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抗旱性鉴定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作物抗旱性鉴定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2 - 05 - 03
作者简介:袁志伟 (1963 —),男,甘肃临洮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联系电话:
(0)13993281089。 E-mail:Ltnxyzw@
!!!!!!!!!!!!!!!!!!!!!!!!!!!!!!!!!!!!!!!!!!!!!!!!!!!!!
摘要:综述了作物抗旱育种中抗旱性鉴定指标、抗旱性评价方法并展现了作物抗旱性育种研究方向。 关键词:抗旱性;鉴定方法;指标;作物育种 中图分类号:S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1463(2012)11- 0037- 02
The Research Summary of Identification Index of Drought Resistance and Its Evaluation Method
[39] 金振涛,马永庆,刘 艳,等. 小麦低聚肽粉中谷 [43] 赵丰丽,麻维华. 米糟蛋白酶解制备高F值寡肽的研
氨酰胺含量测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J]. 食品与
究[J]. 中国酿造,2009(3):96-99 .
发酵工业,2011(11):189-193.
[44] 李 敏,赵珊珊. 魔芋飞粉高F值寡肽的开发利用
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束缚水与自由水 的比值急剧增大,这种水分在体内的重新分配是 对环境胁迫的积极调整和适应 [12]。②叶水势及叶 片的保水能力。杨安平和杨根平的研究表明,抗 旱性与离体叶片保水力间的关系不存在“离体叶 片保水力越强,其植株越耐旱”[13 ̄14],所以离体叶 片保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③渗透调节物质 含量。渗透调节是植物抵御干旱的一种重要方式, 作物在干旱胁迫下,细胞质膜受到损伤并使膜透 性增加,用外渗电导率、Ca2 +浓度、丙二醛含量可 以衡量细胞膜结构伤害的程度,其含量多少可以 评价作物渗透调节能力大小 [15]。如甜菜碱有很强 的溶解度,与游离脯氨酸一样,在植物的渗透调 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16],因此在研究植物抗旱时, 经常将在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有机溶质脯氨酸、可 溶性糖、无机离子K+、Na+,以及甜菜碱的含量作 为衡量抗旱性强弱的生化指标[7]。④气孔、蒸腾 和光合特性。通常抗旱性强的作物气孔小而多下 陷,但有关气孔密度与作物抗旱性的关系却有两 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气孔越少,抗旱力越 强[17];二是认为气孔越密,抗旱性越强[18]。刘飞 虎等 [19],用气孔大小和开度的旱害指数与抗旱指 数做相关性分析,相关性不显著,认为不宜用气 孔大小和开度来评价苎麻的抗旱性。柯世省研究 了土壤水分胁迫对云锦杜鹃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 率的影响,结果在轻 度 胁 迫 (最 大 田 间 持 水 量 MFA60%~65 %)、中度胁迫 (MFA45%~50%)、 重度胁迫(MFA30%~35%)下,蒸腾速率和气孔导 度随水分亏缺而下降,气孔导度下降幅度比蒸腾 速率大,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而气孔 导 度 日 变 化 曲 线 为 双 峰 型[ 20]。 ⑤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 限制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干旱胁迫, 植株利用较少的水分生产出更多的干物质,是作 物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所以,进一步研究 光合酶的调控机理,通过基因工程改良光合酶基 因的表达和活性,是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实现 高光效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重要途径[21]。 ⑥活性氧清除能力。在水分亏缺情况下,活性氧 (ROS)的大量积累影响到植物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 和功能正常运行状况,如果不及时消除会导致膜 脂过氧化,产生MDA [ 22],从而破坏细胞质膜完整 性,使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剧,促使叶片的抗氧化 物质抗坏血酸(As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 上升,从而以减轻氧化伤害。抗旱性弱的品种 AsA、GSH含量上升幅度大于抗旱性强的品种,即
38
甘 肃 农 业 科 技 2012 年 第 11 期
Gansu Ag r. Sci. and Techn. No. 11 2012
AsA、GSH相对值与抗旱性呈反比[23]。如茶树在 轻度、中度水分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和 AsA、 GSH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升高,从而能够有效清除 体内的ROS [ 24]。⑦叶绿素荧光。随着土壤含水量 的逐渐减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 原初光 能转换效率(Fv/Fm)、PSII 潜在活性(Fv/Fo)、光合 量子产额(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净光合 速率(Photo)的值均呈下降的趋势,能够反应保护 机制的参数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 (qN)值,受到外 界环境胁迫时上升[23]。 1.2 抗旱性评价方法 1.2.1 抗旱指数法 抗旱系数(DC)=水分胁迫下性 状值/对照性状值×100,这个表达式只能说明旱地 品种的稳产性,不能反映高产性。干旱敏感指数 S=(1- 水分胁迫下性状值/对照性状值)(/ 1- 各组全 部品种水分胁迫下的性状平均值/对照性状平均值), 但这个表达式不能反映基因型产量的高低。随后,抗 旱指数 (DRI) 被兰巨生提出,DRI= (Ya/Ym)× (Ya/Yai),式中Ya 是某品种在胁迫下的产量,Ym 是某品种对照区产量,Yai是所有参试品种在胁迫 下的平均产量[25]。抗旱指数同时考虑了环境差异和 基因型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使农作物抗旱性鉴定的 产量指标在生物学意义上有了实质性改进。虽然干 旱胁迫下田间试验的产量常被当作最可靠的抗旱性 综合指标而用于品种抗旱性的最终评价,但田间试 验工作量大且费时,难以大批量进行。 1.2.2 直接比较法 即鉴定作物品种(品系)时, 对材料进行多指标测定,如丙二醛、渗透调节 物质和抗氧化系统等,然后用简单的人工挑选 方式对每个指标进行甄别排位,确定抗旱能力 强或弱的种 (品系),直接比较法同样不适于大批 量鉴定[ 26]。 1.2.3 隶属函数法 为了弥补单一指标带来的偏 差,近年来多采用隶属函数法。即累加指定品种 各指标的抗旱隶属值,求其平均值,根据各品种 平均值大小确定抗旱性强弱。该方法使单个指标 对评定抗旱性的局限性得到其他指标的弥补和缓 解,从而使评定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为接近。 2 展望
Key words: Drought resistance;Identification methods;Index;Crop breeding
干旱是影响物种丰富度、分布和个体植株存 活、发育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1],植物采取避 旱、御旱和耐旱策略来应对干旱胁迫 [2]。但是这 些抵御干旱胁迫的策略大多具有负效应,短寿命 植物或在干旱胁迫下主动缩短生命周期 (提早成 熟) 的植物产量低于正常生育期时,减少耗水策 略的同时一般也会减少碳同化。渗透调节不但需 要额外消耗能量,而且可能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 抗旱性是一个受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在长期 的进化过程中和不同的选择压力下,在干旱胁迫 初期,首先通过保持水分吸收和减少水分损失来
及其氨基酸组成分析 [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
296 .
(9):46-50.
(本文责编:郑立龙)
甘 肃 农 业 科 技 20Fra bibliotek2 年 第 11 期
Gansu Ag r. Sci. and Techn. No. 11 2012
37
要减缓干旱的威胁,除了发展节水灌溉、改进耕 作栽培技术外,利用作物自身的抗旱能力也是一 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而抗旱育种的效率极大地依 赖于对育种资源和育成品种(组合)抗旱性的准确、 快速地鉴定 [6],因此,探索科学的抗旱性鉴定方 法、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对培育具有抗旱、高 产、优质兼备特性的作物新品种及加快育种进程 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进展 1.1 抗旱性鉴定指标 1.1.1 形态指标 ①株型。研究表明,水分对禾 本科植物的株高影响显著,品种的高矮和抗旱性 关联性不大[7]。株型紧凑比松散的植株抗旱性强。 由于乔木株型密集呈金字塔型所以比疏松分散型 植株保水性强。②根系。发达的根系与抗旱性成 正相关。由于植株只能吸收利用被根所穿透的土 壤中的水分,因此强壮发达的根系有利于作物吸 收更多的水分,减缓旱情[7]。表征根系发达程度 的指标如:根数、根干重、根长、胚根数、发根 力、根冠比等均可作为抗旱性的鉴定指标[8]。③ 叶片及解剖形态。抗旱性强的作物形态特征为叶 片小且细胞个体小、表皮层和叶脉发达、蜡质层 与角质层较厚、叶表面具有茸毛、 栅栏组织发 达,叶形、叶色与取向等一系列特征均与抗旱 性有关[9]。缺水条件下作物出现叶片增厚、下垂、 颜色变深、变暗,下部叶子叶尖枯死不易折断, 叶片卷曲等萎蔫现象。叶片卷曲由叶片细胞膨压 降低所引起,是内部水势状况和渗透调节结果的 外部形态表现,能直观地反映作物对土壤水分胁 迫的敏感程度。如梁银丽等认为水分胁迫使小麦生 长速度、叶片伸展速度降低,植株叶面积减小[10]。 1.1.2 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指标 ①萌发胁迫指 数。种子在高渗溶液或在不同渗透势的土壤中萌 发,可根据其发芽势和发芽率来评价抗旱性。一 般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降低,胚根与胚芽的 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使贮藏物质转运效率 降低。其中发芽率和胚根干重与萌发抗旱指数呈 极显著正相关[9]。②株高胁迫系数。一般株高胁 迫系数越高,株高稳定性越好,抗旱性越强。③ 存活率指标。即反复干旱后的植株存活率,或作 物在一定水分胁迫下50%的植株达到永久死亡所需 的时间,可作为作物抗旱鉴定的指标[11]。 1.1.3 生理生化指标 ①水分饱和亏和相对含水 量。王纪华等试验发现,叶片光合生理活性的重 要转折点是叶片含水量从75%下降到70%。在水分
YUAN Zhi-wei1,SUN Xiao-mei2
(1.Lintao Agricultural School of Gansu Province,Lintao Gansu 730500,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China)
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通过渗透调节作用和细胞 壁的弹性来保持一定的膨压,以保障植物在干旱 条件下继续生长[3],随着水分亏缺的加剧,细胞原 生质的耐脱水能力成为植物抗旱能力的关键,即 对脱水造成的机械伤害、超微结构的破坏及蛋白 质变性等伤害的忍耐能力[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