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解读(xxxx).doc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解读(xxxx).doc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解读
2007年12月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
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的发表是改革开放以来,继1995、1997年发布《中国能源》(白
皮书)后,中国政府从国家层面宣传既定能源战略、方针、政策,
提高国际认知度和透明度的又一个重要文件。
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
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
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等政策措施。
白皮书确定了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将坚持节约优先、立足
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
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
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需求立足国内
近年来,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海外抢油”
的论调出现在一些西方媒体上,对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形成了
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白皮书发布后发改委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指出,正
面介绍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积极引导国际舆论,驳斥“中国能
源威胁论”,是十分必要的。他说:“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
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任何时候,中国都将会一
如既往地担当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的积极角色。”
目前,尽管中国能源消费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能源消
费水平还很低,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4,石油人均消费水
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该发改委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
所需能源主要靠国内资源解决,中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
以上,并未对国际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从长远来看,中国化石能
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节能潜力也很大,随着能源技术进步
和创新,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方面我们还会作出更大贡献。他
说:“任何诋毁中国经济发展成绩的言论,歪曲中国能源发展政
策的论调,都是不符合发展潮流的,都是有害于国际市场安全与
稳定的。”
因此,未来的能源供应,立足国内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基
本方针。

据透露,中国长期以来的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远高于多数发达国家,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本国的能源资源。
同时,为了提高能源国内供给能力,中国将重点建设能源基地建
设、能源储运、石油替代、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和新农村能源五大
能源工程。
在立足国内,提高能源国内供给能力的同时,“节约优先”也
被放在了中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首要位置。白皮书以整整一个章节
的篇幅论述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其中提到,推进能源节约是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中国坚持政府为主导、市
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全面推进能源节
约。
上述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所谓“节约优先”就是把资源节约作
为基本国策。

白皮书提出,中国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能源开
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
构,鼓励节能技术研发,普及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完
善节能法规和标准,不断提高能源效率。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此次白皮书还指出,改善发展环境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内在要
求。中国将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步推进能
源体制改革,促进能源事业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能源领域一直实行国家垄断、定价的机
制。这种模式一方面保证了国内能源市场的平稳、健康的发展,
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的能源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另一方
面,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逐渐扩大、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
飙升,国内能源供应紧张、价格严重倒挂现象不断出现,使得国
内能源企业生产积极性受挫,国内相继出现煤荒、油荒、气荒的
现象,并一度蔓延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此背景下,市场还曾传
出相关能源企业“逼宫”发改委打破现有机制,实行联动机制的消
息。
因此,白皮书提出除了加强能源领域的立法之外,中国还
将加强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决策机制,逐步完善石油、天然
气定价机制,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
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其中,在价格机制改革方面,白皮书
表示,中国政府在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各
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建
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
机制。深化煤炭价格改革,全面实现市场化。推进电价改革,逐
步做到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由政府
监管。逐步完善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及时反映国际市场价格
变化和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布的《能源法》草案中也提出,中
国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将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实行市场调节与政府
调控相结合。
有关专家表示,能源价格市场化是能源市场改革的方向,
未来改革的脚步将进一步加快。

根据白皮书的规划,我国能源体制建设上将重点从完善应急
体系、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机制改
革几个方面进行,从而提高能源市场化程度,完善能源宏观调控
体系,不断改善能源发展环境。
加快能源立法
白皮书指出,完善能源法律制度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将进一步加强能源立法。

白皮书指出,完善能源法律制度,为增加能源供应、规范能
源市场、优化能源结构、维护能源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是中国能
源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了解。目前《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已经
颁布实施,配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已
经公布;《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及《建筑节能条例》正在抓紧制订;《矿产资源法》、《煤炭法》
和《电力法》正在抓紧修订。同时,也正在积极着手研究石油天
然气、原油市场和原子能等能源领域的立法。
发改委该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能源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立法
步伐明显加快。

拓宽能源投资渠道
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能源发展方面与世界联系日
益紧密。我国未来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
多种经济成分进入能源领域,积极推动能源市场化改革,而加强
国际合作、拓宽进入能源领域渠道将成为未来我国发展能源的重
要措施。
白皮书指出,中国将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在今后相当长
一段时间内,国际能源贸易仍将是中国利用国外能源的主要方
式。中国将积极扩大国际能源贸易,促进国际能源市场的优势互
补,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发改委提出,能源
合作是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世界各
国各地区间能源资源、技术、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改变原油现货贸易比重过大的状况,
鼓励与国外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促进贸易渠道多元化;鼓励
外商投资和经营电站等能源设施,鼓励外商投资电力、煤气的生
产和供应;鼓励投资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煤炭洁净
燃烧发电、热电联产、发电为主的水电、中方控股的核电,以及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等电站的建设与经营;鼓励投资煤炭管
道运输设施的建设与经营。
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参与境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我
国拓宽能源投资的方式之一。
白皮书称,未来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能源领域,积极推动能源市场化改革。

在之前公布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能源领域
实行多元化投资产权制度。这对于我国民企进入能源领域将提供
机会。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
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
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
系,白皮书正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我国发展现代能源产业,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明确了发展战略和目标,提
供了政策保障和法律支持。
因此,白皮书中提出的未来我国能源领域的发展目标以及
战略、措施,不仅指明了我国能源领域的发展的方向,也将对世
界能源领域的供给和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