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国际辩护律师职能豁免依据

浅谈国际辩护律师职能豁免依据

浅谈国际辩护律师职能豁免依据
作者:朱奕锋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6期
[摘要]近来,律师在国际刑庭上辩护而遭国家干涉的情形日益增多。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和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法庭规约中均未明确提及律师豁免问题的条款,这为法庭的正常运作留下不确定因素。

在国际法律文件、国内和国际实践等的支撑下,本人认为律师职能豁免应得到承认。

[关键词]国际刑事司法机构辩护律师职能豁免基本人权公平审判
[中图分类号]D9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24-02
引言
依据《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规约》(以下简称《前南刑庭规约》)和《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规约》(以下简称《卢庭规约》),在特权与豁免保护方面,法庭、法官、检察官等均根据1946年《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享有保护,而在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工作的辩护律师(以下简称“国际辩护律师”)却并未明确包括在内。

国际辩护律师职能豁免保护这项重要权利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此,本文试图根据有关国际文件和国际实践,论述关于国际辩护律师职能性豁免的存在根据。

一、国际辩护律师职能豁免的含义
学界对国内辩护律师豁免有不同定义:第一,律师刑事豁免权是律师刑事责任豁免的主要内容,即指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尤其是法庭上的辩护言论不受到法律追究;第二,律师刑事豁免是指律师在法庭上的辩护言论,不受到法律追究的权利。

司法机关不得因律师在法庭上的辩护言论,拘留、逮捕律师或者以其他方式打击、迫害律师或者追究律师法律责任;[1]第三,律师刑事豁免权是律师从事刑事辩护,其向委托人提供法律意见或者在法庭上陈述、辩护时,发表的言论不受到法律追究的权利。

[2]
这些定义对本文所要讨论的国际辩护律师职能豁免的定义有借鉴意义的。

本文所指国际辩护律师的职能豁免,是指国际辩护律师在国际刑事司法机构中履行辩护人职责时所发表的辩护言论和从事的行为,只要与其职责相关,便不得因此而受到法律追究。

此外,还包括保密权、入境不受移民法限制等。

二、国际辩护律师职能豁免问题的依据
(一)法律依据
1.人权保护的国际文件。

一方面,从国际法律文件看,《世界人权宣言》第十条: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权由一个独立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和公开的审讯,以确定他的权利和义务并判定对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四条:人人有资格由一个依法设立的合格的、独立的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和公开的审讯;……三、在判定对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时,人人完全平等地有资格享受以下的最低限度的保证:(乙)有相当时间和便利准备他的辩护并与他自己选择的律师联络。

(丁)出席受审并亲自替自己辩护或经由他自己所选择法律援助人进行辩护。

另一方面,从区域法律文件看,《欧洲人权公约》第六条包括:“1.在决定某人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或者在决定对某人确定任何刑事罪名时,任何人有理由在合理的时间内受到依法设立的独立而公正的法院的公平且公开的审讯。

2.凡受刑事罪指控者具有下列最低限度的权利:应当有适当的时间和便利条件为辩护作准备。

”《美洲人权公约》《非洲人权与民族权宪章》《囚犯待遇的基本原则》也有同样规定。

尽管《世界人权宣言》并没有直接提及对律师的保护,但从上述文件规定可以看出,它们都一致地尊重并确立一项重要的人权——公平审判权。

此外,《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他区域性人权保护法律文件还进一步明确保障被告的辩护权。

因此,作为被告辩护权的延伸,律师也就间接受到了公约保护。

二者共同构成公正审判的基础。

[3]
2.前南刑庭和卢庭规约的有关规定。

《前南刑庭规约》第21条及《卢庭规约》第20条的规定与上文提到的人权公约一致,同样强调被告有公平审判并可以获得律师为其辩护的权利。

这证明上述权利的保护不仅在国际性公约中得到体现,在国际刑庭诉讼过程中也应当被践行。

在关于特权与豁免条款规定是否涵盖律师的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前南刑庭规约第30条第4项中的应享有特权与豁免保护的…other persons‟包括律师等”。

[4]本文也持相同观点。

(二)有关国内和国际实践依据
1.国内实践。

在介绍国内实践之前,必须了解国内辩护律师与国际辩护律师的异同,以决定国内实践是否可以被类推适用。

从区别上看,在律师行业准入方面,各国对辩护律师资格都有规定,国际法上不存在一套普适准入规定;在工作环境与条件差异方面,国内辩护律师主要在本国领土范围开展工作,案件局限于国内法应用,而国际辩护律师则大多需要跨国调查取证,要求对国际法的熟悉和运用;在律师队伍的管理上,国内律师协会或司法部门有权进行管理,但国际上并不存在相似的组织或机构,这种职能是间接地转移到书记员身上。

从共同点上看,二者都要求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其宗旨是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本文认为,国家的律师准入规定不足以影响这种类推。

各国准入规定对律师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加之许多不同法系的国家都给予国内辩护律师特殊保护,也证明了法律文化差异的因素可以忽略。

其次,律师队伍管理交由书记员负责的可行性也被法庭实践所证明。

再次,国际辩护律师的工作环境与条件要比国内辩护律师可能更恶劣。

可见,这种保护的类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不少国家对于律师都有特殊保护。

如《卢森堡刑法典》第452条规定:律师在法庭上的发言或向法庭提交的诉讼文书,只要与诉讼或者诉讼当事人有关,就不能对它提起任何刑事诉
讼。

《英格兰和威尔士出庭律师行为准则》规定:在通常情况下,律师对他在法庭辩护中的言论享有豁免权。

德国《律师法》的第1条规定:律师是独立的法律工作者,律师依法执行职务,进行辩护时不受法律追究。

[5]法国《刑法典》第41条规定:不得对律师在法庭上发言或向法院提交的诉讼文书提起诽谤、侮辱或蔑视法庭的诉讼。

美国联邦地方法院认为联合国享有绝对豁免,为联合国工作的专业人员也享有职能豁免。

[6]
2.国际实践。

国际文件方面,《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第16条、第17条规定“各国政府保障律师正当执业的一般原则”,第20条规定“律师正当执业中应享有的合法权益的规范化”。

《非洲关于享有公平审理和法律援助权的原则和指导准则》中第I条也列出了政府对律师执业过程中包括司法豁免等保护内容。

另一方面,职能豁免保护与律师职业的独立性也息息相关。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在其《关于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指南手册》报告中提到:司法公正要求辩护人不受人身攻击、骚扰、贿赂以及其他形式的干涉而工作。

国际刑事法院《律师职业行为准则》第6条要求,律师应正直、独立和自由地进行工作,并不得因外部压力而放弃其独立性、忠诚和自由。

在《法律职业的一般原则》中,国际律师协会认为律师应当被授予独立地位的保护,从而保证其为委托人提供无偏见的建议和代理服务。

在国际司法实践方面,《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第4条确认了法院国际法律人格,并享有为行使其职能和实现其宗旨所必需的法律行为能力。

为充分保证这种人格得到尊重和能力得以实现,《国际刑事法院的特权与豁免协定》第18条第1款明确赋予了包括律师在内等人员以特权与豁免。

作为对国际严重罪行追诉的新模式,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司法理念的发展方向。

尽管国际刑事法院是基于条约而成立的,有别于安理会决议成立的前南刑庭和卢庭,但它们在人权保护、司法正义实现方面有许多共同地方。

国际刑事法院的趋势,或者说其代表的国际发展趋势,应被视为给予国际辩护律师特权与豁免的有力证据。

三、结语
在法律依据上,有关人权保护的法律文件与法庭规约都明确了公平审判权和辩护权的享有。

在国内和国际实践上,许多国家的国内法都有关于针对律师职业特殊保护的规定,一系列国际文件不仅强调了与职能豁免相关的律师职业独立性问题,还明确了国际辩护律师特权与豁免的内容。

综上所述,国际辩护律师的职能豁免保护的给予是有充分理由的。

【参考文献】
[1]肖胜喜.律师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黄楠,张浩.从立法的价值取向探讨律师刑事豁免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0,(18):49.
[3]Stuart Beresford,The Privileges and Immunit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Are They Sufficient for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the Court or Is There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San Diego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Vol.3,2002,p.123.
[4]Virginia Morris & Michael P.Scharf,An Insider's Guide to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A Documentary History and Analysis,Hotei Publishing,1st ed,1995, p.318.
[5]张莉.论律师法庭言论豁免权[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