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阿拉伯国家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阿拉伯国家的范围及其主要国家; 使学生初步了解阿拉伯国家一般高温少雨,沙漠广布,水资源成为阿拉伯国家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限制条件; 使学生知道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人的故乡,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使学生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人们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影响阿拉伯国家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使学生初步了解阿拉伯国家大多盛产石油,石油给阿拉伯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阿拉伯国家一般高温少雨,沙漠广布,水资源成为阿拉伯国家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限制条件; 使学生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人们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影响阿拉伯国家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使学生初步了解阿拉伯国家大多盛产石油,石油给阿拉伯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亚非交界的几个国家,由于他们的主要有阿拉伯人组成,说阿拉伯语,所以统称为阿拉伯国家。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滴水贵如油 1.看图认识阿拉伯国家在世界中的位置 2.由此可见那里的什么资源比较丰富,什么资源比较贫乏? 3.正因如此,绿洲就成为阿拉伯国家人民集中生活的地方。有哪些主要农作物? 枣椰树、蔬菜、建蓄水池、放牧 4.建筑有何特点? 用泥砖建造,像城堡似的。屋顶很平 5.说一说:人们为什么在屋顶上活动? 与高温少雨干燥的气候有关 (二)阿拉伯人的宗教与习俗 1.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麦加圣城 2.饮食:烤羊肉、甜点心、抓饭、烤饼 每年封斋一个月,开斋节 3.喜爱颜色:白色建筑、服装:白长袍白头巾 4.现代化生活与传统生活方式相结合 (三)石油的赠礼 1.波斯湾和它周围的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看图册查找: A.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波斯湾、麦加 B. 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拉克、突尼斯 C. 主要的石油产区 3.工业虽然不发达,但丰富的石油资源可以换来巨大的财富。生活水平在世界上都是很高的。 4.重视将来的发展:修建水利工程、发展农业、海水淡化技术、建造工厂、运河 三、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四、质疑问难答疑解惑 五、巩固练习: 六、课后小结: 板书 第三课 阿拉伯国家 (一)滴水贵如油 与高温少雨干燥的气候有关 (二)阿拉伯人的宗教与习俗 (三)石油的赠礼
第四课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目的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人的故乡; 了解非洲珍贵的野生动物以及非洲人民为保护这些野生动物做出的努力; 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面积广大,了解热带草原上人们的游牧生活; 初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以生产农、矿等初级产品为主,知道这里许多国家人民的基本生存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人的故乡; 了解非洲珍贵的野生动物以及非洲人民为保护这些野生动物做出的努力; 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面积广大,了解热带草原上人们的游牧生活;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基本都在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附近,那么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黑人的故乡 1.看图找出这片土地在世界中的位置 2.二战后,非洲国家纷纷取得独立 3.读一读:了解我国与非洲的友好关系 4.看图了解这里的自然带情况。由于这里的地形、气候特点,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热带大陆”、“干旱大陆”。 5.由于非洲有广袤的热带草原,生活着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因此那里也建造了许多野生动物园来保护它们。你都知道哪些野生动物? 6.历史上的偷猎现象,现在严厉打击。 (二)热带草原上的游牧生活 1.热带草原分雨季和旱季 2.许多民族过着游牧生活 3.读一读:了解马塞族生活点滴 (三)发展与问题 1.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每年举行国际贸易博览会 2.在地图册上找出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刚果、南非各国,把他们填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上。 3.非洲国家经济不发达,他们在建设自己家园的同时,会遇到很多重大问题,有什么呢? 三、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今天你了解了什么知识?对那些方面的问题印象最深刻? 四、质疑问难答疑解惑 五、巩固练习: 六、课后小结; 板书第四课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黑人的故乡 (二)热带草原上的游牧生活 (三)发展与问题 第五课 欧洲西部 教学目的认识目标:
(1)了解欧洲西部的大致范围,能够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大致位置。 (2)知道欧洲西部的几个主要国家和城市。 (3)初步了解欧洲西部的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特点。 技能目标: (1)能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信息。 (1) 能根据收集、收听的信息,概括出信息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1)欧洲西部地区由众多的国家组成,各有特色; (2)欧洲西部地区是包括众多国家的整体,有独特的地区特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大致范围,能够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它的大致位置; 使学生知道欧洲西部的几个主要国家和主要城市;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一、行动方案 第一课时 1.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 2.创设学习情境:制作旅游指导手册; 课下 学生收集信息 第二课时 1.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2、学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课下 同上 第三课时 1、学生表达、交流信息; 2、教师引导学习新知识;
研究方案实施过程 1.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 欧洲西部地区国家众多,风土人情各不相同。调查发现,学生对很多国家的情况都略知一二。例如:学生在调查中写到“我知道西班牙有斗牛,维也纳有音乐节、金色大厅,荷兰有很多风车„„”但是,学生已知的信息很分散,布局题。可是,学生还以自己的“博学”而自豪,觉得没什么可学的了。根据这一情况,我没有刻意规定学习目标,如:环境、习俗等,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定小目标,如:介绍斗牛节、啤酒节、斗兽场等,创设学习情境:介绍自己最了解的一个欧洲西部国家,介绍这个国家最有特色的一方面情况。按照情境要求,学生开始回忆、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2.着重指导学生整理信息、概括信息 受已有认知的影响,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很多、很细。大量的信息让学生自己都会感到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第一步:指导学生筛选信息,确定重点介绍的内容,将学习目标进一步细化。例如:介绍“阿尔卑斯山”,学生收集到关于风景、物产、环境、居民生活等众多资料,我指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有图片、资料相对充实的内容介绍,并起一个名字做题目。第二步:引导学生概括信息主要内容。把自己介绍的信息做一个小结,告诉大家自己想要说明的是什么。 这个环节,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自主加工信息,自主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3.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学习新知 由于本课内容多,学生介绍的信息各不相同。有介绍物产的、有介绍节日习俗和起源的等等,丰富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吸引着学生们的耳朵、眼睛和大脑。由于多数学生是以单独个题的身份介绍信息,致使信息量大、不集中。此时,教师提问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回忆接收到的信息,并对新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例如,学生介绍了巴黎的铁塔,伦敦的大笨钟,罗马的斗兽场等后,教师提问:“你发现欧洲西部的大城市有什么特点?”通过回忆,他们发现欧洲西部著名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物。又例如:学生介绍了西班牙盛产牛、柑桔,荷兰盛产鲜花,德国盛产小麦,法国盛产葡萄等,教师提问:“你发现欧洲西部的农业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欧洲西部各国主要农产品各不相同,盛产什么的都有,于是他们理解了“混合农业”这一特点。学生对这种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理解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自动形成了。通过表达信息,学生享受已有知识给自己带来的自豪感;通过倾听信息,学生相互补充、启发、鼓励,对新知产生构想,并在新知构想的过程中,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研究效果 一、教师访谈 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如下访谈: 访谈问题 学生反应 最大的收获 1、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其实很简单; 2、看书多有好处。 3、要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最深的印象 1、很多同学补充我介绍的内容,他们都在听我的介绍。 2、我查找的图片同学们看后发出惊喜的欢呼。 3、老师给我们组帮忙。 建议 1、多上一节课,为什么只能上一节? 2、发言的机会多一些。 二、教师观察 课前:在老师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自动结合成小组,商量、制定学习计划。每个学生各有分工,有收集文字信息的,有收集图片,有做电脑幻灯片的。住校生周末回家, 通过互联网交流信息,学习积极性很高。 课中: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学”。有的学生在发言之前不忘为同学补充,既给同学们展现了正确完整的知识,又对同学表达了自己的尊敬——我在听你发言。 课后:从其他同学处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加深印象。 课堂步骤: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要认识与亚洲大陆相连的那个州,你知道是哪个州吗?今天我们主要认识欧洲西部的情况。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找一找: 1.欧洲西部在亚欧大陆的什么位置? 2.欧洲西部西临哪一个大洋,有哪些主要国家? (一)乳、肉、粮混合的农业 1.气候特点:冬温夏凉、降雨较多,适合农作物生长; 2.农业生产的部门结构:畜牧业和种植业混合型农业 3.农业生产的性质:商品性生产,而非自给自足。 4.农业现代化水平高 (二)闻名世界的大城市 1.看书91页图片,这四个城市分别是哪几个国家的首都? 2.他们表现的分别是什么著名景点? 伦敦:英国议会大厦、大笨钟 巴黎:艾菲尔铁塔 柏林:勃兰登堡门又称凯旋门 罗马:科罗塞奥姆大斗兽场(世界八大名景之一) 3.你都了解他们什么? (三)各国之间交往密切 1.欧洲西部30几个国家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 2.做一做:为商品“找家” (四)发达的工业 1.工业发达是欧洲西部过的一大特点 2.大工业带:十字形 (五)生活风貌: 1.风俗各异 2.衣着与进餐方式与我们的区别 3. 圣诞节:
板书 第五课 欧洲西部 (一)乳、肉、粮混合的农业 (二)闻名世界的大城市 (三)各国之间交往密切 (四)发达的工业 (五)生活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