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6章 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6章 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白云石和白云岩的成因长期以来是一个未解之谜,被称之为“白云 岩问题”。随着微生物白云石化作用模式的提出,似乎又从另一个 思路向人们展示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白云石化作用广泛发育在同大气圈和海 洋的低含氧量时期,而低含氧量促进厌 氧微生物(包括硫酸盐还原细菌)群落 的活动,从而导致海相碳酸盐的广泛白 云石化。
第五节 白云石化作用的模式
碳酸盐沉积物的白云石化作用模式包括 蒸发白云石化、渗流-回流白云石化等几个典 型模式。 一、蒸发白云石化作用 在现代蒸发环境中广泛分布大量的白云 岩,这种类型的白云石化作用其Mg2+主要来 自于海水,海水主要在风暴及特大潮汐流向 极浅的蒸发环境中提供。白云石是由文石交 代而成,其反应式为:
Mg 2CaCO3 CaMg(CO3 )2 Ca
2
2
二、渗流-回流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该模式包括两方面,一是泻湖水及潮 坪孔隙水通过蒸发作用而形成白云石化流 体,二是这种白云石化流体向下进入下伏 的碳酸盐沉积物中产生白云石化。渗流-回 流白云石化作用模式的基本过程是:由蒸 发作用及膏盐沉淀作用产生富镁流体,这 种白云石流体的密度大于下伏碳酸盐沉积 物中的孔隙水,从而使之向下渗透而进入 下伏碳酸盐地层中。
Land认为白云石化作用时发生在淡水和海水的 混合带(下图),而且淡水的积蓄注入还导致了白 云石化以后的方解石沉淀作用.
四、埋藏白云石化作用 该模式的主要机制是盆地泥岩受到压 实产生富Mg2+液体,这种富镁离子液 体进入相邻的陆架边缘等碳酸盐岩中, 从而产生白云石化。埋藏白云岩的 δ18O值一般为负值,Sr与Na含量也较 低,因为原生碳酸盐沉积物常经固溶 作用转变成低镁方解石,另外白云石 作用产生在较高温度下,也会使这些 值降低。白晶白云岩通常是一种典型 的埋藏白云
第四节 白云岩的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不同温度下 白云石与水的同 位素分异平衡作 用如图6-4所示: 当δ18O水=0 时,温度与沉淀 出的白云石中的 δ18O的相对不确 定性的关系(右 图)。
第四节
白云岩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实际上,在不同温度下,δ18O水值是不一样 的,在这种前提下δ18O白云石与温度的关系见图65,在图6-5中曲线上的数字代表δ18O水的不同值。 而图6-6又表示了不同的δ18O白云石值的情况下, δ18O水值与温度的关系(上图)。
一、交代白云岩 当CaCO3被白 云石交代时,其控 制因素是颗粒的原 生矿物类型、晶体 大小、白云石化作 用的时间以及白云 石化液体的性状。 根据晶体界面形状, 可识别出三种白云 岩的结晶镶嵌组构: 非面状、自形晶面 状及半自形晶面状 (右图)。
二、白云石胶结物 虽然白云石主要是交代成因的,但 白云石胶结物也很普遍。白云胶结物常 以清晰的晶簇状亮晶形式产出,可以与 方解石亮晶相类比,虽然它常是一个较 大的斜方晶体等轴层,而且是一个作为 孔沿内衬层的单一层。在较老的白云岩 中,胶结物也很普遍,而且常呈簇状组 构。用阴极发光法可以看出其微弱的环 带,包括一个类似于方解石胶结物的 “不发光—发光—暗淡带”序列。
第六章 白云岩及白云 石化作用模式
白云石的理想化学成分为CaMg(CO3)2, 其复杂的晶体结构以及它在地质时期中的不均 匀分布,在常温常压下的形成过程都是未得到 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研究白云石及白云岩的形 成过程时,必须说明两个问题:Mg2+的来源及 白云石化流体通过碳酸盐沉积物的机制。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对古生代白云岩的成 因大致建立了五个成因模式:蒸发作用模式、 渗流-回流模式、混合白云石化迷失、埋藏白 云石化模式及海水白云石化模式(下图) .
2 2
CaMg (CO3 ) 2
2 2 3
(2)
根据许靖华的推算K值大约为1×10-17 。根 据计算,在海水中白云石处于过饱和状态,但 在正常海水中很少有白云石沉淀,这可能是化 学动力因素所致。很多白云石是交代CaCO3 而形 成的,其化学反应式为: CaCO3 Mg 2 CaMg(CO3 )2 Ca 2(3)
六、小结 在一定条件下白云石可以从海水中 沉淀出来,而海水的组成成分必须得到 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很多情况下,要产 生白云石化作用必须有足够的海水通过 各种驱动机制进入和通过沉积物。海水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是80年代末期发现并 提出的一种白云石化作用机制。随着研 究的更加深入,对地质记录中复杂的白 云岩成因机制还会产生更接近于事实际 的解释
第三节 白云石的痕迹元素 地球化学
白云石中的痕迹元素可以作为白云石化液 体的性质与特征的指示剂。主要研究涉及的元 素是Sr、Na、Fe、Mn,这些元素的聚集作用 的控制因素与文石和方解石相似; 1)在孔隙液体中微量元素的聚焦作用; 2)成岩体系的开放程度(水、岩石比值以及 溶解系数);mMe mCa dol Kedol mMe mCa 3)在白云石与水之间痕迹元素的有效分配系 数Ke。
要克服从海水中沉淀白云石化的化学动力 学障碍,以下几种变化过程均可以产生这种可 能: 1)海水的蒸发作用 2)海水的稀释作用 3)温度的升高 4)SO2-4含量的降低。
第二节 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
与方解石一样,白云石的晶 体形式也很多,但由于它是先前 存在的CaCO3 交代作用的产物, 故以发育交代组构为特征,白云 石也常作为胶结物形式充填于颗 粒的孔隙中。
一、白云石的锶 一般认为,白云石的Sr的分配系数 可能只有方解石的一半,因为在白云石晶 格中较大的Sr只能替代Ca而不是Mg。但是, 方解石中Sr的理论Ke值还不统一。白云石 化的时间也会影响白云石中的Sr含量,不 管溶液中Sr的分配系数Ke是多少,但它总 是小于1的,这就说明任何白云石的重结 晶作用都会损失一部分Sr。在一套碳酸盐 地层中或相关的几套地层中,可以用Sr含 量的资料来比较识别不同类型的白云岩。
第一节 白云石化作用的化学反应
白云石形成作用的条件很难确定,因为迄今为止 还没有人在实验室于常温条件下从自然海水中直接 沉淀出白云石。白云石直接沉淀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为:
2 Ca 2 Mg 2 2 CO3 CaMg(CO3 )2
(1)
其平衡常数K为:
K
Ca Mg CO
五、海水白云石化作用 以上所提到的白云石化作用过程均强调Mg离子来源于海水, 在白云石化过程中存在的动力学问题是通过海水的稀释作用及蒸 发作用而克服的。这些模式都提供了一个白云石化流体通过碳酸 盐沉积物的驱动机制(下图)。
海水的大规循环而进入碳酸盐台地所产 生白云石化作用的机制是由Kohout(1967)提 出的,另外一种使海水通过碳酸盐台地的动 力机制是由Simms(1984)提出的,即“回 流(raflux)”机制。变化很小的海水也可使 潮坪碳酸盐沉积物产生白云石化,使海水通 过潮坪沉积物的驱动机制是“潮汐泵吸作 用 ” 。 这些“有机”白云石常产生于有机生产 率较高的半远洋沉积物软泥中,经常与上翻 洋流及缺氧作用带相联系,虽然白云石沉淀 作用的机制还不清楚,但总的来讲可能是由 于在这种条件下孔隙水流体中的SO2-4 含量低 而且碱度高而有利于白云石化。
二、白云石中的钠 白云石晶体中的钠的产出 位置是不确定的,或者替代阳离 子或者产于液态包裹体中。虽然 Na的有效分配系数在溶液中的值 实际上很低,但海水中的较高的 mNa/mca 值就意味着从海相孔隙 液体中沉淀而成的白云石,其Na 含量也较高。
三、白云石中的锰和铁 这两种元素与Sr和Na相反,它们不是在 成岩过程中受到损耗,而是在成岩过程中由碳 酸盐沉淀物吸收。其原因有二:①Fe和Mn在 海水中含量很低,而在成岩孔隙流体中含量有 时相当高;②它们在溶液中的有效分配系数Ke 值很高,近地表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石, 其Mn和Fe含量很低,因为近地表流体处于氧 化状态;而埋藏成岩作用形成的白云石Mn和 Fe含量相对较高,因为在还原环境中锰和铁才 能以Fe2+与Mn2+的形式存于流体中,从而进入 白云石晶格。
三、混合白云石化作用 该白云石化作用模式的基本点是:与淡水 混合的海水如果其Mg/Ca克分子体积比大于或 等于5.2,那这种混合水中对原来的海水的高 离子强度等化学动力学障碍就得到消除,从而 有利于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生。 淡水-海水混合白云石化主要发育在没有 蒸发岩产出的情况下,特别是那些白云石化了 的潮坪相岩石,而且白云石化作用事件相对较 早(如近地表,在压实作用之前)。由于混合 白云石化作用主要取决于白云石化液体的有效 运动,那么混合白云岩的分布强烈地受到古地 理背景的控制。
Burns S J, Mckenzie J A, Vasconcelos C, 2000. Dolomite formation And biogeochemical cycles in the Phanerozoic. Sedimentology, 47( Suppl 1): 49-61
扬子地台寒武系 巨厚的贫乏化石娄山关群白云岩
厚 度 近 千 米 的 白 云 岩 体
三、白晶白云岩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或类型的白云岩, 它可以是胶结物也可以是交代白云岩。它 由纯净白色的珍珠状白云石亮晶组成。它 以被扭曲的晶体晶格为特征,故以曲线状 晶面、曲线状解理面、波状消光为特征。 白晶白云岩常以洞穴充填物或交代白云岩 的形式产出。其奇特的晶格变形,可能是 由于被吸附在晶体表面的钙离子的聚集作 用发生变化的结果。
从图6-5及图6-6中可以看出, 白云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沉淀 作用温度以及白云石化流体的同位 素组成。后者可由CaCO3 的交代使 同位素组成受到影响,一般来说, 只是在水与岩石比值低时或封闭成 岩体系中先成原生矿物才具有较大 的影响。许多古代台地白云石中都 具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早期近地台 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生,它们所形成 的白云石的δ 18O值是较水的负值。
对于反应平衡式(3)的平衡常数KcMg(CO )
2 2 3 3 3
(4)
如灰岩地层要完全白云石化就需要大量 的 Mg2+。对于地表及近地表成岩白云石化作用, Mg2+的主要来源是海水。在海水中没有产生广 泛的白云石沉淀,在海底CaCO3也很少有白云 石化的原因是形成白云石矿物的化学动力学因 素所致。在海水中,Mg2+比Ca2+容易水化,而 且常形成离子对。这就表明参与化学反应的 Mg2+ 很少,而且Ca2+ 比Mg2+ 容易进入Mg-Ca 碳酸盐晶体。白云石的形成常是阳离子与CO2的结合的产物,而不是HCO-3,这就表明,在 3 高碱度高pH值的溶液中容易发生白云石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