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马铃薯_中稻_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马铃薯_中稻_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春马铃薯—中稻—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余文畅1 余贵先2 陈振华1 刘克荣1 雷昌云2 淡育红3 秦前锦1

(1湖北省宜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43000,湖北宜昌;2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430070,湖北武汉;3湖北省枝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43200,湖北枝江)

摘 要 通过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春两

季马铃薯连作栽培技术的研究,建立了春马铃

薯—中稻—秋马铃薯“一年三种三收”栽培模式,

可产粮食19041kg/hm2,产值可达6912313元/

hm2,纯收入达到4617313元/hm2,取得了“亩产

过吨粮、收入超三千”的显著效益,集成了薯—

稻—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春马铃薯;秋马铃薯;中稻;高产高

效;栽培技术

湖北省地处华中地区,西北部山区有稳定的

马铃薯基地和成熟的繁育体系,中东部平原有优

质的中稻产区和丰富的温光资源。为了紧密结合

好两大产业优势促进增产增收,2003年以来,宜昌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宜昌东部平原的中稻产区

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马铃

薯和秋、春两季马铃薯连作栽培技术的研究[1],建

立了春马铃薯—中稻—秋马铃薯“一年三种三收”

的栽培模式。2007~2009年,在枝江市和当阳市

进行了350hm2示范,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马

铃薯平均产量达1913815kg/hm2,纯收入达到

15580105元/hm2;免耕春马铃薯平均产量达

3054715kg/hm2,纯收入达到17442175元/hm2;

中稻产量达910315kg/hm2,比油(麦)—稻模式的

中稻产量平均增产222kg/hm2,增幅为215%。同

时,还因稻草和马铃薯茎叶还田以及两季马铃薯

连续施用高含量化肥,中稻还可减少底肥投入

20%,节省300元/hm2,可节本增收70915元/

hm2,纯收入达到1315015元/hm2。薯—稻—薯

模式可产粮食19041kg/hm2(其中,马铃薯产量按

作者简介:余文畅,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基金项目:湖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鄂农种发2009(55)号];宜昌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008A08208)收稿日期:2010-03-02;修回日期:2010-03-185折1折算成原粮993715kg/hm2),产值可达

6912313元/hm2,纯收入达到4617313元/hm2,取得了“亩产过吨粮、收入超三千”的显著效益。

“薯—稻—薯”模式高产高效关键栽培技术介

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该栽培模式的马铃薯采用稻田免耕稻草全程

覆盖和秋、春两季连作栽培,中稻在春马铃薯收获

后可实行免耕栽培,也可整田移(抛)栽。春马铃

薯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带芽播种,5月上中旬收

获;中稻在4月下旬播种,5月中下旬移(抛)栽,8月下旬至9月初收割;秋马铃薯在8月底至9月上

旬带芽播种,12月收获。

2 品种配置

该模式茬口紧凑,正确配置品种是决定成败

的关键。选用结薯早、膨大快、休眠期短、抗病性

强、市场适销的早熟或者极早熟脱毒马铃薯品种,以出苗到成熟60d左右生育期的品种为最佳,如

费乌瑞它和东农303等[2]。选择优质、高产、抗

病、全生育期在130d以内的早熟中稻品种,如丰

两优香一号和两优6326等[3,4]。

3 栽培技术

311 秋、春马铃薯栽培技术[5]

31111 精心备薯 要选用均匀一致、贮藏良好、

品种特征明显的种薯,避免尖头、龟裂、畸形、腐烂

等薯块。种薯大小以30g左右为宜。秋马铃薯要

整薯播种,以防止高温烂种。春马铃薯用整薯和

切块播种都可。切块至少带2个芽眼,尽量切成

小立方块。对50g以上80g以下的种薯可从顶芽

密集处一切为二,对80g以上的大种薯可按螺旋

状切块,50g以下的小种薯不宜切块。在播种前

79作物杂志 Crops20101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2~4d切种薯,用草木灰或滑石粉按30∶1加多菌

灵一起拌种薯块,以保证切口自然愈合木栓化。

31112 适时育芽 带芽播种有利于全苗壮苗、快

长早熟、提高产量。特别是秋马铃薯大田时间短,必须带芽播种,所以马铃薯种植要尽早调回种薯,最好让种薯自然打破休眠发芽。异地调种或者从

高山购种到低山区种植,秋马铃薯要提前45d即7月中旬前调到播种地;春马铃薯要提前60d即11月底前调到播种地。将种薯薄摊在室内通风较湿

润的地方,上盖一薄层稻草遮光,待芽长到1cm左

右时,拣出放在室内散光处炼芽形成绿色短壮芽。

若调种迟,秋马铃薯在8月中旬、春马铃薯12月下旬还未打破休眠或者秋薯留种来不及等到自

然打破休眠的,则需用九二○处理进行催芽育芽。

①秋马铃薯育芽技术。先将整薯用5mg/kg九二

○和50%多菌灵300倍液喷湿后晾干,在室内阴

凉通风处把干净新鲜的稻草用50%多菌灵300倍

液均匀喷湿,做成115m宽、3cm厚的育芽床,然后

在其上面摆上种薯,摆1层种薯,盖1层草,如此

1~2层,最上面盖3cm厚草层。整个育芽期间保

持育芽床湿润透气,如表层稻草发干,可喷少量清

水,5~7d后轻轻扒开稻草检查。②春马铃薯育芽

技术。先将小种薯切除尾部、大薯切块后用5~

10mg/kg的九二○喷湿喷透,再用草木灰或滑石粉

加多菌灵一起拌种放置2~4d待播育芽。在背风

向阳、土质肥沃、便于管理的田块做成115m宽的

苗床,把种薯顶端朝上、一个紧挨一个摆播后上盖

3cm的细土,然后覆双膜架拱棚育芽,15d后揭膜

刨土检查出芽情况。育芽期间如果遇晴天,中午

时段要揭开天膜的两头通风降温,以防高温烧芽。

两种方法都要将长有1cm左右芽子的种薯拣出,摊放在室内散光处绿化炼芽,注意不要折断幼芽,未出芽的要继续育芽。

31113 开沟理田 中稻收割后,按116m或者

214m开厢,开好厢沟、围沟、腰沟,确保能排能灌,开沟的土放在厢面上整碎,使厢面略成弓背形。

若稻桩较高或杂草较多时,需割平稻蔸或在播种

前2~3d均匀喷雾克芜踪除草剂。在春马铃薯播

种前2~3d,清理收获秋马铃薯田块的厢沟、整理

厢面,使“三沟”相通、全田厢面高低一致。在马铃

薯播前田面缺墒的应提前1~2d灌1次跑马水。

31114 适期播种 适宜的播期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秋马铃薯要适期早播,8月底至9月上旬为最佳播期,要保证在9月底出齐苗、11月

中下旬早霜来临之前块茎能够膨大成熟。过早播

种高温高湿易引起烂种缺苗;过迟播种容易受到

早霜危害,严重影响产量。春马铃薯在1月下旬

至2月上旬播种,要保证在3月上旬能够出苗,5月上中旬能够成熟和避免5月的高温高湿天气造

成晚疫病的危害。

31115 合理密植 因秋马铃薯所处的外界环境

温度、日照、雨水正好与春马铃薯相反,所以需要

用以密补低、以多取胜的方法来获得高产。同一

个品种,秋种的密度要比春种的高10%~15%。

如费乌瑞它秋种可播120000穴/hm2[6],春种则

只播105000穴/hm2。

在田间的具体摆法是:宽窄行种植,宽行

45cm,窄行30cm,120000穴/hm2的株距约21cm,

105000穴/hm2的株距为24cm,厢沟宽30cm、沟

深20cm。如果116m开厢,则播4行;如果214m开厢,则播6行。

31116 施足底肥 免耕马铃薯因其栽培方式的

特殊性,底肥一定要施足,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

合,尽量满足生长之需,保证马铃薯后期不出现脱

肥早衰现象。播种时需1次性底施腐熟厩粪或火

土粪22500~30000kg/hm2,45%的硫酸钾复合

肥750kg/hm2和50%硫酸钾150kg/hm2。有机肥

以盖严种薯为宜,化肥点施在种薯间,不能直接接

触种薯。

31117 适度盖草 稻草为免耕马铃薯的最佳覆

盖物,其作用主要是为马铃薯遮光保湿保温。数

量上按3hm2田的稻草盖1hm2马铃薯准备,约

22500kg。覆盖要均匀,厚度以压实后8~10cm为宜,切忌厚薄不一,盖厚了影响出苗,盖薄了不

仅影响产量,绿薯率也会大幅增加影响品质,特别

是对感光品种费乌瑞它一定要盖好盖足稻草。春

马铃薯可继续使用覆盖过秋马铃薯的稻草,若不

够,则需添加新鲜稻草,达到要求厚度为准。

31118 精心管理 水分管理是免耕马铃薯田间

管理措施中的主要环节,管水的原则是保持整个

生育期田间湿润。播种后如遇干旱天气,要及时

浇水将稻草压实保墒,促进及早出苗。结薯膨大

期遇干旱要及时浇水抗旱,遇阴雨及时排涝除渍。

出苗后视苗情追施60~75kg/hm2尿素或浇

89作物杂志 Crops20101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人粪尿、沼气液提苗;块茎膨大期早衰的田块可喷

施015%的磷酸二氢钾750kg/hm2。

秋马铃薯在10月份要注意晚疫病、青枯病和

蚜虫的防治,在11月上中旬还要注意预防早霜。

春马铃薯在3月中下旬要注意晚霜的预防,在4月

下旬至5月上旬要特别注意晚疫病和蚜虫的防

治。

31119 搞好化调 化学调控是促进马铃薯高产的有效措施。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进入初蕾期均

应喷施100mL/kg的多效唑375kg/hm2,苗情旺的间隔7~10d再施1次,以促进生长中心快速转移

到块茎膨大上。

311110 适时收获 马铃薯的收获期除了考虑植株的成熟期外,还要考虑天气条件、市场需求、茬

口安排等因素。秋马铃薯在低温出现之前植株不

会枯萎,在寒冻未来临之前,块茎一直可以继续膨

大,不宜早收,可视天气情况在田间保鲜延续到元

旦前后收获上市,那时价格更高效益更好。春马

铃薯的块茎成熟与植株枯黄较一致,主要是根据

市场需求或者中稻茬口安排及时收获,争取最大

产量和最高效益。

312 水稻栽培技术薯—稻—薯模式与油(麦)—稻模式的中稻栽

培技术[7]基本一致,应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31211 适期播种 中稻的播期既要满足品种的生育特性,又要保证前茬春马铃薯和后茬秋马铃

薯茬口的配套与衔接,以4月下旬为适宜播期。

水育秧栽插的秧龄约30d、旱育抛栽的(包括旱育

保姆、塑盘秧)秧龄18~20d。

31212 培育壮秧 薯—稻—薯模式由于茬口紧凑,应培育壮秧为移(抛)栽后快速返青发根分蘖

和争多穗保大穗赢得时间和创造空间。秧苗管理

主要把握好在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用15%多效

唑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450kg/hm2喷雾,

2~3叶期追施尿素20~30kg/hm2作断奶肥,移栽

前4~6d追施尿素40~50kg/hm2作送嫁肥。移

栽时,秧苗要健壮整齐、根系发达、插栽的带蘖率

要达30%以上。

31213 精细整田 春马铃薯收获后要及时将田间的稻草和马铃薯茎叶翻入沟中灌水浸泡1~2d,移(抛)栽的稻田要尽量机耕机整,做到草碎、田

平、泥融,为高质量移(抛)栽奠定基础。

31214 定量施肥 因秋、春两季马铃薯均使用了大量的有机肥和充足的化肥,加上马铃薯茎叶和

覆盖的稻草还田,稻田肥力明显提高,与油(麦)—

稻模式相比,可以不施有机肥、少施20%的化肥。

底肥施中稻专用复合肥450kg/hm2和硫酸锌

15kg/hm2。在合理基肥的基础上实行科学追肥,即于返青后施尿素50~70kg/hm2作分蘖肥;晒田

复水后视苗情施尿素30~45kg/hm2作孕穗肥;抽

穗前30d施尿素45~60kg/hm2作穗肥;齐穗前视

苗情用尿素15kg/hm2加磷酸二氢钾115kg/hm2

对水750kg/hm2叶面喷肥。

31215 科学管水 大田管水的目标是培育出形态发达、机能持久的根系,根系与茎、叶、蘖协调生

长。遵循“浅水活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

田、深水打苞、干湿壮子”的原则。水稻生育后期

一定要实行间歇性灌水,灌一次水渗干露田2~3d后再灌下一次水,做到前水不见后水;收割前7~

10d要彻底断水,让田面自然落干。若遇雨天,还

要挖排水沟排干田间渍水,以保证收割后田间既

有墒情又没有明水,以免影响秋马铃薯播种操作。

31216 综合防治 因田间肥力高,薯—稻—薯模式的中稻比油(麦)—稻模式的植株高1~2cm,有

效穗数多10%左右;病虫危害的特点表现为前轻

后重。因此,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预测预报与推

荐药剂及时进行病虫综合防治。特别要注重7月

中下旬破口抽穗期的穗颈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

治,重点抓好灌浆期的纹枯病、螟虫、稻飞虱和稻

纵卷叶螟的防治。

31217 及时收割 薯—稻—薯模式的中稻熟相

好,叶青子黄,在8月下旬至9月初要及时收获腾

茬,为秋马铃薯播种赢得时间。收割时齐泥收割,及时脱粒,确保丰产丰收。参考文献[1]余文畅,陈振华,刘克荣,等.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马铃薯的效果与技术.湖北农业科学,2008,47(3):277-278.[2]余文畅,陈振华,刘克荣,等.脱毒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09,48(2):297-300.[3]彭斯敏,耿延琢,程勤学,等.丰两优香1号在湖北省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水稻,2009,24(5):52-53.[4]曾宪成,张德海.两优632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农学通报,2006,(12):94.[5]李尧权,芮昌祉.作物栽培学(南方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61-387.[6]余文畅,陈振华,刘克荣,等.秋马铃薯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湖北农业科学,2009,48(9):2082-2083.[7]高立民,李泽炳,刁操铨,等.作物栽培学(南方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82-148.99作物杂志 Crops2010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