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地调研分析报告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地调研分析报告

实用文档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调研分析[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笔者设计了此次关于“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和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

本文主要阐述了调查缘由、过程、统计数据和详细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地理教学、兴趣、生活地理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可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重“教”轻“学”、重“传授”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难以为高中地理学习或走向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笔者特设计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找出问题及其原因,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点,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明确实施途径,以便有效地开展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地理的趣味和作用。

课题组编制了“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和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向各位教师进行咨询,通过多次修改,保证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调查采取了问卷对比和抽样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因为要了解学习兴趣、生活经验与教学成效的关系,为方便跟踪调查和记录袋管理,采用记名式答卷。

利用班会课时间,由教导处出面班主任协助派发问卷,并由该生的地理教师不定期、不定点地抽样谈话和记录,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

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东莞市某某中学初中一年级任意三个班学生共173人(包括作为实验班的初一(8)班和对比班的(3)班两个班级)、初二年级任意三个班学生共178人,共收回有效问卷342份。

该校自2000年秋季招生,是一所镇级初级中学,招收的学生以本镇学生为主,有少量外地借读生。

虽为农村中学,但经济发达的某镇重视教育教研,坚持推进课程改革。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的调查与分析《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的调查问卷(一)》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方式、自身生活经验等,了解学生对地理的整体认识与行为。

第二部分选取了初中地理教学中较常见的20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对其的兴趣高低,找出学习兴趣点。

(见附录一)实用文档通过对第一部分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对部分学生某些题目的抽样访谈,如说出地理学科的在工作与生活中具体作用,了解学生课堂关注对象的原因,对某地理内容或有兴趣或无兴趣的原因,生活中地理知识等的来源等,发现初中地理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些特征和问题。

(1)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兴趣,并认为学习地理有必要。

有86%的学生对地理学习还是感兴趣的( 其中很有兴趣的占较有兴趣的占),有49.4%,36.6%92.7%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有必要,而且30%的学生认为地理有用、55.3%的学生认为地理有趣。

56.4%的学生对学校开办地理兴趣小组持赞成态度。

在结果统计中笔者发现很明显的一种情况,即初一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认为有必要学习地理和地理有趣的占比高出初二学生十个百分点左右。

这让笔者深思:为什么学习了初一一年的地理,兴趣反而降低了?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吗?通过后来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初步分析原因如下:本表初次调查时间在9月中旬,这时初一学生新上地理学科,充满着对地理教师、对地理教材的好奇和憧憬,而且刚上过的《与同学们谈地理》、《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等章节地理学科性强,与生活密切相关,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对于初二学生,地理教师和地理学科已不再神秘,又经历了初一的统考,部分学生反映地理内容繁杂难懂,初一下学期的世界区域地理内容又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一些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感觉不出地理的有用,学习只是为了对付考试。

(2)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影响到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83.6%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经验较少和很少,59.6%的学生很少看和不看地理课外书籍或影视地理节目。

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部分来自直接经验,大部分来自传媒和书籍等的间接经验。

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教学内容不熟悉,在课堂上就缺乏共鸣,难以同化和顺应,故接受慢,学习乐趣低。

在第4题的调查中发现,初一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经验少的占比大过初二学生,在初二学生中成绩优秀(初一期末统考80分以上)的学生和成绩差(初一期末统考60分以下)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

笔者分析原因为:初二学生随年龄、阅历、知识等的增长,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高于初一学生;好成绩的学生博闻强记,双基掌握牢,自信,自我感觉生活经验较丰富。

排除差成绩学生的无效答卷后,笔者发现有些差生只是懒于识记,不擅长考试,但动手能力强,爱看杂书,懂得的生活常识却不少。

学生阅读的课外地理书籍极为有限,只有16.4%的学生写出两种以上(包括两实用文档种)的地理课外书。

列在前面的课外书依次有:《读者》、《意林》、《山海经》、《世界未解之谜》、《奥秘》等。

(3)客观上,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更关注学习内容和地理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较少。

因第五题题目设计模糊,部分学生进行了多项选择,致使统计数据无法准确体现学生的思想。

通过抽样访谈发现学习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就是教师本身,正应和了“亲其师信其教”的古语。

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关注少,让笔者很有些疑惑,后来通过进一步关于教师教法的调查(第6题)分析及访谈得知,许多学生把教学方法、手段归附于地理教师,即认为关注教师也就是关注其教学教法,所以只选择了B答案,又以为一定要选择一项作为不关注的内容,就把剩下的C选项填入了不关注的空括号。

还因为一些教师教法单一,手段简单枯燥,长期下来,学生没法去关注教法。

其中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更关注学习内容而忽略教师本身,分析原因可能是初二学生更为理性,有了自己较为固定的喜好,受外界影响小了。

(4)主观上,绝大部分(91.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法很大或较大地影响到学习地理的兴趣。

这似乎与上题的调查结果相矛盾。

但仔细分析,上题是基于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现象,即现实中你关注或不关注什么;而第6题调查的是学生的主观认识与愿望,即你觉得教师教法与地理学习兴趣的关系如何。

这从侧面体现了我们的教学与学生想要的教学是有出入的,我们的教学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5)除去67%的学生没有回答第十题外,其他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建议集中在地理教师和教学教法方面。

如提议老师上课要幽默,要补充有趣的内容,要多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旅游、看光碟等。

在对第二部分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时,为了方便对比,我们按答案所反映的兴趣与水平的高低,分别赋予A答案很有兴趣3分,B答案较有兴趣2分,C答案兴趣不大1分,D答案毫无兴趣0分,再用选该答案的人数乘以赋予分值,累计相加得出该题的总分值,最后按总分值从高到低排名,分值越高说明兴趣越高。

统计数据如下: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的调查结果实用文档实用文档16、上网收集地理知识72 136 92 42 16)份有效答卷。

分值=A*3+B*2+C*1 (注:共342从上表数据和访谈结果初步得出,学生对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兴趣存在如下特点:如排名第一位的“关于地理的奇闻1)喜欢稀奇有趣的、神秘难解的内容。

(趣事”,排名第三的“各地区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

排名第四位的“宇宙天体及其形成、运动等天文知识”。

这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关。

如排名第二的“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预防、2)喜欢对生存有用的内容。

(观测”。

分析原因为现在关于各种灾难的媒体报道越来越多,人们意识到灾害教育应从小抓起,学生也越来越重视,希望学习这些知识对以后生存有帮助。

,生活中的内容。

如排名第七位的“生活中的气象知识”(3)喜欢身边熟悉的、排名第八位的“自己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喜欢中国地理多过喜欢世界地理。

因为熟悉的、生活中的知识易引起学生关注和共鸣,容易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也容易在其上建构新知识体系。

(排名第五),如更喜欢“野外考察、参观”4()喜欢轻松的课外实践活动。

“上网收集地、在初中生心目中这等同于出去游玩;不太喜欢“社会调查、访问”理知识”、“自己动手做地理模型或仪器”,因为这些内容任务性太强,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弱,易产生压力。

如“各种地图的辨读、绘制”、5)对笼统、抽象的技能性内容不太感兴趣。

(对历史和未来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变化及其成因、“各种地理现象的原理分析”、“策”等内容。

因为这些内容以抽象思维为主,逻辑性强,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全如“与地理有关的社会热点”、6()对社会问题不太关注,人文关怀少。

实用文档球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我国能源的使用和现状”等内容得分较低。

这反映出目前教育的功利性,学生普遍缺乏对社会的关注与参与意识,缺少学习为社会谋福利的思想。

二、初中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与分析《初中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问卷(二)》:选取了常见的代表生活中的地理六个方面内容,试图掌握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状况,找出生活经验与教学的关系。

问卷中每个项目的后面都有A、B、C、D三或四个备择答案,要求被试必须从中选择一个与自己想法和做法最接近的答案。

为方便追踪调查,仍采用记名式答卷。

(见附录二)在数据统计时,为了方便了解学生生活经验掌握的程度,分别赋予A答案3分,B答案2分,C答案1分,D答案0分,再用选该答案的人数乘以赋予分值,累计相加得出该题的总分值,最后按总分值从高到低排名,分值越高说明学生掌握得越好。

为了测试答卷的有效性,也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问卷后笔者单独与部分学生交谈,如要求学生具体说出知道的野外辩方向的办法,说出调查我校一次性木筷的使用现状的方法,说说知道哪些风水学的内容和从哪里知道的,等等。

具体的调查结果请见下表:初中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结果实用文档6.5 主动制止破坏现象否164 145 33 815 3)342(注:共份有效答卷。

分值=A*3+B*2+C*1从上表数据和访谈结果初步得出,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存在如下特点:,54.1%)1()环保教育开展得最好。

有半数左右的学生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的学生在日常生的学生会热心参加环保活动53.8%,51.5%并乐意为环保付诸行动(的学生会主动制止有损于环境的现象)。

也还有半数48%活中,会注意节水节电,实用文档的学生环保意识不强,如喜欢图方便省事,使用一次性用品、乱扔垃圾、不会随手关水关电等。

其中初二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不及初一学生好。

在访谈中还发现许多学生有较强的从众心理:虽然知道要环保,也想一水多用、随手关灯等,甚至有些学生有这样做的习惯,但如果周围的同学都不注意环保,毫无节约意识,甚至开玩笑、讲风凉话,那么时间一长,这些有好习惯的学生不免懈气了,认为环保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也懒得去折腾了。

当然也有近朱者赤的,被同化变环保的,但总体上是从善如流,从恶如崩的。

这基本上可以解释为什么住校一年后的初二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反而不如初一新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