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卷第18期2011年9月
人民长江YangtzeRiverVol.42,No.18Sep.,2011
收稿日期:2011-07-30作者简介:雷静,女,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规划工作。E-mail:leijing@cjwsjy.com.cn
文章编号:1001-4179(2011)18-0015-03未来20年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分析
雷静,肖昌虎,张琳(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摘要:未来20a,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将迅速发展,其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意义重大。阐述了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形势,根据长江流域内不同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不同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思路。从跨流域水量配置、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配置、主要用水行业水量配置、供水水源配置、城乡及区域水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未来20a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关键词:水资源配置;水资源格局;跨流域调水;长江流域中图法分类号:TV211文献标志码:A
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长江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需要以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环境、维系生态平衡为根本出发点,以保障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重点,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要求相适应的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促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1长江流域水资源形势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95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5%,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9856亿m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827.1亿m3。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沛的地区之一,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流域内河川径流与降水量分布一致,60%~80%集中在汛期,且上游比下游、北岸比南岸集中程度更高。长江流域现有工程调蓄能力不足,水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遇枯水年份或连续干旱年份,局部地区供、用水矛盾突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腹地、滇中高原、黔中、湘南湘中、赣南、唐白河、鄂北岗地等地区。长江干流总体水质尚好,但城市江段岸边水域水质较差,支流部分河段(特别是一些重要城镇的河段)水质污染严重,部分水库、湖泊存在向富营养转化的趋势。
2未来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配置要求
长江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最富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长江流域总体上将是我国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流域内将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未来20a将是长江流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高的速度,社会发展将达到全新的水平,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20年,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需水量为2296亿m3,比基准年需水量增加188亿m3;到2030年长江流
域多年平均需水量为2351亿m3,比基准年需水量增
加243亿m3。此外长江流域还是全国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水源地,担负着向其他流域片和其他地区调水的人民长江2011年任务。3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思路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是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较丰的优势,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状况。根据长江流域内不同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水资源配置时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向和措施:长江上游地区开发与保护措施相结合,重点解决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中游地区兴利除害并重,综合治理水环境,保障供水安全;下游地区节水治污优先,注重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长江流域还担负着向其他流域片和其他地区调水的任务,因此,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必须考虑外调水量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和布局,要充分考虑三峡工程、金沙江梯级水库、主要支流控制性水利枢纽特别是南水北调等大型水资源调配工程建成后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影响。充分利用三峡水库巨大的水资源调节功能,协调好沿江取水、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调度以及长江入海流量的关系,保障水库下游经济社会、生态用水安全,保障流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为全国范围内水资源配置提供必要的水源,促进全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未来20年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4.1跨流域水量配置长江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地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黄淮海平原及胶东地区相邻,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在经济技术条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兴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3条调水线路,建立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逐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中国大水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形成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协调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现状条件下,长江流域调(引)出水量为90.4亿m3,约占全国跨一级区调水量的46%。随着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以及滇中、黔中等调水工程的实施,到2020年,长江流域规划年均调出水量约276.9亿m3,从钱塘江、珠江、西南诸河年均调入水量约18.3亿m3,主要解决太湖水系以及长江上游局部缺水地区的
需求。至2030年,长江流域规划年均调出水量为452.5亿m3,占全国跨一级区调出水量的78%;年均
调入水量仍维持18.3亿m3。4.2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配置
到2020年,长江流域共配置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量2283亿m3,折算成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为1262亿
m3,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44.6%,消耗量与调出水量
之和占水资源总量的15%;到2030年,长江流域共配置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量2348亿m3,折算成对水资
源的消耗量为1315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
46.5%,消耗量与调出水量之和占水资源总量的
18%。扣除河道外配置水量的消耗量和跨流域调出水
量后,2020年和2030年长江流域配置给自然生态系统用水量及难以利用的洪水总水量分别为8408亿m3
和8169亿m3,大于7029亿m3的河道内生态环境总需水量。该配置方案可基本保障未来20a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水资源的要求。4.3主要用水行业水量配置
到2020年,在配置的长江流域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量中,生活、工业、农业和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量分别为307亿,726亿,1215亿m3和35亿m3,占总配置
水量的比例分别为13.4%,31.8%,53.3%和1.5%。到2030年,在配置的长江流域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量中,生活、工业、农业和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量分别为358亿,759亿,1191亿m3和40亿m3,占总配置水量
的比例分别为15.2%,32.3%,50.8%和1.7%。相比2020年,到2030年,生活、工业、河道外生态供水量年
均分别增长2.2%,1.0%,2.8%,农业供水量年均减少0.14%。4.4供水水源配置
到2020年,在长江流域2283亿m3河道外总配置水量中,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源、跨流域调入的配置水量分别为2159亿,87亿,29亿m3和8亿m3,占总配置水量的比例分别为94.6%,3.8%,1.3%
和0.4%。到2030年,在长江流域2348亿m3河道外总配置水量中,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源、跨流域调入的配置水量分别为2213亿,87亿,40亿m3和8亿m3,占总配置水量的比例分别为94.3%,3.7%,
1.7%和0.3%。与基准年相比,2030年总供水量增加
327亿m3,其中地表水增加303亿m3,地下水减少9
亿m3,其他水源增加34亿m3,供水以地表水为主,地
61第18期雷静,等:未来20年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分析下水实现采补平衡。为保证地表水供水量的增长,应加快水源工程建设,特别是大中型蓄水、引水工程的建设。4.5城乡及区域水资源配置到2020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配置的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量分别为590亿,1068亿,625亿m3,分别占长江流域河道外经济社会总配置水量的25.8%,46.8%和27.4%。到2030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配置的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量分别为630亿,1083亿,636亿m3,分别占长江流域河道外经济社会总配置水量的26.8%,46.1%和27.1%。这与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以及区域产业布局基本适应,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促进和保障城镇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实现,2020年和2030年长江流域城镇地区配置的河道外用水量(包括工业、城镇生活和城镇生态环境)分别为972亿m3和1064亿m3。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为保障农村生活生产用水和粮食安全的用水要求,2020年和2030年长江流域农村地区配置河道外用水量分别为1311亿m3和1284亿m3。长江流域城乡用水结构由现状的37.1∶62.9调整为2020年的42.6∶57.4,2030年进一步调整为45.3∶54.7。
5结语
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将得到进一步的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利用水平将逐步提高,这对于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城乡饮水安全、城镇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程度,降低特殊干旱情况下的供水风险,保护或改善河湖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到2030年,长江流域水资源供需基本达到平衡,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协调程度进一步得到改善,逐步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编辑:郑毅)
AnalysisofwaterresourcesallocationofYangtzeRiverBasininnext20yearsLEIJing,XIAOChanghu,ZHANGLin(PlanningandDesignDepartment,ChangjiangInstituteofSurvey,Planning,DesignandResearch,Wuhan430010,China)Abstract:ItisimportanttoallocatethewaterresourcesinYangtzeRiverBasinreasonablyasthedemandwillincreasewiththerapideconomicdevelopmentinthenext20years.ThewaterresourceconditioninYangtzeRiverBasinispresented.Thealloca-tionconceptofwaterresourcesinYangtzeRiverBasinisstudiedaccordingtothefeaturesofwaterresourcesanditsutilizationindifferentareas,theexposedproblemsintheprocessandthedemandfor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hewaterresourcesallocationschemeinYangtzeRiverBasininfuture20yearsisproposedfromtheaspectsofwaterallocationoftrans-basin,waterallocationbetweeneconomic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demand,waterallocationofmainwaterconsumptionindustry,alloca-tionofwatersupply,andwaterallocationofurbanandruralregion.Keywords:waterresourcesallocation;waterresourcescondition;trans-basinwatertransfer;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YangtzeRiverBa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