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10kV及以下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内容
深度要求
2016年7月 II 目 次
1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则 ............................................................................... 1
4 一般规定 ........................................................................... 1
5 可研报告书内容及深度要求 ........................................................... 2
6 结论 ............................................................................... 6
7 可研报告表内容及深度要求 ........................................................... 8
8 可研报告附件 ....................................................................... 8
1 配电网10kV及以下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内容深度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10kV及以下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内容深度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城区配电网10kV及以下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 5220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SD 292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
Q/GDW 370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2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
DL/T 5729-2016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DL/T 599-2016 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国家能源局国能电力[2009]123号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
国家能源局国能电力[2013]289号 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架空线路低压架空线路分册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配电房分册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电缆分册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配电变台分册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投资原则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改造指导意见
3 总则
3.1本规定是编制、评审城区配电网10kV及以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
3.2 配电网10kV及以下项目可行性研究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有关设计规程和规定。
3.3 配电网10kV及以下工程技术方案应采用内蒙古电力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促进标准化建设,并应执行公司配电网规划确定的技术原则。
4 一般规定
4.1工程技术方案应在配电网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对配电网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工程方案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4.2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全面、准确、充分收集和掌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科学、合理的论证分析。
4.3根据建设必要性,将10kV及以下工程分为8类,详细如下:
a.满足新增负荷供电要求工程;
b.加强网架结构工程; c.变电站配套送出工程;
d.解决“卡脖子”工程;
e.解决“低电压”台区工程;
f.解决设备重(过)载工程;
g.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工程;
h.改造高损配变工程。
4.4单项工程应根据不同供电区域、工程建设类别、投资额度,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表。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单项工程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的要求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1)A、B、C类供电区域新建10kV线路工程和涉及路径变更的10kV线路改造工程;
(2)单独建设的开关站、纳入环网的配电室等重要配电设备工程;
(3)工程总投资额200万元及以上的单项工程。
4.5工程总投资20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采取“打捆”方式,按照同一地区(旗县)同类项目进行打捆,打捆后总投资不超500万元。打捆项目需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表(见附表4)及汇总表(见附表3)。
4.6 配电设备的选择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适应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要求。
4.7对于特殊地区(段)、具有高危和重要用户的线路、重要联络线路,可实行差异化设计,提高配电网防灾、抗灾能力。
4.8配电设施用地及线路路径应取得市政规划部门或土地权属单位的书面确认。
4.9 10kV及以下工程可以按批次开展可研工作,批次工程应明确工程总体概况、建设总规模、总投资。
5 可研报告书内容及深度要求
10kV及以下配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编制依据、工程概述、电力系统一次、电力系统二次、配电设施方案、10kV及以下线路方案、主要工程量、投资估算、投资效果分析、结论。
5.1 编制依据
应列出工程的任务依据和相关的技术依据,任务依据应包括与委托方签订的工程设计咨询合同、委托函等;技术依据应包括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导则等。
5.2 工程概述
5.2.1工程概况
5.2.1.1应概要介绍工程立项背景、工程规模、工程方案等,明确所属工程类别及工程所属供电分区类别。
5.2.1.2应描述工程影响的电网范围,简要说明该电网范围的基本信息,如包含的中压馈线条数、设备规模、总平面布置等。
5.2.2设计水平年
应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
5.2.3主要设计原则
应说明工程主要的设计原则。
5.2.4典型设计的应用情况
应简述工程采用典型设计方案执行情况。与典型设计有差异,应说明情况。
5.3 电力系统一次 应对工程影响的电网现状进行分析、负荷预测,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5.3.1电网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5.3.1.1应描述电网网架情况,包括:接线模式,供、配电设备、设施配置允许的最大供电能力,最大允许通过电流等内容。
5.3.1.2应描述电网设备情况,包括设备规模,健康水平等内容。
5.3.1.3应描述电网运行情况,包括供电线路(台区)最大负荷、负荷率、最大电流、安全电流等内容。
5.3.1.4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结合工程建设目的,从网架、设备、运行等方面描述承载现状负荷、及未来负荷增长情况下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供电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描述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5.3.2 负荷预测
应结合地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等,采取空间负荷预测法、自然增长率法等方法,结合大用户报装情况,给出工程影响的电网负荷预测结果。
5.3.3 工程建设必要性
应针对工程影响的电网存在的问题,详细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5.3.4 工程方案
5.3.4.1应对工程拟采取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并通过必要的附图进行说明。若存在备选方案,应对备选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述。
5.3.4.2线路改造工程应明确线路改造期间负荷切改及转供方案,并说明工程涉及的分支线路切改、设备新建或更换的情况。
5.3.5电气计算及方案比选
5.3.5.1电气计算
——潮流计算
新建变电站配套送出、加强和完善网络结构、分布式电源接入工程宜进行最大方式下的潮流计算,校核各线路、设备负载率和节点电压是否越限,特别是倒供负荷方式下的潮流计算。
针对可能发生电压超上限的工程,还应进行最小方式下的潮流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
新建变电站配套送出、分布式电源接入工程,宜计算10kV侧短路电流,校核开关设备遮断容量。
——供电安全水平校验
应按照《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要求对10kV线路供电安全水平进行校验。
——供电可靠性计算
宜按照《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要求对10kV线路供电可靠性进行计算。
5.3.5.2技术经济比较
应通过电气计算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两个方面论证并优选工程方案。
——技术可行性论证
分析可研工程与中压配电网规划的衔接情况,并结合负荷预测论证建设规模、设备技术参数选择的合理性。计算工程实施前后的关键技术指标,通过指标对比分析并从满足建设目标的程度上优选方案。
——经济可行性论证
应从总投资及单位容量投资等指标上论证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若存在备选方案,应通过方案比选论证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对涉及站址选择、路径选择、设备选型的备选方案。 5.4 电力系统二次
5.4.1 配电自动化
5.4.1.1工程配电自动化设计方案应符合本地区配电自动化规划。
5.4.1.2应明确工程所属供电分区类别、配电自动化现状情况。
5.4.1.3应描述区域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和标准。
5.4.1.4应提出工程所涉及的配电设备信息采集形式。
5.4.1.5应列出相关材料量。
5.4.2配电网通信系统
应配合配电自动化实施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满足配电自动化、用电采集系统、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及储能装置站点的通信需求。
5.4.2.1通讯方案:
应提出本工程系统通信建设方案,包括通信方式、组网方案、无源光网络通道建设方案、载波通道建设方案、无线接入方案等。
5.4.2.2通道组织:
应提出推荐方案的通道组织。
5.4.2.3通信设备配置:
应提出选用对应通信方式下的10kV站点及对侧(含35kV、110kV变电站及系统主站端)通信设备配置情况。
5.4.2.4通信线路:
应提出随工程实施的通信光缆线路的路由选择情况及建设方式,描述通信线路路径方案、光缆选择,包括线路敷设方式(排管、架空、直埋等)、线路走向,穿越行政区域,重要交叉跨越等,确定通信线路总长度、光缆型号及芯数等。
5.4.3继电保护
应按照《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要求进行继电保护配置说明。
5.4.4电能计量
应进行测量、计量表计配置说明。
5.5 10kV及以下线路方案
5.5.1路径选择
5.5.1.1对架空线路,应描述线路路径起止位置、路径概况,拆迁、交叉跨越,杆塔、杆塔基础等情况。
5.5.1.2对于电缆线路,应说明电缆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电缆管沟建设与利用情况,过路管道预埋情况,所在道路及其性质(新建、改建、扩建和原有)等内容。
5.5.1.3局部采用电缆的路段应说明必要性及采用路段、敷设方式。
5.5.1.4应根据选定的路线路径及敷设方式,对线路走廊清理情况进行描述。
5.5.1.5对于改造线路,应分别按沿原路径和沿新选路径两种改造情况进行论证,并提供原线路和新建线路路径图。
5.5.2 10kV架空线路方案
10kV架空线路方案应包括路径方案、气象条件选取、导线选型、开关设备布置、防雷接地等内容。
5.5.2.1路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