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起毛起球

起毛起球

浅谈起毛起球性能的改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穿着性能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人们对对纺织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a.起毛
织物受到外界摩擦时,当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就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生成绒毛使布面失去光泽.
b.纠缠成球
当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的绒毛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埋植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毛球易藏污纳垢,影响织物美观.
c.毛球脱落
当织物继续受到摩擦时,连接毛球的纤维会因反复拉伸弯曲疲劳而断裂,自布面脱落.人们感觉织物是否容易起球常常与真实情况不符,很容易起毛起球的织物因绒球的寿命短往往给人以不易起球的感觉.
1、影响起球的因素
任何短纤维都会起球,涤纶短纤、羊毛、涤纶/羊毛和棉织物的起球较为严重。

这主要是由于涤纶的强力和抗曲性能高,使形成的球不易从纤维上脱落,而且涤纶的静电很容易吸附外来粒子产生起球。

影响起球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组成织物的纱线、织物组织结构、染整工艺、穿着条件四个方面。

1.纱线的影响
a.纤维卷曲性纤维的卷曲波形愈多,加捻时纤维不容易伸展,摩擦过程中纤维容易松动滑移,在纱线表面形成毛绒.为此,纤维卷曲性越好,越易起球.。

b纤维粗细纤维越细,暴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头端就越多,纤维柔软性也越好,因此,细纤维比粗纤维易于纠缠起球.较粗纤维有刚性,不易起球。

c纤维长短较短纤维比长纤维易于起毛起球,除纤维头端数多的影响外,长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与抱合力较大,纤维难以滑到织物表面,也就难以纠缠成球.短纤长度越长,起球
越少。

因为凸出在单位面积上的纤维末端较少,而且长的纤维也可以被更牢固地固定在纱线上。

d纱线捻度捻度高可使纱线更紧密,突出的纤维更少,降低了纤维的可移性,从而减少了起球。

捻度高的纱线,纤维间的抱合紧密,纱线在受到摩擦时,纤维从纱线内滑移相对少,起球现象减少;但是,针织物一般为柔软性织物,过高的捻度会使织物发硬,因此不能靠提高捻度来防止起球,
e纱线表面光洁度纱线表面越光洁,表面毛绒则短而少,所以光洁纱线不易起球.横截面呈圆形且表面光洁可使纤维很容易滑移至织物表面,从而起球。

不规则的横截面可降低起球趋势。

f纱线强力、抗弯性及耐磨性
纤维的强力与抗弯刚度高则不易起球,但抗反复弯曲能力高、耐磨能力强的纤维,摩擦成球后则不易脱落.涤纶就是如此,故易起毛起球是涤纶针织物的缺点.容易弯曲的纤维在摩擦过程中易相互纠缠成球,因此,比较粗硬的纤维比细而柔软的纤维不易起球;有些纤维在形成较长的绒毛之前,已被磨断或拉断,只剩下很短的绒毛,就不容易起球;有些纤维虽然容易形成为数众多的小毛球,但如果纤维的反复抗弯性和耐磨性强度较弱,织物表面的毛球在继续摩擦中很快就会脱落.异形截面丝较一般丝不易起球,因为抗弯刚度较大.粗纤维较细纤维不易起球,因为不易弯曲.
g其它
长丝束纱端较短纤维少,不易起球;精梳短纤纱纤维间摩擦力较大,比粗疏短纤纱不易起球;变形丝长丝束蓬松无捻,断裂后自由端弯曲外露,易于相互纠结,较正常丝丝束易起球.如果形成的速度大于脱落的速度,球将堆积在表面。

成球的速率与纱线中纤维的数量、长度、横截面、纱线念度、织物结构等有关。

任何可使纤维滑向纱结表面的因素都可提高成球速率。

低强度纤维可提高小球脱落速度。

因此,各种纤维、纱线和织物都会产生起球现象。

理论上,选择各个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可减少起球,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又会影响织物的其它性能。

2 织物组织结构的影响
1紧密性
组织结构疏松的织物比结构紧密的织物易起毛起球.结构紧密的织物与外界物体摩擦时,不
易产生毛绒,已经产生的毛绒又由于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而不易滑到织物表面上来,故可减轻起毛起球现象.如针织物由于暴露的纱线表面积大,结构比较疏松,一般比机织物易起毛起球;又如高机号织物一般比较紧密,所以低机号织物比高机号织物易起毛起球
2表面平整性
表面平整的织物不易起毛起球,表面凹凸不平的织物易起毛起球.因此,胖花织物、普通花色织物、罗纹织物、平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是逐渐增加的.
3其它
纬编织物较经编织物易于起球;粗针距织物比细针距织物、平纹织物比罗纹织物、胖花织物比普通提花织物容易起球,其原因与织物结构紧密度的大小、组织交叉点的多少和布面平滑程度均有关系.含少量低级棉的轻薄织物比厚重织物易起球。

3 染整工艺的影响
纱线或织物经染色及整理以后,抗起毛起球性将产生较大的变化,这与染料、助剂、染整工艺条件有关.以绞纱染色的纱线比以散毛染色或毛条染色的纱线易起球;以成衫染色的织物比纱线染色所织的织物易起球;织物经过定型,特别是经树脂整理后,其抗起毛起球性将大大增强;短纤纱织物经过烧毛、长丝合纤织物经过热定型都可减轻起毛起球,前者是由于自由纤维端减少,后者是由于纤维刚性增加以及纤维间位置固定所致.
4 穿着条件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织物在穿着时,所经受的摩擦越大,所受摩擦的次数越多,则其起球现象越严重。

2、防起球整理方法
防起球的方法较多,染色前、染色中的方法有如改变纤维的结构、成分与性能,改变纱线的纺纱工艺及织物结构,改变染整工艺等,但我们一般习惯于布匹和成衣漂染后整理,其方法有:
1生物抛光(生物酶整理)
生物抛光是用纤维素酶改善棉织物表面的整理工艺,以达到持久的抗起毛起球作用,增加织物的光洁度和柔软度.生物抛光去除从纱线表面伸出的微细纤维,织物表面绒毛大大减少,变得光洁而不会起毛起球.(酶的水解和机械的冲击共同去除了织物表面的毛绒和纤维的末梢,使织物组织变得更清晰,色泽更明亮).实践证明此种方法对降低起毛起球的效果是持久的,因为纤维的末梢被除掉而不是在原处被覆盖,但要注意此法会对织物强力有一定损失及部分失重.对棉及涤纶/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采用纤维素酶;羊毛或涤纶/羊毛混纺织物采
用合适的生物蛋白酶进行抛光处理。

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否则会造成酶失活或严重损伤、严重失重,而且大批量织物也不太适宜(有缸差),所以一些针织物染整厂不愿应用此法。

2 轻度缩绒法(主要用于羊毛织物,如羊毛衫、羊毛针织品)
羊毛衫等针织品经过轻度缩绒后,其毛纤维的根部在纱线内产生毡化,纤维之间相互纠缠,因此增强了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使纤维在遭受摩擦时不易从纱线中滑出,进而使羊毛衫等织物的起球现象得以减少。

目前,一般对精纺羊毛衫等织物通过轻度缩绒以提高其抗起球效果。

其工艺流程为:毛衫浸润-轻度缩绒-清洗-脱水-烘干。

3树脂整理法
1原理
树脂是各种各样的聚合物,利用树脂在纤维表面交链网状成膜的功能,使纤维表面包裹一层耐磨的树脂膜,此树脂膜使纤维的滑移减弱;同时,树指均匀地交链凝聚在纱线的表层,使纤维端粘附于纱线上,摩擦时不易起球,因而可有效地提高羊毛衫的抗起球性。

2树脂的选择
所选树脂必须要与纤维有较大的粘合力,同时本身也应有一定的强力,整理后要有较好的弹性和滑爽而不粘腻的手感,粘结膜不影响染料的色牢度和光泽。

对人体皮肤无刺激。

无异味;树指性能稳定,应用方便、可靠、价格低廉。

目前,一般的树脂(丙烯酸脂自身交联型树指)已不能满足客户对织物的高要求,因为有的抗起毛起球剂(树脂)存在处理后手感变硬,强力下降,被处理物色光发生变化,有的树脂还必须进行高温焙烘等问题。

国外已逐步淘汰,逐步发展新一代的抗起毛起球剂,其主要代表产品为聚氨酯系的高分子物和有机硅酮树脂,现在这类产品国内已有生产,并已大量应用于生产针织品的抗起毛起球整理。

如宁波格林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抗起毛起球ABS,性能优良,经我们大量试验,发现其有以下特点:
.1. ABS主要用于合纤、各类天然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抗钩丝处理。

按标准工艺操作,经ABS处理后织物,一般纯涤纶指标可提高1~2级,T/C、T/R、W/T混纺织物可提高1—3级。

2. 纯粹用ABS产品处理后的织物不影响织物原有的吸湿性能,即不影响服装的穿着舒适性能。

3. 经ABS产品处理后之织物手感不会下降,相反产品之平滑性能有明显改善,不影响强力。

4. ABS产品处理后之织物烘干即可,不需焙烘,本身又可耐200℃焙烘温度,故不会影响织物的白度、色光。

5. 因ABS具有优良的自乳化性能,故浸轧法使用时不会沾辊,浸渍法使用时不会挂壁、不会沾污设备。

相关主题