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开题报告】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一、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苏轼,11世纪中期北宋的一代文学巨擘,他一生历经坎坷,辛苦备尝,不论出处穷达,始终不变的

确是他辅君治国、经世致用的的抱负,怜恤生灵、为民造福的思想,襟怀坦荡、独立不阿的品节以及乐

观豁、风趣幽默的心性。正是这四“不变”,使他的人格熠熠生辉。苏轼是中国词坛上的第一流大家,他

的词作今存三百五十首,在题材与内容、表现方法、语言运用、风格特色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给词以新的生命力,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苏轼在词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的词大气磅礴,冲破

了“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音律,创新了词的体制,他提倡“以诗为词”的创作

理念,促进了词体的变革,也改变了婉约一体笼罩词坛的局面。他的词风清雄旷达,豪放劲健,个性鲜

明,独具魅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豪放词派的开拓者。苏轼所创立的豪放词派,引领豪放风格,成

为后来辛弃疾等豪放词的典范和榜样。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

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

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

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

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

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

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

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

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

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作品中

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有《东坡

全集》、《东坡词》。

对苏轼的研究几百年来一直没有断绝过,经典总是禁得住时间的考验,本人十分喜欢苏轼之词,尤

其喜欢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让人身心皆在其中,难以自拔。

笔者也对苏轼生平与他的词风有一定了解,因此选择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方面作为选题,这样便可以在写

论文的过程中对苏轼的了解更加深刻,也可以加深我对苏轼词的探索,学习苏轼儒释道的思想,这是一

种思想的融合与互补,是一种思想的精髓。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苏轼生平经历和思想

2、 苏轼词的地位和影响

3、 苏轼词的突出成就和变化

4、 具体举例说明其词的艺术特色

5、 苏轼词对后世的意义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阅读学习苏轼词作,感受其情怀,并找出具有特色的词作,详细阅读,理解

图书馆借阅相应苏轼词、宋词概论等书籍,翻阅文献资料

借助网络数据库查询历年来的论文和文献

四、参考文献

[1]景刚主编 《论苏轼以词言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1988年第5期(42-50)。

[2]吴丽亚主编 《风雅人生路——论苏轼词以雅对俗的革新》 大众文艺 文史哲

[3]杨佐义主编 《苏轼词学思想研究》,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第5期

[4]李云海主编 《苏词词风赏析——从两首<江城子>看苏轼词风》,文学研究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科教导刊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5]迟宝东主编 《试论佛禅对苏轼词之影响》,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3 期 第15

卷,总59期 中图分类号:B94615 文献标识码:A

[6]赵解放主编 《论苏轼词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 1996年第二期,总第66期

[7]张利生主编 《从“大江东去”到“杨花点点”——“自是一家”的苏轼词浅说》张利生 2005 年第2

期(总第133 期)

[8]周晓音主编 《试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杭州大学学报 1997年9月第27卷第3期

[9]于立杰主编 《略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学术交流 1999 年 第3 期

[10]王重歌、徐海燕主编 《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文学教育 2007.02

[11]刘兴儒主编 《试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 年12 月第2卷第6期

[12]胡珺主编《豪放飘逸清丽典雅——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科教文汇 2007.11 ( 下旬刊)

[13]杜晓霞,张海燕主编 《略论苏轼词的清雄之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12月第

19卷第4期 中图分类号: I207. 23 文献标识码:A

[14]刘名新 《苏轼词艺术特色例析》文学教育 2007.08

[15]代玥主编 《浩气超迈境自天成——浅谈苏轼词对意境的开拓》 安徽文学 2009年第11期

[16]刘生良主编 《苏轼词风简论》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12月 第16卷第4期

[17]吴帆主编《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轼词风格管见》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

[18] 俞水生主编《横放杰出 自是一家——苏轼词风成因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9月 第5卷 

第3期

[19]刘崇主编《试论苏轼豪放词的美学品味》 科教文汇 2007.12 (中旬刊)

[20]陈铭主编《论苏轼词的艺术直觉》 浙江学刊(双月刊) 1989年第二期(总第55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