两部分。 31、赋是传统韵文学,核心的代表样式通常诗赋并称。 32、汉赋的特点: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之”;从赋的内容上看,则重“体物写志”。

33、汉赋的内容: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叙述旅行经历;抒发不遇之情;杂谈禽兽草木。 两汉文学第二部分 1汉武帝设立乐府机关 2司马迁编写《史记》 3汉武帝时期,汉大赋发展到高峰 4刘向父子整理典籍《七略》一书,《七略》大致将汉代的文化分为六个部分 5《七略》大致将汉代的文化分为六个部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 数术略,方技略。 6 东汉中期左右,儒学发展到了顶峰。 7东汉的大赋,以京都赋为代表,如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8汉代的诗歌从发生形式上大致可分为民间歌谣和文人诗两部分。 9秦末,诗歌带有强烈的楚谣风味,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 10汉代,楚歌这一形式也成为西汉诗歌的大宗。如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 11今天所看到的汉代乐府诗歌,多是东汉时期的。 12乐府诗歌,如谏歌《朱鹭》恋歌《有所思》《上邪》。 13汉代四言诗寥寥无几,只有韦孟《讽谏诗》《在邹诗》,韦玄成的《自劾诗》,《戒子孙诗》 14班固《咏史》虽被钟嵘批评“质木无文”但一直被公认为文人五言诗创作的引领式作品 15东汉时期代表五言诗最高水平的是《古诗十九首》和托名“苏,理诗”为代表的已失作者姓名的一批五言诗。 16赋的传统韵文学核心的代表样式,通常诗赋并称。 17赋在汉代形成一代巨制 18赋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19班固和刘勰都认为是汉赋是从楚辞发展来的。 20最早以赋名篇的是荀子。《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十篇,现存《礼》《知》《云》《蚕》 21汉赋的发展主要分三个时期,①从汉代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期。代表作家贾谊,代表作品《吊屈原赋》《鹏鸟赋》。 ②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期。 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整体名称为《天子狩猎赋》。杨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 班固是东汉前期的著名赋家,作品《两都赋并序》。 ③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转变期。 张衡的《归田赋》赵壹《刺世嫉邪赋》 22赋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莫过于因其兴盛而掀起了文学史上第一次对文学语言的大规模演练。 23汉代取得较大成绩的是汉代的政论文。代表作家贾谊《新语》,贾山的《至言》,贾谊《过秦论》,《治安策》 24汉代散文在武宣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董仲舒为代表,《天人三策》 25东汉时期,光武帝开国之初,班彪《王命论》。 26 明章时期,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人不乏时代颂德之音,如《论衡》中的《宣汉》《齐世》《恢国》《须颂》。 27东汉中后期,对现实进行了猛烈抨击。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28《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称史记。《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上至传说的轩辕,下至汉武帝时期,纵贯三千年历史。 29《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纪传体。 30班固和司马迁,历史上以“班马”或“史汉”并称,是对这两部伟大作品的褒奖。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1、南朝时期,宋文帝立文、史、儒、玄四学,标志着文学脱离学术获得独立的 地位。 2、《文心雕龙》和《文选》则把文体辨析推向了新的高度。 3、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让以世家大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逐渐向宫廷和诸王势力为中心的文学集团转变,从而改变了文坛的格局。

4、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域外的佛教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本土道士的影响日益增强。

5、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出现最显著现象是,五言诗正式确立了在文坛中的主导地位形式美和创作的修辞技巧得到高度强化。

6、建安时代,声律学和骈偶学的兴起,影响了赋与文的创作,从而促成了俳赋和骈文的成立。

7、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魏晋型和南北朝型。 8、建安时期的创作形成了慷慨雄峻,以风骨著称的时代风格。 9、南北朝民歌五言四体诗占主体。 10、七言诗以鲍照为代表。 11、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以情歌为主,艺术技巧娴熟精致,声情摇曳;北方民歌口头创作居多,气象开阔,艺术表现质朴粗犷,刚健雄壮。

12、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代表作是《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 13、《后汉书》是南北朝最具有代表性的史传作品。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为唐传奇的兴起做好了铺垫,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5、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16、志怪小说专记神异鬼怪故事,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17、志人小说多记社会名流言行,代表作是刘义庆《世说新语》。堪称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18、魏晋南北朝文学分: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

19、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建安七子,蔡琰。 21、正始诗人的代表是阮籍,嵇康 22、西晋太康诗人的代表是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傅云。 23、文学理论的兴盛和文学批评的发展是这一时期文学重大建树之一,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陈机的《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24、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戌 25、阮籍的八十一首《咏怀诗》成就最高,嵇康的四言诗创作冠绝当世。 26、左思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藉古讽今,语言简劲,不重词采,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创力,显得与时代流风格格不入。

27、宋晋时期最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是山水诗的兴起 28、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29、骈文是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体,有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30、中国诗歌想来讲究声律美,沈约是最早把声律引入诗歌创作中的诗人之一。 31、“明体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开始由古体向近体转变。 32、北地三才:温子生,邢邵,魏收。魏收有《魏书》传世。 33、南朝乐府主要分吴歌和西曲 34、吴歌中最著名的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读曲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