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

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

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预防护理
放射性黏膜炎又称放射性口炎,是因放射线电离辐射引起的口腔黏膜损伤,本病临床上主要见于头颈部恶性肿瘤使用放射线治疗的患者,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亦有杀伤作用,导致口腔黏膜充血、糜烂、溃疡。

放射线破坏涎腺,可导致口干。

口腔局部抵抗力下降,菌群失调,易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

根据病情和病程不同,分为急性损害和慢性损害。

以对症治疗为主,预防很重要。

放射性黏膜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放射性黏膜炎
一般在10Gy剂量照射后有黏膜发红、水肿;20Gy照射后黏膜充血更加明显,并有黄白色假膜覆盖,易出血,触痛剧烈;30Gy照射后黏膜浮肿减退,而被覆假膜更加明显,有灼热疼痛感;50~70Gy及以上剂量照射后,有舌乳头萎缩,涎腺萎缩,口腔干燥,黏膜疼痛,味觉障碍,舌灼痛,这些症状常常不可逆转。

软腭、口唇、颊黏膜对放射线比较敏感,故反应较重,常常在口炎基础上并发溃疡。

舌背和硬腭黏膜损害较轻,较少出现溃疡。

全身症状包括乏力、头昏、恶心、失眠。

常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牙龈出血、鼻出血、咯血,白细胞减少引起继发感染和出血坏死性口腔溃疡。

放射性黏膜炎慢性放射性黏膜炎
慢性放射性黏膜炎以涎腺萎缩口腔干燥为主要症状。

舌背因舌乳头萎缩而光滑发红,可有味觉异常。

有的病例可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在舌背出现白色雪花状斑块,或并发牙龈出血、牙周炎等口腔病症。

患者有食欲缺乏、疲倦、头痛、记忆力下降、失眠等全身症状。

皮肤常有干燥、脱发、色素沉着和出血点等变化。

放射性黏膜炎的预防1.对口腔肿瘤必须放疗的患者应严格掌握辐射剂量。

在放疗期间要密切注意口腔黏膜变化情况。

及时采取对症措施。

2.放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防护规定,缩短辐射时间,增加工作间距,合理使用屏蔽衣等防护用品。

放射场所应严格按照防护标准进行装修。

3.透视下整复骨折、取异物、示教等其他可能超时间接受放射线辐射的特殊场合应尽可能缩短时间。

4.儿童、孕妇应尽量避免透视和摄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