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七版) 第六章 国际联系(开放经济体IS-LM模型) 孙文莉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3/31/2013 1 第六章 国际联系(开放经济体IS-LM模型)1 (12) 本次课程框架: 总结上次内容(包括前一阶段,IS-LM模型封闭经济条件下的总结) 重点突出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上
本次课内容——开放经济体下的IS-LM模型政策执行效果 首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和概念。如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资本账户,汇率,实际汇率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推导 开放条件下的对外收支平衡BP曲线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a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b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浮动汇率与资本完全流动性 a 财政扩张——国外收入增加;国内政府采购增加;(与固定汇率情况比较) b 货币扩张(与固定汇率情况相比较) 以邻为壑政策与竞争性贬值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模型总结(数学推导) 本次课小结
一、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和概念 如: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经常账户记录商品与服务贸易(运费,旅游收支和净投资收入)以及转移支付(汇款和捐赠)。因此,贸易余额加上服务贸易和净转移则得经常账户余额。资本账户则包括对外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FDI)。国际收支盈余等于经常账户盈余加上净资本流入。
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R表示以相同货币计量的外国价格与本国价格的比率。它测定国际贸易中一国商品的竞争力。
peRpf
e为名义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本币/外币)。
1参见《宏观经济学》中文七版261页。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七版) 第六章 国际联系(开放经济体IS-LM模型) 孙文莉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3/31/2013 2 实际汇率R可以理解为同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R(实际汇率)上升,表示外国商品趋向于比本国商品更昂贵,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本国商品竞争力增强;R下降,表示外国商品趋向于比本国商品更便宜。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本国商品竞争力减弱。可见,R值的大小,是与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紧密联系的。
注:本章第一、二节的内容为选读材料,可作为参考信息。 (有关购买力平价2的有关知识不必作为重点掌握) 购买力平价(PPP)定的是名义汇率的基准值,实际汇率是没有单位的。
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3
二、开放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推导)(参考12.3节4)
IS曲线变形: vRYNXiYADYRYMRXiYADYRYNXiYADYRYMRXiYADNXiYADYmYxmmxYxYYffff112121),(),(),,(),(),(),(),(),( biYtcvRXNYmYxAfernal11int)1()(
YbbAiG1
其中,实际汇率 PeRPf/ e为名义汇率, 采用直接标价法(本币/外币); mtcG1)1(11
GG
;
2 如果实际汇率R刚好等于1,说明各国货币处于购买力平价水平(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
实际汇率R大于1,意味着国外商品比本国商品昂贵,国内商品竞争力增强。从长期来看,实际汇率将会在市场力量(国际贸易)作用下,趋向购买力平价水平,但是其过程可能缓慢(甚至不能完全达到)。主要原因包括:非同质商品,国家间商品物价篮子不一样,贸易存在障碍(如交易成本),非贸易品的存在等等。有数据表明,需要四年左右时间才能使背离PPP的距离缩小一半。因此,购买力平价只是决定长期汇率水平的一个因素,单独依据购买力平价确定一国货币汇率的长期趋势是不足够的。除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可以作为确定一国汇率长期水平的依据,还有利率平价理论作为确定短期汇率变动的依据,即
eeieif1。
3 绝对购买力平价假说内容是,如果令A国的价格指数为pA,B国的价格指数为pB,且A国货币对B
国货币的名义汇率为e, 则ppBAe。相对购买力平价假说内容是,A国通货膨胀率等于A国货币贬值率加上B国通货膨胀率,即:ppBAe
。
4 仅仅是参考,书上讲得不够详细。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七版) 第六章 国际联系(开放经济体IS-LM模型) 孙文莉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3/31/2013 3 0,0,0,02121mmxx vRXNAYxAfernal1int
;
结论:本币实际贬值(R增大),会增加对国内商品需求,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国外收入增加(Yf增大),会增加净出口,导致对国内商品需求增加,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考虑两部门(私人投资乘数c11代替)、三部门)1(11tc、四部门经济体乘数mtc1)1(11
大小的比较,有何规律?
联系“回弹效应”概念:即相互依存。当本国的政策变化时,既影响其他国家,也反过来影响我们自己的经济。比如,当增加政府支出时,本国收入增加了,同时会提高进口数量;而国外由于出口增加的乘数带动经济增长,国外收入也会相应提高,从而会增加本国商品出口,引起国内收入进一步放大。正反馈的道理。从开放经济的角度考虑,一国扩张内需的政策,实际上对外具有一轮又一轮的波及效应,会带动与之有贸易联系的周围国家的扩张,并回馈到本国作进一步的分享。
评贸易保护主义“买美国货”法案 背景: 1875年通过了第一个买美国货条款,这个条款主要是军事采购的条款。 1933年签署了买美国货法。1933年的买美国货法壁垒并不是特别高,只针对联邦财政开支。而且价格壁垒也有限,如果是国外的货品价格比美国货便宜6%-12%的话还是可以购买外国货。还有原产地增值标准比较松,在当地增值50%以上就可以说是美国货了。 在这之后美国通过了一系列的其他的条款,包括国防部的一系列规定,还有包括在运输方面的货运优惠法,在这个里面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的优先购买美国货的条款。但是这些条款比1933年买美国货法的要求就高了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运输部的两个条款,一个是公共交通系统买美国货的要求,这里面把原产地的增值要求提高到了100%。 另外一个很典型的条款是对高速公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基本上是联邦拨款,但是是由州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承建的。这里面主要是针对钢铁,对钢铁也是要求在高速公路建设当中,必须100%的使用美国钢铁,而且这个钢铁必须是100%的原产地要求。 新版的买美国货条款,2009年的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当中,165节里面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次救济法案当中,要求联邦拨款中,公共的建筑和公共的项目,都必须要买美国货。这里面提供了三个豁免,一个是公共利益的豁免,如果是国内供应不足可以豁免。第三个豁免就是不合理价格豁免。就是说国外的货物要便宜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进来。它里面引用了高速公路条款里面的要求,就是使整个项目的成本低25%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七版) 第六章 国际联系(开放经济体IS-LM模型) 孙文莉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3/31/2013 4 才可以买进口货。而这么高的壁垒实际上是难以突破的。 评述: 联系开放经济体和封闭经济体的乘数大小比较。
三、开放条件下的对外收支平衡BP曲线(参考12.4节)
国际收支盈余 )(),,(iYffiCFRYNXBP 说明: 该公式是对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作一番假设后得出的。经常帐户只考虑贸易项,而资本账户只考虑与利率敏感的证券投资。
假定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即使是利率最轻微的变动,也足以使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所以只有当 ifi时,国际收支 BP=0, 即处于平衡状态。
(教材p273图12-4显示内外部均衡的目标之间的冲突。隐含结论:为了同时实现外部和内部均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必须同时使用。这一观点可以先不必深究,在AS-AD模型开放经济体那一章讲解更为合适些, 但可以点出内外平衡是存在冲突的)
四、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参考12.5节) 结论(1)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固定汇率下,中央银行无法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七版) 第六章 国际联系(开放经济体IS-LM模型) 孙文莉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3/31/2013 5 a给出机理讨论。(非冲销或非封存假定下的央行操作) b引申讨论在资本非完全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力问题。 c实例讨论1:结合固定汇率制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加以探讨。
在资本账户管制、爬行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确实有限5。再谈谈资本管制。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表现部分得益于资本账户的管制。这可以作为延缓资本流动制度改革的一个理由。但是,根据相关研究,境外和境内资本可以采取各种渠道规避管制,从而带来很多隐性的问题。比如,贸易统计、国际收支统计的失真导致的问题隐瞒,直至政府决策的失误。所以,在资本管制方面,中国在采取渐进放松的策略逐步加强资本流动性。 关于钉住美元汇率制,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至2005年(人民币汇改前)期间,该制度对中国造成的压力主要包括: 通货膨胀压力;(背景:长期持续的贸易顺差和FDI,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使得大量投机资本进入) 为抵制外部冲击,抑制由外引起的通胀,采用冲销政策。其负面效果是导致国内信贷的被迫压缩(由此看出国内货币政策被外部压力左右,缺乏独立性);长期看冲销的能力问题; 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资本账户的逐步放开。
d实例讨论2:“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称为“不可能三角”(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目标冲突问题——德国统一与外部问题6。它主
5 吴晓灵行长曾经讲过,固定汇率安排使得人民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常常捉襟见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
主动实施货币政策。遵守固定汇率的承诺愈发成为人民银行的一大包袱。 6 1992年,英镑在遭受投机之后,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这一事件的背景是: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通过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