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浅析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学校代码学号分类号密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院 XXXXX专业名称播音与主持艺术年级学生姓名 XXX指导教师201 年月日浅析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摘要近年来,民生新闻的兴起成为了传媒界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电视媒体的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传媒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不得不一改以前严肃和格式化的报道方式,代之以通俗、宽松的报道方式,民生新闻也应运而生;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提高,人民越来越希望通过媒体的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文通过很多现实的例子,来分析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并联系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使受众对民生新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民生新闻并不是指很多琐碎的小事组成的新闻,民生新闻有自己的内涵,民生新闻关注民生,新闻的聚焦点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上。

关键词:民生新闻,社会责任感,舆论监督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livelihood news programsAuthor:XXXTutor:XXX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has become a beautiful scenic media. 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easeless and perfect, the television media system has changed. The media in order to cater to the audience's taste and demand, have changed before serious and formatted report way, the easy, relaxed way of reporting,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also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mocratic process continues to improve, people increasingly want to make their voices heard through media.In this paper, through a lot of practical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news of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s, and practical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from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The audience to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does not mean that many trivial news,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has its own connotation,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about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focus point in people's daily life.Key words: News of people's livelihoo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目录绪论 (1)一、民生新闻节目的概念 (1)二、民生新闻节目引发热潮的原因 (2)(一)平民表达语态(二)监督力量(三)人文情怀三、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2)(一)负面报道过度造成受众的社会认知偏差(二)民生新闻传播者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三)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越位(四)民生新闻的方言化问题四、如何解决当前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4)(一)培养品牌主持人,树立节目崭新形象(二)注重记者能力培养,发掘深度新闻内容(三)继续坚持“三贴近”原则结论 (5)参考文献 (6)致谢 (7)绪论(一)研究背景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一直是时政新闻,民生新闻的诞生源自于90年代初期都市报纸刊办的热潮,许多省市包括一些国家级报社在90代初期纷纷开始发行不同于党报语态的都市类报纸,这类报纸以市民所关注的民生方面信息为主要内容。

语态的不同及信息发布的新鲜性为早期都市类型报纸的辉煌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其后荧屏上不断出现的民生栏目培养了一个固定的观众群体。

近几年来,以关注民生为主打内容的新闻栏目在不同层级的电视频道上频频出现,广受民众欢迎,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成为电视传媒界关注的一个新热点。

民生一词出自古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中的民指的是黎民百姓的意思,在《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这是一个带着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言语中流露的是一种民众情怀。

(二)研究目的通过现实的例子,来说明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再联系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关注民生的现场,贴近百姓的生活,关注民生就是关注时代。

一、民生新闻的概念民生一词出自古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中的民指的是黎民百姓的意思,在《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这是一个带着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言语中流露的是一种民众情怀。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

近几年来,以关注民生为主打内容的新闻栏目在不同层级的电视频道上频频出现,广受民众欢迎,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成为电视传媒界关注的一个新热点。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概念新闻,它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节目的实践紧密相关。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节目的开播,开创性地打出了“民生新闻”的旗号,被广泛的认为是我国点事民生新闻的开端。

二、民生新闻引发热潮的原因(一)平民表达语态在上面已经阐述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民生新闻最大魅力也正在此,在民生出现之前乃至现在在中国电视屏幕上占据主要位置的都是时政新闻,而时政新闻中很大一部分又是会议新闻和领导讲话新闻,虽然时政新闻传递出的都是一地即时的重大新闻,但是对于观众而言,长期面对这种新闻形式和官方新闻语态难免会心生厌烦,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民众的自我意识觉醒,关注的重点已经由国家转至自身,对于时政新闻中传递出来的政治信息已经不再像以往那么关注,反而对民生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关自身利益的信息关心备至。

民生新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时政新闻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二)监督的力量在民生新闻节目中有相当一批的新闻披露的是一些所谓的负面情况,可能涉及到某些权力部门或者某些手握权力的人对公众个体利益的损害,民生新闻为公众搭建了一个言论的平台,成为为老百姓伸张正义的角色,对社会的丑陋现象进行揭露,督促有关部门或人员对不公正的情况进行改进。

民生新闻可以调动广泛的社会力量,使其所行使的媒体舆论监督力量更具威力,从而也能够赢得更多公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人文情怀民生新闻的关注内容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新闻的“人情味”,虽然一直都在倡导“三贴近”的新闻工作原则,但实际上,电视新闻一向都是政客或者明星的舞台,处在人口多数的普通百姓反而成为了沉默的一群,这种不合理的状况由民生新闻改变了,民生新闻将定位放在百姓之上,自愿充当普通百姓生活的真正代言人,关注普通人的所想、所感、所苦、所乐,也因为他们如此的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才能真正的感知真实的故事和情感,其所作出的节目也才更好看,更能吸引观众。

三、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由《南京零趾离》节目的成功,引发各地电视台都争相开设民生新闻节目的热潮,两三年间,民生新闻节目在各个电视台‘遍地开花’。

然而在民生新闻节目繁花似锦的背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民生新闻节目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负面报道过度造成受众的社会认知偏差民生新闻主要是关注老百姓身边的事,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说”新闻,但过多的负面报道容易误导受众。

1、以山东电视台《民生直通车》和《拉呱》两个节目为例,在两档节目中,报道内容多集中于车祸、被盗被骗、停水停电、走失、救助等几个方面。

《拉呱》在2012年9月20日至9月27日的节目中,正面题材的社会公德公益类报道12条,占总数的15%;中性题材的情感命运类报道4条,体育娱乐趣事类报道10条,分别占总数的5%和12.5%;负面题材的刑事治安案件类报道6条,占总数7.5%,事故与不幸类报道8条,占总数10%,家庭、民事纠纷类报道40条,占总数50%。

《民生直通车》在2012年9月20日至9月27日的节目中,正面题材的社会公德公益类报道10条,占总数的7.1%,历史、文化宣传类报道8条,占总数的5.7%;中性题材的资讯服务类报道20条,占总数的14.3%,情感命运类报道8条,体育娱乐趣事类报道18条,分别占总数的5.7%和12.9%;负面题材的刑事治安案件类报道12条,占总数的8.6%,事故与不幸类报道22条,占总数15.7%,家庭、民事纠纷类报道26条,占总数18.6%,投诉曝光类报道16条,占总数的11.4%。

2、以广东电视台的《今日一线》节目为例,报道内容多集中于撞车、跳楼、性等几个方面。

其中,“封面故事中”,有18个是属于负面新闻,占总故事的54.5%;“一线现场”共播出新闻231条,其中负面新闻158条,占总数的68.4%。

有些时候负面新闻的比例还高达90%以上。

我们社会并不是只存在黑暗面,但是过度的负面报道往往会造成受众的社会认知偏差。

久而久之,观众会对这样的新闻感到厌倦,民生新闻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消亡。

(二)民生新闻传播者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新闻传播者不仅要给受众传播信息,还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受众去解读这些信息,这也是一个新闻传播者应有的社会责任。

当今许多民生新闻节目中,知识性较强或政策性较强的新闻较少看到。

民生无大小,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时事政策也应该是报道的重点。

民生新闻节目内容的选材不要老是把目光聚焦在邻里吵架等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可以更多的把目光聚焦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比如新的惠民政策、新的市场信息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