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xxxx工程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名 称 xxxx 系 部 xxxxx 专 业 班 级 xxxx 学 生 姓 名 xxx 指 导 教 师 xxx 辅 导 教 师 时 间 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 目 录 任务书. ………………………………………………………………………………Ⅰ 开题报告………………………………………………………………………………Ⅱ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Ⅲ 评阅教师评语…………………………………………………………………………Ⅳ 答辩会议记录…………………………………………………………………………Ⅴ 中文摘要………………………………………………………………………………Ⅵ 英文摘要………………………………………………………………………………Ⅶ 前言……………………………………………………………………………………Ⅷ

1 热力采油...……………………………………………………………………....1 1.1 蒸汽吞吐…………………………………………………………………………1 1.2 蒸汽驱……………………………………………………………………………5 1.3 火烧油层…………………………………………………………………………8 1.4 热水驱………………………………………………………………………….13 2 化学采油…………………………………………………………………………….15 2.1 表面活性剂驱油……………………………………………………………….15 2.2 微乳液驱油…………………………………………………………………….15 2.3 化学采油原理………………………………………………………………….15 2.4 化学采油应用………………………………………………………………….16 2.5 实验结论……………………………………………………………………….20 3 微生物采油………………………………………………………………………….21 3.1 生物表面活性剂………………………………………………………………21 3.2 微生物降解技术………………………………………………………………21 3.3 微生物采油机理………………………………………………………………21 3.4 微生物采油应用………………………………………………………………21 3.5 实验结论………………………………………………………………………26 4 总结………………………………………………………………………………….27 参考文献……………………………………………………………………………….27 致谢..................................................................................................................................29 Ⅰ

长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系) 工程技术学院 专xxx班级 xxx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职称 xx 1.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2. 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 2012年11月20日~2013年5月25日

3. 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资料(指导教师选定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1)《稠油注蒸汽热采工程》刘文章等; (2)《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张义堂等; (3)《化学吞吐开采稠油技术研究》黄立信等。

4.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1)我国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 (2)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 (3)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有哪些?这些技术能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是什么?

任务书下达日期 2012 年 12 月 5 日 指导教师(签字)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名 称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进展 系 部 xxxx 专 业 班 级 xxx 学 生 姓 名 xxx 指 导 教 师 xxx 辅 导 教 师 x x5日 Ⅱ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 学生:xxxx 指导老师xxxxx 一、题目来源

题目来源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石油是一种埋藏于地层深部的地层流体,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与其他矿物资源相比,石油的采收率较低。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在持续增长。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有天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世界上稠油资源极为丰富,其地质储量远远超过常规原油的储量,据统计,世界上已证实的常规原油地质储量为4200×108t,而稠油油藏地质储量高达15500×108t。我国的稠油资源也相当丰富,分布较广。预测全国稠油储量在80×108t以上,仅在胜利油田就还有近2亿吨稠油未动用开发。稠油资源是我国一巨大的潜在资源,它将在今后的原油稳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和更深的认识,而且对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这对于改善稠油资源的动用程度,提高稠油油藏开采效益,稳定稠油产量无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选题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参考文献 [1] 刘中春.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在中石化的发展方向. [2] 王杰祥.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M].第一版.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201-208. [3] 张朝晖.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Ⅱ

[4] 郑军卫,张志强.提高原油采收率:从源头节约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国内外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J].科学新闻,2007,1(2):34-36. [5] 刘文章.稠油注蒸汽热采工程[M].第一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7-10. [6] 唐春燕,刘蜀知.稠油热采技术综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19(6):128-129. [7] 张锐,朴晶明,邓明.火烧油层段塞+蒸汽驱组合式开采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5):66-69. [8] 谢建军.河南油田稠油热采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探讨[J].河南石油,2005,19(2):58-60. [9] 周明升.组合式蒸汽吞吐技术在超稠油油藏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06,1(12):107-108. [10] Vello A. Kuuskraa, Michael L Godec.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of US Heavy oil Resources, the 4th UNITAR Conference of Heavy Crude and Tar Sands. [11] Butler R.M.. 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Concep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and Future [J], JCPT 1994. [12] 刘喜林,赵政超,刘德铸,等.蒸汽萃取开采稠油技术[M].第一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2,5-6. [13] R.W.Luhning, L.J.Fisher et al. Full Scale VAPEX Process-Climate Change Advantage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J], 2003, Feb. JCPT Vol 42. [14] Subknow P.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bitumen from bituminous deposits. US2288857, 1942. [15] Jenning H.Y. A caustic water flooding process for heavy oils. 1974, SPE4741: 1344-1352. [16] Ender Okandan. Improvement of water flooding of a heavy crude oil by adding of chemicals to injection water. 1976, SPE6597: 89-94. [17] M.W.Alam.Mobility control of caustic flood. 1986, SPE14179 :417-425. [18] Qiang Liu, Mingzhe Dong, Shanzhou Ma et al. Surfactant enhanced alkaline Ⅱ

flooding for westen Canadian heavy oil recovery. Colloids and Surface A: physicochem. Eng. A spects, 2006, 273: 219-228. [19] Q.Liu, M. Dong and S. Ma. Alkaline/surfactant flood potential in Western Candian heavy oil reservoirs. 2006, SPE99791: 1-10. [20] 史权.用化学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J].国外油田工程,2002,18(4):1-10. [21] 吴国庆,黄立信,陈立峰.稠油化学吞吐技术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0,15(2):29-34. [22] 何志勇,徐新俊,贾金辉等.大港油田官109-1断块稠油油藏碱/表面活性剂吞吐采油技术[J].油田化学,2006,23(2):116-119. [23] 周雅萍,刘其成,孟平平.碱/表面活性剂改善千22块普通稠油开采效果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0,7(2):39-43. [24] 张润芳,王纪云,张燕等.古城油田B125断块表面活性剂驱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05,27(4):51-55. [25] S.THOMAS等著.稠油开采的化学方法[J].徐雅莉,邸秀莲译.特种油气藏,2003,10(2):95-96. [26] 杨振宁,陈广宇.国内外复合驱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5):94-97. [27] 韩冬,沈平平.表面活性剂驱油原理及应用[M].第一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5-28. [28] 陈广宇.油田污水中有机物对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3):65-67. [29] Taylor K C. Nasr-E1-Din H A. Colloids Surfaces. 1996, 108: 49-51. [30] 王启尧,吴芝华.八面河油田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试验[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19(6):59-60. [31] 黄世伟,张廷山,霍进.稠油微生物开采矿场试验研究[J].河南石油,2006,20(1):46-49. [32] 邓勇,易绍金.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现状及进展[J].油田化学,2006,23(3):290-29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