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一
475B.C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1840年

西周
秦 汉 魏晋南 隋唐 宋 元 北朝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1世纪 2、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1)夏朝:奴隶制建立 (2)商朝:奴隶制发展 (3)西周(前11世纪- 8世纪):强盛 (4)春秋:奴隶制衰亡 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1)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制度形成 (2)秦汉(前221--220):封建社会大一统 (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4)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5)宋、元: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6)明清(鸦片战争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 由盛而衰
君 主 专 制 的 日 益 加 强 、 中 央 集 权 加 强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的基本趋势: 1、从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来看: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2、从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来看: 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权力日 益收归中央
考点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末期)以消极作用为 主 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和资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 的长期落后。; 政治: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 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皇权过度 专制,易成暴政 思想: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 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又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皇 帝 执行机构 外朝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隋唐三省六部制
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皇帝
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吏 部 户 部 尚书省 (执行命令) 礼 部 兵 部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刑 部 工 部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 权;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削弱宰相权力 皇帝总揽大权
军事
度 盐 户 参 支 铁 部 政 知 (三司) 事
枢 中 密 书 院 门 下 (二府)
二、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1、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1、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互为表里,实质具 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 本的特点)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4、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考点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的统一
1、条件: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 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战略; 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 ④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2、时间:BC221年,秦国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第 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 符合人民共同愿望 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 成。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 1、目的: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 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2、含义: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的政治、 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 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 3、作用: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 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上; ②分权而设、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较高; ③丞相位高权重
④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
3、地方的郡县制 (1)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开始出现了郡、县 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朝建立后推广至全国。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 职官;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 行政机构 (3)特点: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郡县长官 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意义: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 维护国家的统一。
6、举例子说明,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仍然受到 宗法制的影响 ( 修家谱,提倡尊老爱幼、祭拜祖先、重男轻女、任人唯亲 等) 7、宗法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积极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尊宗敬祖,有利 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和继承,有利于以德治国和祖国统 一,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划分 远近尊卑,重男轻女,导致个人的自主意识和 平等权利受约束,和现代平等法制建设有些违背 注意:出题形式主要有追根认祖、家谱、祭祖、祠堂、男女比 例、财产分割、先家人后外人等,凡是题中含有以上信息时候, 其正确 选项都与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况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其所产生的政治制度 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两种类型; 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 要有哪些?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进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秦代: 郡县制 汉代: 州—郡—县 唐代: 道—州—县 宋代: 路—州—县 元代: 行中书省制度----古代地方政治制度重大变革
2、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内容
①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晋、冀、京、鲁 ③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①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 呈报枢密院;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 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 开端
郡县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 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 的统一 (从根本上否定分封制)
共同点: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是中国古代社 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知识拓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 个概 念,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二者的区别: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最 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 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主要指地方政 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二者的联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
二、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 印称“玺”。 皇权至高无上: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核心特征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4、演变 (1)萌芽:战国 (2)确立:秦朝 (3)巩固:西汉 (4)完善:隋唐 (5)加强:宋代 (6)新发展:元代 (7)顶峰:明清
5、影响:(或如何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在明清以前 以积极作用为主。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 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 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 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④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 整和统一。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公元前475年——1840--1912年) (汉唐宋元)
夏、商、周(分封制、宗法制)
战国 秦
清朝
形成
发展
顶峰
你能大致说出古代中国有那些政治制度?
先秦 分封制 宗法制
秦汉
魏晋
隋唐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宋元
明清
九品中正制 秦朝的统一;
三、西周宗法制
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保证王权的稳定 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大宗)和庶子(小宗) 有双重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 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补充: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
朝代 秦朝 两汉 魏晋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前期 中央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中朝、外朝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趋势
三省六部制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藩 镇割据局面 --重大创造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 收回地方权力,派文臣为 密院、三司(二府三司) 知州(收权、钱、兵) 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一省二院) 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制度 增设军机处 行省制度--重大变革
2、形成条件: (1)经济条件: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 (2)政治条件:地主阶级维护本阶级统 治的需要;
(3)思想条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 子提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3、主要特点: (1)皇权至高无上并走向神化; (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发展 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直至被废除。 二是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