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育专业介绍

体育教育专业介绍

体育教育专业介绍【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1、专业的历史沿革南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创建于2002年9月,它依托原南昌大学体育教学部雄厚的师资力量、南昌大学充裕、完备的运动设施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建设发展起来的,现有学生231人。

(一)、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体育系制定了“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规划的基本思想是:基本稳定,适度增长,控制规模,确保质量;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具有较强专业竞争力的体育复合型人才;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1、实施人才工程建设,提高体育师资队伍水平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适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需要,富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

努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力争使体育教育专业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70%左右。

重点培养5名左右45岁以下,2—3名35岁以下,有明显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重点引进1—2名在国内享有声誉的体育学科建设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重点选聘3—5名国内外体育人才来兼职。

⑴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

⑵制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方案或措施,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全面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素质。

⑶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结构。

通过采取引进、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措施,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通过重点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尽快形成学科梯队,优化骨干体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

⑷积极争取学校的大力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

本着“不图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实用观念,制定体育系兼职教授聘任办法。

2、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教学条件⑴主动抓住南昌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根据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制定新校区室内外体育场馆、器材的规划。

在现有场馆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多功能的综合训练馆。

⑵与学校相关学科共建好“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多媒体微机实验室”。

⑶建设好先进水平的“体质健康监测实验中心”、“运动保健康复中心”、“多媒体现代科学技术报告厅”等满足专业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实验中心。

⑷制定体育场馆设施、运动器材和实验中心的管理制度,提高各项设施使用率和利用率。

3、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加强教学管理。

⑴成立体育教育专业教研室,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正的优秀青年教师从事专业管理工作。

⑵制定严格、规范、明确的内部管理岗位工作职责,明确管理权限;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⑶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地实施管理,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完善考试工作管理,严格考试纪律。

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⑴建设好实习基地,根据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建设起点较高的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2007年在省内外建设5~6个实习基地,2010年在省内外建设8~10个实习基地。

⑵创造条件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实践工作活动,使每位学生每年能参加1~2次体育实践工作。

5、加强体育科研工作,增强体育科研实力,加大体育科研管理力度,提高体育科研水平。

⑴强化体育科研意识,加强体育科研管理,制定体育科研激励政策。

⑵加强和完善图书资料建设,加大投入扩大资料信息来源,为全体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⑶扶持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规划课题和省部级研究课题的立项工作。

⑷积极组织和鼓励跨系、跨学科、校内外协作,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充分发挥体育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优势,产生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⑸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展信息渠道,提供学习交流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科研工作。

2、专业依托学科的情况体育教育专业积极推进课程与学科建设,2003年《篮球》课程被列为校级优质课程,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正申报省级优质课程;2005年获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将于2007年正式招生。

主动抓住南昌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根据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制定新校区室内外体育场馆、器材的规划。

在现有场馆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多功能的综合训练馆;并与学校相关学科共建好“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多媒体微机实验室”;建设好先进水平的“体质健康监测实验中心”、“运动保健康复中心”、“多媒体现代科学技术报告厅”等满足专业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实验中心。

3、专业优势和特色原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一般由师范院校开设。

当前,由于体育现象的复杂化和体育现象的扩大化,以及体育的生活化、普遍化、科学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使得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机构发生了变化,许多综合性大学创办了体育教育专业,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合社会的需要,课程的设置上揉进了许多社会体育的内容。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能充分适应社会的需求,既能在大中小学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又能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活动组织和管理工作,又能在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南昌大学文、理、工、医兼收并蓄的学科优势是体育教育专业生长与发展的肥沃土壤。

体育教育专业秉承南昌大学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淡化专业、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体育教育专业能体现出两方面的特色。

(1)发挥我校学科齐全、公共基础教学质量高的优势,培养文化素质高,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体育人才。

(2)依托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点的建设,搞好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的进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基础理论知识扎实。

如:02级46位学生,学位英语通过率达90%以上、1人考取研究生、3人报考公务员,考分上线。

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专业技能与适应社会能力强。

以70余位教师及高水平运动队教练为背景的体育专业术科教学水平高,培养的学生体育术科水平高;学生参与体育实践工作机会多,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强,使得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得到了增强。

4、办学条件4、1师资情况(一)、整体情况介绍现有专任教师有3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讲师12人,助教4人;骨干教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9人,在职读硕士学位的9人;具有讲师或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主讲教师比例为97.1%;所有专任教师,均非本校毕业。

1、加强体育专业教研室的建设,确保专业建设的组织保障把体育专业教研室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使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的实施有坚强的组织保证;专业教研室由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2、整合资源,引进人才在全系70余位教师中,挑选出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本专业课程的教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由师资力量雄厚生命与科学学院承担教学任务;聘任北京体育大学易剑东教授为我校兼职教授。

近年来从上海体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知名大学引进硕士6人,师资年龄、专业结构更趋于合理。

表一师资队伍职称构成(二)、主讲教师基本情况简介体育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特点,课程分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术科课二部分,理论课程主要是由具有硕士学位的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术科课是由专业性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4、2图书资料情况拥有体育专业图书6731册,院图书资料室面积为40平方米,拥有体育专业期刊50余种,院资料室配有电子检索设施检索学校相关图书数据库,供学生使用,体育系自有2处4套供教师使用的电子检索设施。

专业资料能满足教学需要。

4、3实验室及设备情况制定新校区室内外体育场馆、器材的规划,在现有场馆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多功能的综合训练馆;并与学校相关学科共建好“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多媒体微机实验室”;建设好先进水平的“体质健康监测实验中心”、“运动保健康复中心”、“多媒体现代科学技术报告厅”等满足专业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实验中心。

本专业运动场地(含场馆)齐全,目前有标准田径场3个、标准室内综合体育馆1个、标准武术房、标准健身房、标准健美操房、标准游泳池各一个、乒乓球房10个、标准网球场9个。

现有单价800元以上的运动训练与测试设备价值达230余万元,近期已购置500余万元的设备(正在陆续到位),建设国内一流的运动训练与实验中心,基础设施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在运动训练与实验中心建成之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均由我校食品与生命科学学院承担,目前我系还没有实验室。

4、4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为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空间,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2004年在我校举办了“步步高全国男子排球比赛”和“第七届江西省运动会排球比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与了竞赛的组织、裁判、接待等各项工作,使他们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为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在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科技技术师范学院和江西师大附中等7所大、中学校建立了实习基地,并挂牌。

为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与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⑴建设好实习基地,根据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建设起点较高的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2007年在省内外建设7~8个实习基地,2010年在省内外建设8~10个实习基地。

⑵创造条件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实践工作活动,使每位学生每年能参加1~2次体育实践工作。

5、人才培养成果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省内外的各项大赛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31人次获得获省级和省级以上比赛的好成绩。

在2006届体育教育专业的46人毕业生中,有2人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并且就业状况良好,有32人次已经被用人单位接收,就业率达到78%。

6、专业教师的科研及教学研究成果鼓励广大教师申报教改课题、撰写教改科研论文,把教师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体会进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导我们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系以学分制改革为核心,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发表科研论文77篇,完成及在研教学改革科研项目有:省级国家级课题子课题2项,省级课题7项,校级课题2项。

近三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主要取得以下几点成绩:⏹发表论文77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30余篇⏹专著10部⏹参加教材编写7部⏹承担校级、省级以上课题17项⏹教师中多人曾获得“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一人获得”江西优秀青年学者”称号⏹<篮球>教学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6人为国家级裁判员,21人为国家一级裁判员7、1学生、家长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评价体育教育专业的领导与教师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非常重视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曾多次举行专业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座谈会,就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及利用等方面问题,听取学生及家长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