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

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

附件: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一目录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5 明史十讲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博导 1 14 316100301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王晓秋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1 17316100302 中华民族精神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2 30 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黄长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栗志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316100303 国学智慧曹胜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2 30B自然、科学与科技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04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赵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2 31 316100305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副校长2 27316000306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雷毅清华大学副教授23 杨舰教授、副所长9冯立升教授、博导 2戴吾三教授 5蒋劲松副教授 2鲍鸥副教授8刘兵教授 6 316100307 化学与人类刘旦初复旦大学教授 1 25 316000308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钟江复旦大学教授 1 20C社会与文化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09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高旭东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1 22D自我与人生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0 西方哲学智慧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2 28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316100311李砚祖清华大学教授 1 14写作2 30 316100312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艾跃进南开大学教授2 27 316100313 创新创业领导力陆向谦清华大学教授E.经济与管理思维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4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石磊复旦大学教授 2 36二课程介绍一、明史十讲开课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课程编号A103中文名称明史十讲课程学分 1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教师姓名樊树志职称教授视频课时14课时学时课程简介:《明史十讲》主要涉及了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以及扭曲和贬抑明史的几种观点,是樊树志教授从自己的读史心得中提炼出来,力图对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不再纠缠于历史的线索和细枝末节。

虽然该课程没有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它选择重点,深入透彻的讲解,讲深讲透,讲出个所以然。

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一个历史深邃感的启示,激发他们重新思考中华文明史的兴趣。

任课教师简历:樊树志,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中国明史学会顾问。

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

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等。

二、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开课单位北京大学课程编号A201中文名称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课程学分 1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教师姓名王晓秋职称教授视频课时17课时学时课程简介:近代中日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两国以后的关系影响深远。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重要内容包括: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幕末日本人怎样看中国、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成败原因的比较。

本课程王晓秋教授从以上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近代中日关系,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段对中日两国影响深远的历史。

任课教师简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

在中国近代史和中日关系史研究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主要著作有《近代中日启示录》、《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东亚风云》、《民族英雄林则徐》、《中日文化交流史话》、《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一晚清改革史研究》等书,其著作《近代中日启示录》曾获第二届全国政治理论读物评选一等奖。

三、中华民族精神开课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课程编号A202中文名称中华民族精神课程学分 2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教师姓名李太平、杜志章等职称教授视频课时30课时学时课程简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程从反思与建构、比较与融通、寻根与探源、传承与发展等多个方面阐释中华民族精神,并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化问题。

你将更深刻理解具有巨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精神。

任课教师简历: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高等学校德育。

著作有《全球问题与德育》,《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等。

黄长义: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校特聘教授,并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现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著作有《晚清经世实学》、《统一战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论》等。

欧阳康: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兼哲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哲学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教学,在国内首倡社会认识论并将其建设为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著有《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等。

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代史专题、医学社会史。

四、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开课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课程编号B101中文名称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课程学分 2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B、自然、科学与技术教师姓名赵峥职称教授视频课时31课时学时课程简介:该课程结合历史时间顺序以及现实理论基础展开叙述,主要包括爱因斯坦的生平,量子论以及相对论的诞生,宇宙的发展历程探索,放射性与原子弹的研究,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关于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的介绍,霍金生平及其黑洞研究,膨胀的宇宙、虫洞与时间机器,时间的性质文明的诞生,文明的演进等。

该课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宇宙的奥妙以及天文物理研究的现状和渊源,为学子们普及物理知识,增加学术修养打下良好基础。

任课教师简历:赵峥,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的教学,活跃于黑洞物理、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时空理论等研究领域。

五、现代自然地理学开课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编号B102中文名称.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学分 2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B、自然、科学与技术教师姓名王建职称教授视频课时27课时学时课程简介:《现代自然地理学》以全新的体系和结构阐述地球表层系统,环绕地球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各自的组成、结构、运动、特征,以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人与环境的关系等,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本课程还涉及到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知识,可谓理论与实践结合。

主要内容包括:现在自然地理学概述,二十一世纪的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等。

任课教师简历:王建,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专业领域: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

代表性成果:《现代自然地理学》、《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教程》等。

六、化学与人类开课单位复旦大学课程编号B202中文名称化学与人类课程学分 1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B、自然、科学与技术教师姓名刘旦初职称教授视频课时25课时学时课程简介: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基础学科。

《化学与人类》这门课程分别介绍了化学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出的贡献,同时也阐述了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贡献,此外也为听众提供了一些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才能防患于未然。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身边发生的化学现象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并对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任课教师简历:刘旦初:复旦大学化学系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物理化学——多相催化,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译著三本,另有专著四本。

七、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开课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课程编号C204中文名称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课程学分 1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 C.社会与文化教师姓名高旭东职称教授视频课时22课时学时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一种广阔的、宏观的视野,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作了深刻而全面的分析。

高老师以一种平和开明的心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中西文化,以客观的态度评价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课程将中西文化视为两种不同体系的文化,中国是伦理型、审美型的文化体系,强调的是道德与和谐;西方是宗教型、科学型的文化体系,强调的是分析与严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应该如何对话,如何沟通呢?让高老师为我们解开疑难。

课程目的在于增进大学生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客观了解,有利于学生在学术研究中有大致正确的方向,在应对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候有明智平和的态度,形成自己的中西文化观,促进同学们对现当代中外交流的反思。

任课教师简历:高旭东: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百所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学会会长。

八、西方哲学智慧开课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课程编号D104中文名称西方哲学智慧课程学分 2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D.自我与人生教师姓名张志伟职称教授视频课时28课时学时课程简介:课程从西方哲学史论结合的方面,讲述了西方哲学2600年的艰难历程,尽量发掘哲学史上有教育意义有代表性又意义深刻的故事,有意识地以哲学问题为引线,使哲学问题成为中心和线索,将历史拉到现实来,,突出西方哲学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说明“智慧的痛苦”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们了解哲学家们是怎样对于那些永恒的哲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解答方式。

张志伟教授将古今中外人们普遍关心的哲学问题,变成学生们自己的问题,由此将他们引上哲学思考的道路,理解西方哲学的智慧。

张志伟教授从智慧的痛苦、哲学的诞生、苏格拉底的问题、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信仰的时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主体性的觉醒等方面将《西方哲学智慧》这门课程讲授的非常精彩,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任课教师简历: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宗教学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