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起搏模式的心电图表现

不同起搏模式的心电图表现

.-
不同起搏模式的心电图表现
2011-01-17 11:14:34 作者:王立群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276 文字大小:【大】
【中】【小】


分析起搏心电图不仅需要掌握普通心电图的知识,还应详细了解起搏器的技术参数、参
数设置、计时周期、工作特性以及特殊功能等。描记一份起搏心电图后,首先应确定起搏器
的工作模式(方式),才可能进一步判断心电图是否正常。本文讨论不同起搏模式正常工作
时的心电图表现。

1 起搏模式的编码规则
起搏模式(pacing mode)是反映起搏器基本功能状态的参数,临床采用北美起搏电
生理学会(NASPE)和英国起搏电生理学会(BPEG)制定的NBG起搏器编码中的前3位
表示,有频率应答功能者在第4位加注“R”表示。第1位注释起搏的心腔,A代表心房,V
代表心室,D代表心房心室均可起搏;第2位注释感知的心腔,A代表心房,V代表心室,
D代表心房心室均可感知;第3位注释感知后的反应方式,T代表感知后触发,I代表感知
后抑制,D代表感知后触发抑制,O代表无感知功能。

2 单腔起搏器的基本工作模式
2.1 VOO模式
心室起搏而无感知功能。心电图表现起搏脉冲按固定频率发放,自身心搏包括房波和室
波对其均无影响,钉状刺激信号后可跟随宽阔畸形的QRS波群(即起搏夺获心室),当自
身心律快于起搏频率时而可能产生竞争(图1)。

图1 VOO起搏(左图中★代表起搏功能)
.-
2.2 AOO模式
心房起搏而无感知功能。心电图表现为起搏脉冲按固定频率发放,自身心搏包括房波和
室波对其均无影响,钉状刺激信号后可跟随起搏夺获的P波。夺获的心房波可下传心室,
亦可不下传心室。
2.3 VVI模式
起搏并感知心室,感知后抑制起搏脉冲的发放。心电图特点是仅有心室起搏脉冲,自身
室波可以重整基础起搏间期,自身的房波对脉冲的发放无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起搏脉冲
按需发出,其距离前面感知到的QRS波群(窦性下传或室早)或起搏脉冲的时间等于基础
起搏间期。

图2 VVI起搏模式示意图
(左图中★=起搏,○=感知,VP=心室起搏,VS=心室感知,以下同)

2.4 AAI模式
起搏并感知心房,感知后抑制起搏脉冲的发放。心电图特点是仅有心房起搏脉冲,起搏
脉冲距离前面感知到的P波(窦性或房早)或起搏脉冲的时间等于基础起搏间期。自身的
房波可以重整基础起搏间期,有无自身的QRS波群对其无影响(图3、图4)。

图3 AAI起搏模式示意图
(AP=心房起搏,AS=心房感知,以下同)
.-

图4 AAI起搏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起搏脉冲按时发放并夺获心肌形成规律的房波,房波与室波的比例为2∶1或3∶2

2.5 VVT模式
起搏并感知心室,感知后触发起搏脉冲的发放。房波对起搏脉冲的发放无影响。当自身
室率快于基础起搏频率时,起搏器感知到室波后发放起搏脉冲,心电图表现为刺激信号叠加
于QRS波群上。若在基础起搏间期内未感知到自身QRS波群,则在计时结束时发放起搏
脉冲,在钉样信号后可见夺获的心室波(图5)。

图5 VVT起搏
图A、B分别为同一位患者在VVT起搏模式下不同基础起搏频率时描记的心电图。

2.6 AAT模式
起搏并感知心房,感知后触发起搏脉冲的发放。室波对起搏脉冲的发放无影响。当自身
房率快于基础起搏频率时,起搏器感知到P波后发放起搏脉冲,心电图表现为刺激信号叠
.-
加于P波上(图6)。若基础起搏间期内未感知到自身P波,则在计时结束时发放起搏脉
冲,在钉样信号后可见夺获的心房波。

图6 AAT起搏
3 双腔起搏器的基本工作模式
3.1 DOO模式
心房心室顺序起搏,无感知功能。心房、心室起搏脉冲规律发放,自身的房波和室波对
其无影响(图7)。

图7 DOO起搏模式示意图
3.2 VAT模式
心室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心房后触发心室起搏。其特点是仅起搏心室,无心房起搏,
自身房波后跟随着心室起搏脉冲。自身室波不影响起搏脉冲的发放。对心室波无感知功能。
其计时以心室为基础。感知自身房波后,经房室延迟(AV间期)后发放心室起搏脉冲,若
AV间期结束仍未达到上限频率间期(URI),起搏脉冲推迟至URI结束时发放;若下限频
率间期(LRI)结束时AV间期计时未结束,仍按时发放起搏脉冲(图8)。
.-
图8 VAT起搏模式示意图
3.3 VDD模式
心室起搏,心房心室感知,心房感知后抑制心房起搏脉冲并触发心室起搏脉冲,心室感
知后抑制心房和心室起搏脉冲。心电图特点是仅起搏心室,自身房波后跟随着心室起搏脉冲
(图9)。无心房事件时的起搏脉冲距前一室波的间期等于下限频率间期。感知自身房波后,
经房室延迟(AV间期)后发放心室起搏脉冲,若AV间期结束仍未达到上限频率间期(UR
I),起搏脉冲推迟至URI结束时发放;若下限频率间期(LRI)结束时AV间期计时未结
束,仍按时发放起搏脉冲。自身室波出现后重整下限频率间期。

图9 VDD起搏模式示意图
3.4 DVI模式
心房心室顺序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抑制起搏脉冲发放,其特点是心房心室均可起搏,
心房无感知功能,自身房波不影响起搏脉冲的发放。可分为制约式DVI起搏和非制约式D
VI起搏。制约式DVI在AV间期内不感知心室,心房心室起搏脉冲成组发放(即心房脉冲
发放后,无论AV间期内有无自身室波都发放心室脉冲)。非制约式DVI在AV间期内心
室有感知功能(空白期除外)。图10是以心房为计时基础的DVI工作示意图,无自身室
波的情况下,心房起搏脉冲的间期等于基础起搏间期,房室之间为程控设置的AV间期;感
知到自身心室激动后重整基础起搏间期。心电图中可见到一个心房脉冲信号,也可见到心房
心室2个脉冲信号,或者无脉冲信号。
.-
图10 非制约式DVI起搏模式示意图
3.5 DDI模式
心房心室顺序起搏、心房心室感知,感知后抑制脉冲的发放。DDI起搏的计时以心室为
基础,其心电图表现有下列情况:
①自身心房和心室频率都低于下限频率(基础频率)时,心房心室顺序起搏,心房和心
室脉冲的间距等于AV间期;
②感知到自身房波后,心房脉冲被抑制但不触发心室脉冲,直到下限频率间期计时结束
时才发放心室脉冲;
③心室事件(感知或起搏)除了启动下一个下限频率间期的计时,同时还开始VA间期
(即下限频率间期-AV间期)计时,VA间期计时结束时仍未感知到自身房波则发放心房脉
冲,在随后的AV间期结束(相当于下限频率间期结束)时亦未感知到自身QRS波则发放
心室脉冲,若感知到自身QRS波群则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同时开始下一个计时周期(图1
1)。

图11 DDI起搏模式示意图
3.6 DDD模式
心房心室顺序起搏,心房心室感知,感知自身房波后抑制心房脉冲的发放并触发心室脉
冲的发放,感知自身QRS波群后抑制心房和心室脉冲的发放(图12)。DDD起搏的心电
图表现可以出现四种基本组合:①心房心室顺序起搏;②心房起搏,心室感知,见于自身心
.-
房率过慢而房室结传导功能良好时。有人将连续这种起搏图形称为“AAI”模式,但实际并不
准确,如前文所述真正的AAI对心室是不感知的,实际上是由于感知到自身QRS波群而抑
制了心室脉冲发放(图13);③心房感知,心室起搏,这种组合是由于自身的心房率较快
而房室结传导时间超过AV间期所致。有人将连续出现的种起搏图形为“VAT”模式,而实际
上起搏器对心室有感知功能,只是在AV间期结束时仍未感知到心室激动才出现心室脉冲的;
④心房心室均为感知,起搏脉冲被抑制。

图12 DDD模式示意图
本图为以心房为计时基础的DDD起搏工作情况示意图。

图13 DDD起搏看似AAI起搏,室早使起搏间期重整提示心室具感知功能
4 频率应答模式
因缓慢性心律失常田置入起搏器的患者中,约50%以上有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即对运
动和情绪刺激不能作出正常的心率反应。频率应答性(也称频率适应性)起搏可以智能化模
拟正常人生理性心率变化,使患者获得理想的心率。频率应答性起搏利用传感器感知体内的
某些生理、生化或物理指标来随时调节设定起搏频率。其编码是在相应起搏模式的3位代
.-
码后加“R”,如AAIR、VVIR、DVIR、DDIR、DDDR等,其心电图表现与相应起搏类似,
只是计时周期中基础起搏间期(或下限频率间期)由传感器驱动的频率间期所代替,而可能
随时变化(图14)。

图14 DDDR起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